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英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公示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翻译对策
王才英
(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双语公示语的作用日益突出。只有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都正确的双语公示语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主要分析双语公示语社交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表现,并探讨公示语的翻译技巧。
公示语; 社交语用失误; 翻译对策
标识语/公示语(public signs)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属于社会用字,指道路、大街、公园、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识、招牌、说明、警示、告示、宣传口号和示意性文字,具有发散性、公众性、空间有限、瞬间阅读等特点,要求语言短小精悍,信息清晰明了,符合语言使用者的接受习惯。属于“信息+鼓动”类语篇,语篇特点为浅白、简洁、明了、生动,短小精悍,一目了然。[1](P228)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来华工作,生活、观光和访学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因此,准确、地道的公示语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目前部分公示语翻译中充斥着大量不规范的英语,使其功能大打折扣,甚至误人误事,贻笑大方。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及翻译工作者也意识到规范公示语译文的迫切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5)和同济大学(2007)已召开过两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中国知网从1994年到2009年共收录了360篇与公示语相关的论文,其中336篇是2005-2009年发表。尽管国内对公示语的研究已如火如荼,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公示语的功能特色和语言风格上,在翻译研究方面则主要纠错和改译,关注社交语用的并不多(只有12篇文章)。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公示语的语言错误有一些改观,但没有语言错误和语法错误的译文不一定就是好的译文。如泉州一商场开业时“小心碰头”的译文是“Carefully bump your head”,这样的译文让人哑然失笑,我们不难想象外国友人看到这则公示语后的感受,好在商场已经挂上正确的公示语译文“Mind Your Head”。以上的错误就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社交语用错误,从上例可知社交语用失误并不是来自语言拼写或语法本身的错误,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或者说得不合时宜。本文主要探讨公示语中社交语用错误的成因、表现及解决对策。
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在交际中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和交际规约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往往起源于说话人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或社会地位,对地位较低或关系密切的人使用了过于礼貌的表达方式;或者,对地位较高或关系疏远的人使用了较为亲昵的表达方式。[2](P170)社交语用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在公示语的电报式逐字对译中,有时看似形式对等,但其实错误百出,导致社交语用错误。如把某高速公路警示牌“雨天,雪天,减速行使”译成了“Rain or snow day.Slowdriving”。事实上应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译为“Slow in case of rain or snow”。又如北京东城安定门附近一家洗衣店的店名错误地译为“Wash Clothing Store”,正确的译文应为Laundry。又如“警犬值班”应该是“Guard Dog On Duty”,而不是“Police Dog On Duty”。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原语传递的交际意义是一种以语境为基础、通过译者对原语信息的语境补缺与语用充实后所获取的交际信息,其中包括语用意义、语用含义等话语理解所涉及的隐含信息。[3]如大家常见的公示语“注意安全”,经常被译为“Be Careful”。或“Notice Safety”。殊不知,在“注意安全”的翻译中一般要强调存在哪些“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翻译,这样才能把原公示语的明示意义和暗含意义都翻译出来,达到语用等效。“注意安全”有时须译为“Caution”,有时须译为“Warning”,局势严重时,还可用“Danger”。笔者在网上搜索到一些相关例子:在施工工地有人高空作业,需要提示其他人“注意安全”时,可以说:“Caution Men Working Over Head”。一些人喜欢在自然水域游泳,但不是所有的水域都是安全的,为此“注意安全”可具体化为“Warning Hazardous Area”。一些人北京喜欢冬季在北海、什刹海的冰面滑冰,但入冬和冬末的冰面都很薄,不适合滑冰,这时“注意安全”应译为“Danger Thin Ice”。[4]
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两种语言在信息编码时明示的方式、策略、规范和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差异,造成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剥离。中英两种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因此,公示语的翻译也要考虑文化的因素,翻译时不仅要字面对等,更重要的是要风格对等,功能对等。如“老年人优先上车”在一些车站被译为“Old people getting on first”,正确译法应该是“Senior Citizens First”。在西方,老年人不像中国人那样认为“老”意味着“德高望重”,他们不希望被人看作“老人”,因为这意味着需要别人的照顾。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1)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2)注重整体统一。(3)偏重直觉体验。(4)崇尚中庸调和,具有辩证性。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1)以“物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科学精神。(2)重局部分析,重逻辑思维及重实验,实证。[5]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小草微微笑,请你走便道”这句中文公示语用拟人化的手法刻画了小草迷人可爱又可怜兮兮的形象,让人不忍心去践踏。其实作者无非就是希望路人勿践踏草地,可见作者之用心良苦,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偏重直觉体验的思维方式。在一些文本中逐字翻译为“Little grass is smiling slightly,please walk on pavement”。可能译者想最大限度保留其人文精神,殊不知,中西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注定了读者的接受习惯,因此,此句不如顺应读者的思维习惯,借用平白直接的译文:“Keep off the grass.”。
《中国翻译》2007年第四期《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应从如下方面改进和研究公示语翻译:1.服务“信息接受者”目前的公示语翻译研究更多的是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考虑,对“信息接受者”或信息“服务对象”,即常住、短留外籍人员缺乏足够的关注。公示语翻译应从“信息接受者”或信息“服务对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他们的语言和思维习惯考虑,满足他们对高质量的信息需求。接受者的感受决定公示语翻译的传播效果。2.探讨公示语翻译的最佳工作组合。尽管中国翻译者对公示语翻译中“指令不清楚、意图被歪曲、语气不和谐、术语不匹配、文化不兼容”等问题已有认识,但仍与母语为英语的人感受不同。[6]以上两方面都说明了公示语语用翻译的重要性。
语用翻译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何自然提出语用翻译是等效翻译观,它可以从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两个方面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而“社交语用等效,则指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在公示语汉英翻译这种语际交际中,要求译者不仅要熟悉汉英公示语在结构和表达上的异同,而且要熟悉公示语在英汉语言中的使用特征和社会文化规范,这样才能正确了解原文的信息意图,并在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与认知期待的条件下,把原文的信息意图准确地通过译文传递出来。[4]
英语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应用题材。一些公示语的翻译在英语国家已经有特定的文本形式,其表达方式是约定俗成的,我们可以大胆放心地借译过来。在借用英语国家现成的惯用的公示语时,要特别注意如果是被广泛接受的译名,英译时就必须统一到固定的译名。翻译公示语时可参阅我国公示语翻译的权威网站http:/ /www.bjenglish.com.cn/ specialreports/english/中的“标识标准”部分,以免错译。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以闽台关系为主题,充分展现了两岸源远流长的关系。在对外宣传时,如何翻译“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一馆名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这个馆名的翻译应该遵循统一性原则。目前关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报道有一些使用了英文的馆名,但是却有多个不同的翻译版本。由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已经有正式的翻译“China Museum for Fujian-Taiwan Kinship”,因此在其他报道中如果需要出现馆名的英译都应该使用这个名称,以免引起误解。[7]如果有沿用至今、被广泛接受的译名,英译统一到固定译名。如“泉州师范学院”对外都是“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而不用“Quanzhou Teachers'University”
在翻译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和新词时,我们应将译文读者放在首位,考虑其文化和接受能力,把公示语的信息准确传递出来或者不译。汉语公示语中有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对译者来说是一大难题。不当的翻译会给不了解中国国情的英语者造成很大的理解困难。如:我们提倡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曾被译为“five stresses,four beautiesandthreeloves”。英语人士对我们竟然提倡“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大为吃惊,后改译为“five stresses,four points of beauty and three aspects of love”,并附加注释:“stresson decorum,manners,hygiene,discipline and morals;beauty of the mind,language,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love of the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4]文化缺省词的翻译和新词的翻译,译界多以增加介绍性解释来弥补,词汇表达的不足。
对于因价值观而引发不同意义的公示语,翻译时就必须使用改译的方式。如“亚洲四小龙”中的“龙”就不能翻译成“dragon”。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龙”的对应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因此,有专家建议将其改为“tiger”。
目前国内的一些通用汉语公示语在英语国家是找不到任何踪迹的,绝不会在国外使用。这些公示语完全是针对本地、本国公民需求和行为特点而设置的。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者首先不应考虑如何译,而应考虑是否译。公示语的不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号召性的标语口号,如“独生子女政策是每个公民应该尽的义务”;为防止中国人陋习的公示语其实不但无益于交际反而有损形象,也大可不必译出,如“严禁随地大小便”2)中国文化特色的公示语如在一些农村地区经常看到的“少生孩子多种树”,“女儿也是传后人”,这样的公示语没有相对应的英文表达,而且涉及到中国的国情,要把它们翻译成英语读者能理解的译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译文读者缺少原文读者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他们就无法理解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词汇。[8]
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的功能和言简意赅的特征,而且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翻译时不仅要求选词造句符合语言规则,而且要考虑语用的得体性。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重视公示语的翻译。从《北京市公共场所英文标志翻译地方标准》的制定,我们都看到中外译者紧密合作,语言、文化、经验互补产生的精品。这说明我们的“感性”模式与外国专家的“理性”模式的结合应当是一种比较合乎公示语翻译运作实际的模式。只有通过几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误译的尴尬,才能实现双语公示语应有的功能,最终达到交际效果。
[1]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潘立.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3):42-45.
[4]王芳,孙志祥.从语用学角度探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44-346.
[5]欧阳娟.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EB/OL](2010-01-10)[2010-03-18].http:/ /www.zjxzlt.com/index.php?type=3&flowid=34905.
[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翻译,2007,(5):62-67,96.
[7]张秀燕.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名英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6):356-357.
[8]张秀燕.试析公示语中的不译[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48-49.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in Public Sign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WANGCai-ying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Hujian 362000)
Nowadays bilingual public signs have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Pragmatic-linguistic errors or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will prevent bilingual public signs from fulfilling their funct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manifestations of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of public signs and also explore their translation methods.
public signs;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translation methods
H31519
A
1671-9743(2011)11-0079-03
2011-10-25
王才英(1973-),女,福建武平人,福建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英语翻译及英语教学法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