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11-08-15 00:44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工学政治高职

贾 涛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11)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整合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也包括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要实行工学结合。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将工学结合诠释为:“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1]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职业技能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

(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相融,具有开放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是对传统的学院式教育形式的重大改革,学生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所受到的影响、教育和启发是学院式教育无法比拟的。通过进入企业实习,学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施工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模式有了亲身体验和明确认识,切实感受到专业知识、所学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动力,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工作作风。

(二)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及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的用工要求和标准,企业的管理规范和理念,企业优秀员工的表现,都反馈出大量的企业文化信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的职业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信念,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如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注重对员工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考核,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加速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三)工学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顶岗实习,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职业技能、专业实践能力,并对现代企业职工的基本要求、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让他们在毕业之前以“准员工”的身份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增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社会及工作岗位的时间。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相统一的过程。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这些因素都是动态性变量,这些变量的组合会因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上述四个因素都发生了一定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教育者的变化

教育者从学院式教育模式下的单纯由学校专兼职教师、辅导员担任转变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师傅、企业全体员工交替担任。由于职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在很多方面的教育、培训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另外,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认为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应由企业负责。而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缺少对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致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空白点,结果造成“双不管”现象,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受教育者的变化

受教育者从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与“准员工”双重身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关键就是学生到企业,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工作,企业对学生会像对待其他员工一样严格要求,一样加班,一样考核,一样奖惩,而不会对学生另眼相看,特殊对待。对学生来说,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也相对单纯,有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但到企业之后须独立处世,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往往与单位领导、同事发生摩擦。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思想波动大,体力透支大,精神压力大,有的甚至是到岗不久就提前辞工了,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育环境的变化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要由在单纯的校园环境里学习转变为在校园和企业两个不同的环境中交替接受教育和培训。学生到企业实习,会在一定时期内脱离温馨、浪漫、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进入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学校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机构,各自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的目标不同。学校以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要目标,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另外,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也会增多,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会增加,复杂多样的企业文化、社会思潮、思想观念、人际关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在这种动态的情境中,要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传统的学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到学生政治素养、法律法规、经济常识、为人处世、公民意识、品德修养、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与学生社会生存、日常生活相关的所有内容,系统而且全面。工学结合模式下,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仍然适用,但在侧重点上有所调整。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侧重于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侧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法律常识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到企业开始顶岗实习后,人员的安排是很分散的。学生原有的建制被打乱,一切都依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人员配备、工人定员、产销的淡旺季而定。如想召集学生进行集中学习或想开展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跑几个地方,还不一定能组织起来。这样就给学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由于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种种问题,要求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系统介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如组织讲座和参观,召开工学结合研讨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工学结合的意义,并对困难有充分估计,教育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观念的转变,不仅是针对学生而言,教师也应如此,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情,也是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事情,是参与工学结合的企业所有员工的事情。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从对学生的“管理”逐步转向“服务”和“管理”并行,从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真正意义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服务功能落实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各个具体环节。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蓝本的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等职业素养方面内容的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求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基于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使学生树立能在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或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要依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把先进的职业理念、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等文化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同时,还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增加就业形势教育、创业教育等新内容。

企业文化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养成有积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对员工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考核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应把企业文化的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工学结合的优势,聘请企业高管、优秀员工、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相关讲座、座谈,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企业对人才的种种要求。如笔者所在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现有徐州矿务集团、徐州天裕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等30多个委培班,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引入,通过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的吸纳与传播,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实现校企文化的“零距离”,培养学生服务企业的意识,以期更快地融入企业。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继续加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根据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发挥集中教学的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要精、要管用”的指导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既具有理论上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时代感和现实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随着网络应用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它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影响日益凸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会有较长时间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大、形式多样、便利及时的优势,在校企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搭建网上交流平台。为此,我校在党委宣传科的协调下,通过与学校网络中心沟通,各系部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同时要求班主任在自己的网页上也开辟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广泛收集各种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及古今社会成功人士的个人信息,特别是优秀企业员工的信息资料和有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舆论与宣传信息,及时上传,并针对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引导。通过网络建立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回答学生问题,突破了时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而且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学生不必俯首帖耳,彼此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这既能为学生解除思想困惑,又可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提高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力,扩大覆盖面。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企业教育“双主体”的功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都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来,就是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到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宽泛而多层次的教育主体。我校的做法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过程中,并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顶岗实习期间在实习单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训基地,邀请实习单位领导和负责人员与实习带队教师一道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小组,共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与企业职工一样参加所在实习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团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由实习单位领导、负责人员和实习带队教师负责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也经常到企业进行跟踪指导。这样,就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了企业,不仅有效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专业课的实践而受到影响,还可以把政治理论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实践和实际行为能力,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实施学校党建与企业党建对接

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工学结合环节中,实现学校党建与企业党建对接,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拓展。做到哪里有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哪里就有党组织,建立由学校辅导员、企业员工和学生党员共同组成的工学结合学生党支部。该支部负责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思想表现的鉴定,使学生党员的培养从学校延续到企业,使学生党性修养的提高与技能水平的提升得到有效的融合,并将其作为党建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在企业中组织开展技能比武、创新创业等活动,广泛地吸引企业员工和学生参加活动,推动工学结合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把学生党员校内评价与实际工作过程的鉴定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衔接。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满足学生、企业和社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1]林为群.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N].人民日报,2008-06-2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8.

[4]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OL].(2010-03-30)[2011-03-25].http://www.qdedu.gov.cn/.

[5]甘慕仪,徐刚.把握工学结合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

[6]应金萍.工学结合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7]刘树林.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猜你喜欢
工学政治高职
盐工学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盐工学人
——沈 妉
“政治攀附”
盐工学人
——李 琦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工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