丁冬梅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银川 75002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贯穿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特点,在价值观多元化而没有形成一元化,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责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是党、团委、学生处都应该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建立和实施。
时代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因时间、社会、经济等发生变化而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要与时俱进。只有汇入时代元素,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广阔的前途。当代大学生对于人的尊严、价值、权利以及利益实现等认识越来越自觉和明确,有的同学有自己价值观的判断,有些同学往往是错误的判断,所以要了解学生所想,解学生之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大力气。我们学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重大理论和社会热点、难点进行集体备课,用扎实的理论功底来回答学生的困惑,达到教育学生、打动学生的目的,实现理论的“三进”工作目的。在教学手段上采取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放精选纪录片[1]。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回家乡调查,写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等调查报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引导学生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努力方向和时间要求。按照中央的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自身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大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时代一起进步。
分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新的特征,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分众化,在维护和巩固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大学生自主选择并合理合法地追求个人利益,实现个人理想,在追求正当利益思想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困惑、纠纷和冲突,不回避、不掩盖、不夸大,积极引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安定人心、统一认识、扩大共识。
邓小平同时曾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
首先规范和整合课程。按照 2005年全国高校实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改方案,清理与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压缩课堂教授的学时,注重实践环节,采取“2+1”模式,2是课堂讲授环节,1是实践环节。对规定课程作进一步细化和整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形势与政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理论、文明素质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都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范围。在专题教学中更加突出区域地方经济研究与教学,用研究成果支撑教学,用教学成果服务社会,形成良性循环,配合学校既抓教学又抓科研的办学理念。其次,对于学生不同年级的理论需求,进行分众化教学。大一主要是对刚入校的新生开展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新目标,尽快适应新生活;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情感问题、社会问题、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大四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面对自己对社会的期望值、就业竞争的压力,对他们进行就业预期心理期望、如何适应社会环境、求职礼仪与形象素质等方面教育。
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价值观念,也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2]。以“网络化”管理模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积极应对网络环境下和非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一方面获得快捷、大量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相对高中生来讲,自由度大大提升,有一部分大学生自制力差,对网络环境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就会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有些同学甚至几天都在网吧待着,脱离了现实生活,人际关系逐渐冷漠,造成人际交往障碍。有些同学还产生了焦虑、孤僻、抑郁等精神不良情绪,导致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障碍,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逃学学分修不够,不得已休学、退学。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快速增加,贫困生绝对数量也在不断上升,高校大多数贫困生能够保持乐观、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也有的贫困生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贫困生平均生活费明显低于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有些同学兼职、做家教、送货等做几份小工来解决生活费问题,常因为经济条件差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想让同学看不起,默默承受压力,由于自我排遣压力方法和能力过差,往往会导致自卑、自我封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困扰,成为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双困生”[3]。二是每所高校都应该建立一套心理干预系统。现在的高校都有心理学,大多都是从理论上谈心理问题。应把心理健康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达到大学生普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由心理未完全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针对大学四年生活,不同阶段举办侧重点不同的心理辅导健康主题讲座。三是建立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工作队伍。要依托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心理咨询专家和专职教师,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手段,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矫正其行为缺陷和人格缺陷,达到心理平衡,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如此,还要把各院系辅导员也纳入系统管理之中,辅导员往往最直接接触到学生,知道学生的心理需求,但现在高校辅导员水平层次不齐,应该鼓励高校辅导员攻读心理健康方面的硕士、博士学位,鼓励他们考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规范对他们的管理,在工作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我国全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想走向国际,必须培养育人社会文化环境,重塑崇尚礼义、乐观向上、勤劳节俭等儒家道德价值、人文价值,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学校和社会施予的道德教育。现在我国思政教育“两张皮”,学校的正面教育,社会的负面教育,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没有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社会价值的衡量标准就是“房、车、钱”等物质利益,社会舆论监督弱化、政府的公信力度在下降,导致不仅是学生,整个社会公众质疑声增多。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本着社会化原则培养。一是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比如礼仪道德的养成,一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不可缺少、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是社会新闻媒体要正面宣传,对违反礼节的行为,不文明、不礼貌的举动,应该给以谴责和非议。建立社会教育网,创办文明和示范社区,把礼节教育内容搞得丰富多彩,包括个人生活礼节、家庭生活礼节、学校生活礼节、社会生活礼节、国家生活礼节等方面,融合社会机构的力量于德育之中。二是政府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营造良好传统道德文化氛围的职责,也就是“国民精神教育”。比如韩国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第一,国民教育贯穿所有课程。韩国的学生在任何阶段使用的国家统编的教育教材,特别强调在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民主精神、祖国统一与繁荣等方面实现德育目标。第二,突出传统道德教育。首先是“孝道”教育。学校、家庭很重视对儿童进行“孝道”的熏陶,影视剧等社会舆论的宣传跟进,教育孩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道德义务。第三,学校道德教育要在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合理的国外道德教育经验。韩国政府强调儒家道德教育的熏陶,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但并不排斥西方价值观,还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合理因素,反而更加凸显其德育教育的成效[4]。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并不缺乏教育本身,缺乏的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有人说大学生一出校门就开始为房子努力,一切的道德标准向后看齐,光低头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缺少民族和国家意识,偏离了我们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本意,所以社会、学校、家庭应齐抓共管、共同配合,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本刊评论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时代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2).
[2]朱熹坤.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思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2).
[3]沈云彩.“蝴蝶效应”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4]凌靖波.朝鲜与韩国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其启示 [J].思想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