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霞
(廊坊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北 廊坊 065000)
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的是敢于发展个性、有头脑、有主张、有创造、有行动的青年。而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学”。众所周知,学校职能本身就决定了学校工作是以教学为中心,是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专职的。不难看出,教学和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相比,不论是从它传递人类文明促进下一代成长以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说,还是它在学校整个活动中所占的时间和内容的比重来说都处于主要地位。而当今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所以,要切切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就得抓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呢?
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创造愉快的情绪气氛,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反之,如果师生关系感情淡漠,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戒备和抵触的心理,对教师教的课程便失去兴趣,使教与学的活动难以进行下去。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成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双边的统一的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把学习材料交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一切努力将成为泡影。
现代化教学手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从而大大丰富教材的内容。它可以大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这正符合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规律,而且使抽象的要领变得直观,容易理解。
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进行养成教育。其中培养学生能力应是重点。因此,课堂教学要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充分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牢固而系统的知识技能,并且智力和思想品德都会得到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公共距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与教师或课本不同的意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学生成为“分数奴隶”的土壤,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此外,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持久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应试的钳制,过分强调智育,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指点、同学的帮助和学习小组的讨论,让学生通过模仿和自己动脑动手去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优秀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考虑到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关系,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活动细节;由于受到升学指标的压力,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由于考虑到考试答案的标准化,教师关注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标准化,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忽视思维的碰撞。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的职责必须是使每一棵“树苗”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答案正确的学生,也要关注答案错误的学生;不仅要关注答案的统一性,也要关注答案的差异性;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更要关注思维碰撞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总之,要因材施教。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而要提高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就要求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使整个教学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愉快、舒适的氛围之中。要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教师不仅要有乐教的情趣,还要有会教的本领。教学要有目的性,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过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失败的体验;过低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松懈、懒惰情绪。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
此外,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启迪智慧、激励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心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也是让课堂散发愉悦的、科学的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师生在教学中应是民主平等的,其主要表现为师生心理的积极互感和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在年龄、阅历、认知、情感上的差距,容易成为师生交往的障碍,对此师生双方应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努力缩短心理距离,特别是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关心学生,进行角色置换,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学生的各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