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臻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万俟咏词风及其传播状况简析
李 臻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万俟咏曾为御用词人,多应制之作,但也不乏佳作。其词风格清新淡雅,注意炼字炼句,讲究格律谐美。雅言词在北宋时盛极一时,但到南宋盛况不再。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传播环境的改变、失宠于统治者、整个社会词风的转变。
万俟咏;词风;传播状况;原因简析
万俟咏,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生卒年不详。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记载其为“元祐诗赋科老手也”,“政和初,召试补官,置大晟乐府制撰之职”。[1]《中兴小纪》(南宋高宗一朝的编年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是高宗赵构的年号)都有关于万俟咏的记载。高宗绍兴五年补下州文学。由此可以推知,万俟咏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经历了宋代王朝由盛及衰的历史变迁。关于万俟咏的籍贯问题,有人根据其“大梁词隐”的自号,判定其为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但是此论断尚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持。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沈公述、李景元、孔方平、处度叔侄、晁次膺、万俟雅言,皆有佳句,就中雅言又绝出。然六人者,源流从柳氏来,病於无韵。雅言初自集分两体,曰雅词,曰侧艳,目之曰胜蒙丽藻。後召试入官,以侧艳体无赖太甚,削去之。再编成集,分五体,曰应制、曰风月脂粉、曰雪月风花、曰脂粉才情、曰杂类,周美成目之曰大声。”[2]观其编集时的情况,可推知其词作中除雅词外,必不少俗艳之词。王灼认为其“源流从柳氏来”,当无不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曾著录《大声集》5卷,[3]今已失传。近人赵万里《宋金元人词》,仅辑得其词29首。
万俟咏曾任大晟府制撰,是“御用词人”,擅长雅词,多粉饰太平、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应制、风日之作,如《三台.清明应制》、《恋芳春慢.寒食前进》等。其词除了为人诟病的宫廷词作之外,也不乏清新淡雅的写景抒情词。另外,作为一位雅词作者,万俟咏特别注意炼字炼句,谋篇布局精致工整,追求韵外之旨,讲究格律谐美。如《长相思(雨)》[4]: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通篇不着一“雨”字,却将雨夜之景、之情、之愁思写得如诉如泣。“一声声,一更更”,由听觉入词,并以更声相衬,写出了夜雨之淅沥以及雨夜之寂静,暗示出失眠者侧耳倾听、长夜难熬的意态。“窗外芭蕉窗里灯”,雨打芭蕉,点点滴滴,声声不绝于耳,让读者想到了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意境。并由一盏“窗里灯”反衬出雨夜之漆黑,至此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寂静漆黑落寞的夜雨图。“此时无限情”,因雨而引发了作者“梦难成”,恨难平”之感慨。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全篇雨中有愁,愁中有雨,情景交融,自然而奇巧,雨淡而情深,是一篇特色鲜明的佳作。
类似这样的佳作,还有《长相思.山驿》、《诉衷情.送春》等等。宋代黄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中说:“雅言之词,词之圣者也。发妙音于律吕之中,运巧思于斧凿之外,平而工,和而雅,比诸刻琢句意而求精丽者远矣。”[5]黄庭坚亦称万俟雅言为“一代词人”,从今天万俟咏所存的词来看,这样的评价还是相对客观的。
据史料记载,万俟咏的词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如《碧鸡漫志》载万俟咏“每出一章,信宿喧传都下”。[6]《中国古代文学事典》载:“善作词,每出一词,次日即盛传于京城。”[7]万俟雅言之词在北宋时流传甚广,深得人心。但是南宋以后万俟咏的词盛况不再,不为时人所重视,很少被刊刻发行,纵使有集子发行,也没有能够流传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北宋时虽有外族骚扰边境,也有阶级矛盾,但是整个社会表面上却是一片繁荣,没有大的战争和灾难发生,统治者和人民也尚未经历家国沦丧的切腹之痛。靖康之难后,人民被迫南迁,新的汉族政权南宋王朝自从建立之初就不断遭受金兵的进攻,战火纷飞,戎马倥偬,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外族的不断入侵面前,统治阶级一味妥协退让,靠屈辱求和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引起人民对统治阶层的不满,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会遭受重创,注重声色之娱的雅词也失去了良好的传播环境。
北宋徽宗时,专门设立大晟府,谱制新词。万俟咏任大晟府制撰之时“新广八十四调,患谱弗传,雅言请以盛德大业及祥瑞事迹制词实谱。有旨依月用律,月进一曲,自此新谱稍传。”[8]朝廷下旨允许每月呈进新曲调,统治者的喜爱和支持是万俟咏词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兴小纪》卷八(建炎四年正月尽六月):“六月壬申,上谓宰执曰:‘卿等识万俟咏者否?必是小人。昨其亲戚奏求迁两官,朕已掷之矣。’对曰:‘实如圣谕。’张守因奏咏工小词,尝为大晟府撰乐章以得官者也。”[9]“通直郎万俟咏者工小词,尝为大晟府制撰,得官至是因所亲携书入禁中,乞近官二等,上览而掷之。”[10]可见,南宋时万俟咏已经被统治者所冷落,也不可能再凭借自己的作词之手谋得一官半职。
战乱之时,朝廷需要的是能够为大局出谋划策之人,对于“工小词”者自是不放在眼里。战乱给朝廷带来了压力,给百姓带来了痛苦,在生存都成问题的情况下,何谈“浅酌低唱”呢?
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以屈辱求和来换取暂时的苟安,在战争的阴云弥漫不散的情况下,统治者依然过着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的生活。自古“愤怒出诗人”,南宋特殊的社会条件也促进了词的创作与发展。面对着外敌无情的入侵和统治者卑躬屈膝的丑恶嘴脸,爱国志士和词人们发出了愤怒的呼喊。由此激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空前昂扬地汇入到了词坛之声中去。词产生了新颖丰富的新“品种”,如慷慨杀敌的抗战词,忧国忧政的愤慨词,陶情山水的隐逸词。这使词的质量亦有所提高,特别是爱国词,思想内容比北宋词有了很大的拓展和深化。
身虽处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前途堪忧的环境之中,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得到传诵。粉饰虚假太平的雅词,显得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越来越呈现出边缘化趋势。像万俟咏这般词人的词作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了。
万俟咏之词曾经风靡一时,进入南宋以后风光不再,除了作者自身创作的局限,也是社会历史变迁所导致的文化发展的必然。万俟咏的词没有能完好的流传到今天,是历史的选择。但是经典未必都能传承,传承下来的也未必都是经典。在万俟咏流传下来的词作中,也不乏佳作,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地方。我们应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学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王灼.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87页.
[2]王灼.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83页.
[3]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DB].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著,卷二十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5:第811页.
[5]宋.黄升著.王雪玲,周晓薇校点.花庵词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第 113页
[6]王灼.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87页.
[7]朱碧莲.中国古代文学事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第209页.
[8]王灼.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87页.
[9]宋.熊克著.顾吉辰,郭群一点校.中兴小纪[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八闽文献丛刊.1985:第103页.
[10]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DB].史部,编年类,建炎以来系要录,宋.李心传撰,卷三十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The Analysisto Mo Qiyong’s Poetic and Dissemination State
LI Zhen
(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65,Shandong)
Mo Qiyong who used to be a court poet,had written many Ci poetries upon emperor’s order.Besides,some of his Chinese Song Poems are beautiful with fresh wordsand elegant styles.Hetried hisbest toutilizeexact wordsand sentencesand paid attention to harmonic rules and forms.Ya Yan’s Cipoetriesoncewerevery popula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However,hisopuseswerenot popula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y longer.Theauthor think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reasons accounting for this phenomenon:the change of the disseminated environment,being out of favor with the rulers and thetransformation of thepoetic stylein thewholesociety.
Mo Qiyong; poetic style; dissemination state;reason analysis
HB1
A
1671-5004(2011) 04-0087-02
2011-6-28
李臻(1987-),女,山东临朐县人,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