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1-08-15 00:45杨跃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晏阳初平民农民

杨跃

(四川宜宾学院发展规划处 四川宜宾 644000)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

杨跃

(四川宜宾学院发展规划处 四川宜宾 644000)

晏阳初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所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以及“定县模式”在我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理论及实践模式均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当时农村实际,今天,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实践模式对于我们的农村职业教育仍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国农村;职业教育

晏阳初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理论的创立者与践行者。20世纪20年代,他提出了著名的平民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并迅速发展为一项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他为平民教育事业可谓殚精竭虑,献出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其平民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职业教育,进而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均有重大意义。

一、平民教育思想的渊源

晏阳初在《九十年自述》中说:是“三C”影响了我,那就是孔子(Confuis)、基督(Christ)、苦力(codies)。

(一)孔子(Confuis),即中国传统文化

晏阳初出生于一个讲求实学的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个塾师,也是一位乡医。在他父亲教育、引导下,先后熟读了《三字经》、《孟子》、《论语》、《中庸》等古典书籍,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熏陶。他在晚年曾回忆说:“我读的古书虽然有限,但他们却悄悄地在我幼小的心田中埋下。那是什么?就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平天下”,“民为贵,君为轻”等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后来的言行,构成了他的民本思想的主流,形成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核心。

(二)基督(Christ),即西方宗教文化

13岁时,他被父亲送到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学习新学,这里他接触到了化学、物理等现代科学,还接触到了基督教文化,并接受了洗礼,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人道主义、普世价值观对他的人生观同样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来在史文轩的帮助下,先后在香港大学、耶鲁大学学习,而耶鲁大学正是基督教气氛十分浓郁的学校。这里,基督教信仰与民主科学思想,逐渐熔铸到他的心灵、血液,成为他后来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苦力(codies),即劳苦大众文化

一战爆发后,中国对德国宣战,限于国力,未派一兵一卒去前线作战,而是派15万劳工在英法战区和后勤区充当苦力。而当时急需精通双语的中国留学生去做翻译,这时,他义无反顾的踏上征程,随部队开赴欧洲战场。在他接触、了解劳工后,发现:他们并不愚蠢,只是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并且深深地感到:他们需要的不是救济,而是发现,发现他们的潜伏力,于是,他决心来开发这个“脑矿”,开发人脑,用教育来帮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进而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逐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平民教育思想构成

(一)平民教育思想宗旨

1923年8月晏阳初为总干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北京成立,其机关刊物《平民教育》发刊词中明确表示:“平民教育目的在于人人都知道怎样才是真幸福,兼明白求幸福的法子”。平教会提出的立会宗旨:“除文盲,作新民”。除文盲是起点和方法,作新民才是目的和归宿。正如他自己所说:“运动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教成千上万个文盲去读书,而是把他们训练成为现代的公民”,“使他们成为有聪明才智和有进取心的中华民国国民”。

(二)平民教育内容与方式

晏阳初回国后,对全国19个省、市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考察、访问,最后发现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是:愚、弱、穷、私,并提出用“四大教育”来改变当时贫穷落后的面貌。

1.文娱教育。文娱教育包括识字教育、艺术教育,利用头脑中的知识来解决现存的愚。

2.卫生教育。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体质,普及卫生知识,增强治病、防病的能力。

3.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克服农民自由散漫的习惯,培养其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4.生计教育。生计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其谋生的本领,学习一技之长。

为搞好“四大教育”,他提出“三大方式”,即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这“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打破了原有少数人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有效改变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积弱积贫的中国具有巨大现实意义。

三、平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其宗旨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增强谋生的本领,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今天,“三农”问题是一个触及很多领导人神经的敏感问题。因为它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把“三农”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惠农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增收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民普遍缺乏文化知识,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增产不增收;种粮成本不断攀升,农民种粮积极性锐减,摞荒现象十分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农民抗灾害的能力缺乏;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导致辛勤耕作的农民朋友心态不平,弃农经商或者外出打工的人数不断上升。总之,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农”问题要想彻底解决,是一场持久战,限于国力,就目前而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纠正认识偏差,坚定职教信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儒家文化的观念,早已走入千家万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而广大的农民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教育,轻视农业,鄙视劳动的思想还大有市场,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艰苦,这是目前的现实问题,而许多人从内心深处瞧不起农民,而农民本身就缺乏科学知识,在生活中饱尝无文化的艰辛,但是他们反而认为:种田不是就业,做农民没有出息,孩子上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前途。始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上普高,再上大学,这样才有机会学到真正的技术,才能成为高高在上享清福的白领,才能出人头地,才算是成才。而眼前农村却需要一大批技能型、应用性的人才,大多家长却偏偏把孩子送到一些普高去上学,三年后升学无望,种田无能,怎么办?外出打工,这样家长慢慢就失去了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学生也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为看不见读书的希望,不如早去打工,读书与没有读书在结果上不太明显,都是打工。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致富能人;同时加大农业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介加以宣传;还要教育人们树立一种观念:种田并不可耻,并大有作为;学农并意味着没有前途。当初,晏阳初带领一大批留学国外的博士、教授深入贫穷落后的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作为他们的贴心人,利用各种形式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这样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当地的文明进步。袁农平院士带领一大批学者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使杂交水稻品种不断升级换代,养活了几亿中国人,同时还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们战胜饥饿,走向富裕。

(二)农村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

当前,我国农村面临诸多挑战:农民增收缓慢,生活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更多的人不愿种田,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当务之急,只有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农民迅速走出贫困,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这些就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只能走晏阳初提倡的“平民化”路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有近800万初中毕业生和近100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每年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而这些精英学成后又离开了农村,而这近900万初高中毕业生又不愿去接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另外,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招生对象一般是应届或往届高初中毕业生,当然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部免除学费,且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农村学生每年给予1500元生活补助,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大量的渴求知识并且渴望早日走上致富之路的农民朋友,眼睁睁地看到身边的职业教育与自己无缘,这也很遗憾!国家财力有限!而农村职业教育也应该采取多种办学方式: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白班上课与夜班上课交替进行,两条腿走路,利用节假日、周末可以开办一月、三月、半年、一年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农民朋友进行文化补习教育和基本的技能培训,鲜明地提出自己办学的宗旨: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凡是有学习能力,且愿意学习的人均可参加当地的职业培训,学习时间、内容、方式,尽量充分地尊重学习者的愿望,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当然,这一切的美好愿望必须有一个前提:国家必须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开辟更为宽广的融资渠道,争取企业、民间团体、个人投资办学或者捐资助学,以更好地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过,还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来加以保障,使其健康、快速发展。

(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的宗旨是:服务“三农”。那么相关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当前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培训、城市化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而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解决他们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他们生产、生活中最需要什么,而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尽量应该教什么,以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使他们能够不断懂科学、用科学,真正做到既能增产又能增收,这样不断促进农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教学模式应该针对成人的特点,可以仿照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学校与养殖场、种植场、粮食加工车间等生产基地紧密结合,学校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则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这样来共同培养人才;同时要尽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力求新颖、有趣,灵活,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其职业的适应性。

结束语

中国的出路在农村,农村的出路在教育,只有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才能有效地改变当前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的状况。作为饱受儒家文化熏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影响的现代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将自己的平民教育思想加以详细阐述并大力宣传,最后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目的是想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今天看来,这一思想仍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来解决当地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

[1]晏阳初.晏阳初文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2]宋恩荣,夏辉映.晏阳初文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3]马秋帆,熊明安.晏阳初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孟雷.从晏阳初到温铁军[M].华夏出版社,2005.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李济东等.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杨跃(1968-),男,四川仪陇人,硕士,宜宾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2011-02-02

猜你喜欢
晏阳初平民农民
乌克兰战火未息,平民在帮助平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非富即贵? 平民也很爽 10款5000元以内AV放大器简析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
平民领袖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