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信教原因探析及对策

2011-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

何 峰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当代大学生信教原因探析及对策

何 峰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宗教及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了强劲的复苏势头,宗教文化的兴起与传播,给当今的多元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长期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里出现了一些宗教文化的追随者,甚至极个别学生成了宗教信徒。面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全社会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如何引导将是一个新的课题和任务。

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对策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复苏势头。尤其是近年来其借助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推进,宗教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世界各国宗教信徒均有不同增加。这股宗教文化热也波及到我们的大学校园,少数大学生由于对宗教没有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又受到家庭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成为宗教文化的追随者或宗教信徒。如何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

一、大学生信教原因

(一)宗教本身的影响

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多种宗教并存。这些宗教在某些历史时期对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乃至民族心理都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曾出现过某些历史时期某种宗教被禁止的情况[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宗教在我国都得到较大发展,一些宗教道德、宗教文化被重新加以审视而得到肯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宗教活动场所已成为重要旅游观光的胜地和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这使得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感悟更加实际和具体,以至部分大学生成为宗教文化的追随者。另外,宗教中有相当一部分道德规范与世间的伦理要求相容。比如,“忍辱负重”、“利己利人”、“大公无私”等等,引起部分大学生心理的共鸣。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缺失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宗教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复兴的热潮,当前占世界 84.8%的人口信仰宗教,我国五大宗教的信众也已超过 1亿[2]。宗教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意识、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与发展,形成一种与历史传统不同的新型关系。青年学生不能不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如何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宗教的本质、特征以及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特点,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新课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我国高校的科学无神论教育已进行多年,但是科学无神论还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共识。改革开放 30年来,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没有把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传播到大学生那里。

近年来,中央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它既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定性、原则性,又鲜明地表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决心。高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经过整合后实施的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中,几乎没有宗教问题的内容,仅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涉及到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在当前国际国内普遍出现“宗教热”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世界观和思想成长不可能不受宗教观念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对宗教现象作出唯物主义的说明,不能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学生就有可能受宗教热的影响而成为宗教文化的追寻者。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事业正日益走向深入。由于结构性调整减少了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影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没完全过去,使本来已很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这些因素触及到了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部分同学在心理上感到恐惧,感到无所适从。有少数青年学生不是去正确地加以面对,而是去祈求神灵,寻求神灵的庇护。

政治上,党内少数干部的腐败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伤害了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一些大学生由对腐败分子的厌恶,进而对党提倡的主张产生了怀疑,并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经济上,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一些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不讲道德,不讲良心,不要社会责任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另外,高校一些外教和留学生的宗教观也对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还存在境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者利用宗教拉拢青年学生。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学生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群体,这些来自少数民族家庭的大学生中有的整个民族都有信教的传统。这部分学生容易信仰某种宗教,有的即使不信教也对宗教比较容易亲近。根据国家民委的统计,截至 2010年,高校在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已超过 10万[3]。据笔者调查走访发现,即使一些来自非少数民族家庭大学生,由于其父母或亲人有信仰宗教的,这部分学生也容易成为宗教信徒。

总之,当前大学校园里出现少数大学生信教的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对宗教文化的片面理解;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缺失;有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原因,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也不能简单地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加以解决。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对客体价值的认识、态度和观点,它支配和影响着大学生在实践中的决策过程和行为选择。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但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受到社会转型期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元文化的冲击,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使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统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在学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用科学的理论、价值观念武装学生、教育学生、指导实践,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就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理性面对和妥善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冲突,克服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追求,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

再次,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中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合理成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创造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观[4]。并以此指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高校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进高校的教材、课堂和学生头脑,激发大学生的革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大学生们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锻炼成才。

(二)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是颠倒了的世界观,在阶级社会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5]。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信仰,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它也有合理性的内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宗教问题上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立足现实国情,不断推进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待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对宗教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形成了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协调为主题的新的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宗教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它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应把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宗教认识的新的理论成果加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材中,以便让学生学习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系统理论成果,并了解中国宗教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解答现实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

(三)正确看待少数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但现在许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正确地看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存在一些“左”的或右错误做法。笔者认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既不惊慌失措,一概否定,也不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然而,有些教育者只看到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对立面,看不到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之处,头脑中存在“宁左勿右”的思想,对宗教问题紧张、敏感、回避,有着很深的顾虑。把大学生中极个别信教者与绝大多数非宗教徒信仰上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或是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过高估计,不愿正视或不敢承认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

所有这些,其实都已严重违背了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领导、政治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要负起责任,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信教者看做思想上的愚昧、政治上的异己。对个别学生信仰宗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看待少数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

(四)对信教大学生正确引导、依法管理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他们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的信教现象,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对此,我们应一方面尊重少数信教大学生的民族传统及多元文化追求,另一方面,应按照社会主义的育人目标积极引导少数信教大学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大学生宗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

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借口,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对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高校都应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要求信教大学生不得在大学校园内传教,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不得到未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依法规范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在华宗教活动;全面清理大学校园内及周边的宗教活动场所,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并由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部门加强管理,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防范境内外宗教势力向大学校园渗透。

[1]牟钟鉴.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78.

[2]刘静.当代农村信教状况[J].学习月刊,2008,(5):67-69.

[3]高海霞.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J].社科纵横,2008,(1):154-156.

[4]何峰.宗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价值的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1):49-51.

[5]陈麟书,陈霞.宗教学原理 [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0-35.

The Reasons for Un iversity StudentsπReligious Belief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HE Feng
(Shangqiu Nor malUniversity,Shangqiu 476000,China)

Religious culture has revived strongly in the world,since the 90s of the 20th century.The rise of religious culture and its communication,brings new vitality and vigor to the currentmulti2culture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negative impacts.Som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receiveMarxis m education for a long ti me become religious cultureπs followers.Some students go so for as to become reli2 gious believers.Facing the new problem,the society,especially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a new task,that is,how to educat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students of university;religious belief;reasons;counter measures

G641

A

1001-7836(2011)05-0098-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38

2010-10-30

何峰 (1971-),男,河南商丘人,思政部教师,哲学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