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宗谱
——旺川曹氏家族社会简述

2011-08-15 00:46:34陈学文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曹氏宗谱族谱

陈学文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5)

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宗谱
——旺川曹氏家族社会简述

陈学文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5)

古代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绩溪旺川曹氏为唐末从山东迁徙而来的望族,历经千余年,子孙繁衍生息于斯,培育了一批俊杰之士,《旺川曹氏宗谱》记录了千年的演变。

曹氏;宗谱;家训

《旺川曹氏宗谱》是2007年编印的安徽徽州(今黄山市)地区绩溪县新族谱。它具有浓郁的徽文化特色,反映了皖南宗族社会的演进历程,很有学术价值。

宗族是中国数千年来的社会结构,具有血缘的强固性,维系着同一姓氏的血缘亲密关系。族者,聚也、属也、家也。汉班固曰:“族者,何也?湊也,聚也,谓恩爱相流湊也。生相亲爱,死相哀通,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①宗族在团结族众,共同战胜自然灾害,互助互济,创造家园,融洽感情,安定生活等方面,曾起过不少作用。但是在长期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利用宗族,强化统治,曾起过一定的负面作用。

徽州是中国家族社会较典型的地区。中国自4世纪至15世纪间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氏族大迁徙。徽州聚集了南迁的北方氏族鲍余方等32个氏族,曹氏亦为南迁的新安名族之一,唐末从山东迁徙而来。“始祖尚贤公,唐末时由青川益都县仁陟乡洱水里,避地家于休宁县宣仁巷,始为休宁人。”“唐僖宗时曰全晸,任江西招讨使,遣子七伯岩将曰翊,八伯承节曰翔,同诛巢于歙黄墩。翊阵亡,翔痛之,庐墓建祠,遂家焉。”[1]曹氏迁入徽州后,分布于歙县叶酉、雄村、佳源、岑川,休宁曹村、南街,婺源谢坑,祁门曹村诸地。与《旺川曹氏宗谱》所记相符。旺川始迁祖大九公仲经,于宋景德二年(1005)从婺源迁来,至今已历39世,子孙千万,分布国内外各地,为一支枝繁叶茂的新安望族也。

旺川曹氏族众有志赓续谱牒,经二年努力修纂了洋洋大观的厚达1300余页、装帧精美的《旺川曹氏宗谱》(续编),我有幸得以阅读,获益良多。我因研究徽学、徽商,留意于徽州的历史文献,读过一些方志、宗谱、文集、契约文书等,多次到徽州实地考察。后又因偶然机缘对曹诚英与胡适一段情缘发生兴趣,经考证写了几篇有关曹诚英的文章刊发于台湾《传记文学》,②对曹诚英寄予莫大同情。因上述关系,当我收到曹天玷同志赠送的《旺川曹氏宗谱》,就很高兴地阅读起来,现将一些体识叙述于次。

体例齐整 开拓创新

《旺川曹氏宗谱》(续编)(下简称“续编”)设有《奠基编》、《耀祖编》、《世系篇》、《文苑编》、《杂记篇》,这样能纵横经纬了旺川曹氏世系的演进。《奠基编》记述了旺川曹氏的赓衍,先有3篇概述曹氏从迁徙到定居的历程;汇辑了15篇旧序,使后人得知祖辈创业之艰辛与宗谱三次编修的经过。始迁祖大九公仲经自宗景德乙巳(1005)年从婺源汪口迁来,绍兴已巳(1149)六世祖改地名为旺川,迄今已千年有余。这些旧序很有历史价值,特别是朱熹和胡适这二序。胡适的序文保存在《胡适文存》卷四中,③对族谱编修的基本观点,仍有可取之处。(待后再撰专文)

《耀祖编》列有诰命、历代科第名录、民国十四年以前高小以上学历者、历代仕官名录、先贤行实、当代有资历及具有大学学历人士一览表、历代旺川人部分著作目录,这一编用大量数据、人物行状事迹、著作目录,展示了旺川曹氏英杰隽才的业绩,令人信服曹氏确是人才济济、于世多有贡献的宗族,表彰了这些光宗耀祖的人物,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曹氏为国为民多作贡献。自宋以来就有进士7名,举人21名,到了近现代又出了一大批精英。如天文学家曹谟、矿冶专家曹诚克、农学教授曹诚英、文史专家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曹昇之、机械工程专家曹强、经济管理高级官员曹天玷、艺术家曹诚渊、轴承专家曹诚梓、路桥专家曹天赐、数学家曹助我、光学工艺专家曹天宁、物理学家曹天守、化工专家曹立宇、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终身教授曹建树、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曹麒、海军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曹诚意大校、港澳企业家曹立安,还有为革命牺牲的曹有光烈士,而具有大学学历者383人,有个人专著28人计100余部(篇),这么一个村落竟能涌现出一大批隽秀,真是令人钦佩。

《世系篇》是全书的重点,宗谱者以纪源流、序昭穆、尊祖敬宗为本,所以世系排列是最重要的内容。“续编”采用列表形式表述,1-4章简列旧表,以示承接;5章起分节列各支派世系,有的支派下补有人物简历。男女同等,女出嫁何地何氏、生儿育女亦有记录,这与旧谱大有不同,改变了重男轻女的惯例。只是可惜有的支派仅有表而无简历。

《文苑编》编集了题词、楹联、随笔、旺川祠堂、厅宇、书屋、石桥、道路、水碓、路亭、牌坊示意图、旺川人历代部分诗词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示意图”,鸟暇式介绍了旺川的文化。

《杂记编》编纂了《旺川大事记》,这是过去族谱体例中不具备的。“续编”根据实际需要,编集了公元1005—2006年1000年的大事记,使人一目瞭然旺川的历史。这是将志书的体例运用到宗谱中,是大胆的尝试,也是一大创造。我是赞赏这一开拓性的创举的,这也是“续编”的一大特色,值得推广。

著录丰富 图文并茂

“续编”辑录了历代谱牒的资料,叙述了曹氏千年文化传承。旺川曹氏曾有三次修谱,万历四十七年(1619)、康熙六年(1667)、民国十四年(1925),“续编”在前三谱基础上有所吸收、有所发展。保存旧谱基本重要资料,对后人很有参考价值。

我在想着这么一个大村庄,仅靠有限土地(2000多亩)资源如何养活众多的族众呢?估计是还有副业和工商业来支撑。现在“续编”的记录见证了我的设想,果然如此,有不少人从事于商业。明代弘治间曹显应就是一位大粮商,先开了“万年米行”,其子承父业,将粮店开到徽州诸县,还开到皖浙诸地。其人“守信重义,人本崇文”;“设肆郡城,乐善好施,常助其膏火,后果显达。”这位曹氏徽商,重义疏财,兴建“万年桥”,捐资办学。曹耆瑞在武汉开了师竹友梅馆装裱文具店2家、瑞馨泰纸店5家,培养了曹诚克、曹诚英,还慷慨捐资2000银元办了萃升高小。当代徽商曹立安曹浣兄妹创办天虹制衣公司,事业有成,多次捐资数百万办学。这些都是研究徽商的好材料。

旺川有书屋文会12所,水碓16所,石桥15座,路亭16座,石牌坊9座,宗祠厅堂30余所。水碓是利用天然溪泉水为动力推动石碓以舂米,既为族众生活所需,又为加工粮食贩销各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有些将会自然消失,“续编”辑有实物图片,颇具文物价值。

“续编”印刷精美,附有许多插图、照片,如牌坊木构件、里井、路亭、街巷、宗祠、山川图、祖象等,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据明万历间旺川曹应星的 《应星日记》记载:“共计四千四百四十五丁。”据此推算旺川人口将达近2万人,如今旺川曹氏亦近3000人。人口资料是很重要的。梁启超指出:“族姓之谱,……此实重要史料之一,例如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2]如果有人细细统计旺川曹氏宗谱的人口资料,定可以搜集到近现代人口增长、婚姻等重要数据,对人口学、社会学、优生学都很有意义,还可作出“实不朽之盛业也。”(梁氏语)可惜“续编”缺乏人口、土地等统计资料的辑编。

寻根觅祖 敬宗节孝

族谱的功能之一可以寻根觅祖,找到自己世系的脉络,长期离乡旅居于外,但仍怀叶落归根的血缘情结,缅怀列宗列祖创业之艰辛。旺川曹氏分布于国内外的恐怕也不是少数,他们都是很思念血浓于水的族亲,如曹天宠于2000年以81岁高龄携儿孙回乡访亲。

宗族具有强固的凝聚力,族谱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同宗同族,亲密无间,互助互济,在“续编”中处处充溢着宗族的亲情,体现着节孝为先,对祖宗尊敬,对长辈尽孝道。

族规族训 恪守自励

凡宗谱都有族规族约族训族德的规订,对族产管理也有明确的条例。

徽州是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很少有外姓搀入。据赵吉士记:“新安各族,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一,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聚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千年之家,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散,而宵小不敢肆焉。”④旺川曹氏也正是“千载谱系”、丝毫不紊的宗族社会,很重礼数,约束子弟求善守德,必有一整套族规族约,可惜“续编”未详列引载。现存于“续编”中若干具有教诲内容,仍应重视,体现了曹氏重教的祖训。如:

家训:前十则:一积阴德,二惇孝养,三重归葬,四端蒙养,五尊师道,六慎嫁娶,七睦党亲,八励名节,九崇朴俭,十黜异术。

后十则:一崇孝养以敦族,二序长幼以顺族,三别内外以闲族,四勤耕稼以裕族,五敦教训以淑族,六讲丧祭以厚族,七正婚姻以宜族,八恤患难以周族,九匡习尚以维族,十禁投纳以宁族。

显承堂厅训

孝:水必有源木必有根;孝思不匮朂我子孙。

第:让梨推枣播厥简编;愿为悌第绍彼前贤。

忠:尽已为忠厥诚厥悃;齐家治国此为大本。

信:久要不忘千金一诺;慎尔话言信使可覆。

礼:因时制宜化民成俗;傲慢足恭非礼取辱。

义:义为正路念兹在茲;虚灵不昧毋徇尔私。

廉:砥砺廉隅一尘不染;是训是行所生无忝。

耻:行已有耻乃称志士;敦品禔躬允从此始。

这些家训厅训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要求,希望子弟严格恪守,以缔造和谐的宗族社区,以培育子弟成长成才。就是在当今转型社会时期,亦具有励志培德的意义。“续编”中收录曹雨《誓言》诗:“早向山河立誓词,烟云突起献身时。洒遍茶灵山上血,尤将书剑慰相思。”他的儿子曹鹏烈士正是遵循了父亲的教诲:“江山不可抛一寸,勇士征衫红十重。”为国捐躯的曹氏好后代!这些豪言壮语都是回应旺川先祖的族训。

上述诸言是我读后的几点体识,我虽读过一些今之宗谱,但“续编”是较优秀的一部。编修者在短短二年里能编出如此佳作实属难得,为研究中国宗族社会和社会学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国有史、州县有志、家有谱,构建了中国特有国家、社会的历史。族谱也就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正如史学家顾颉刚所说,地方志和族谱是史学尚待开发的二大金矿,“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只是由于“续编”编修时间匆促,尚有不足之处,如旧有(民国以来)的族产、族规族约等辑录不周,人口迁徙、人口土地资料及其统计匮乏,有些史实未经核查互有抵捂,文字校对亦有差错,这些仅是瑜中之瑕。总之,“续编”是一部佳谱。

注释:

①班固《白虎通义》卷下《宗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156册,56页,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文按:有关徽州宗族社会研究,详见拙著《近世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中《明清徽州的宗族社会》,方志出版社,2005年。

②台北《传记文学》2001年5期,9期,2002年9期,共有拙文3篇。后收录于拙著《徽商与徽学》,方志出版社,2003年。

③欧阳哲生《胡适文集》卷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按:原题为《一篇族谱的序》原载1919年12月10日《新生活》第17期。中华民国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同县胡适敬序于北京。“续编”辑录有四处误脱。本应照样原录,不能改动。

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十一《故老杂记》。

[1](明)戴延明,程尚宽,等.新安名族志[Z].合肥:黄山书社,2004.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6.

责任编辑:高 焕

Abstract:The ancient Huizhou is an immigrant society in which Cao family in Wangchuan Village,Jixi Country emigrated from a noble family in Shandong Province.For thousands of years,its descents have lived and multiplied here,and cultivated a group of outstanding talents.The evolution process is recorded inA Genealogy for Cao Family in Wangchuan Village.

Key words:Cao family;genealogy;family rule

A New Genealogy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ao family in Wangchuan Village

Chen Xuewen
(Zhe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angzhou310025,China)

K890

A

1672-447X(2011)02-0001-03

2010-01-20

陈学文(1934-),浙江温州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明清史、徽商与徽学。

猜你喜欢
曹氏宗谱族谱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天一阁文丛(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6
皇帝迎娶已婚女
爱你(2019年41期)2019-11-16 03:14:34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殊呈现——以曹氏三窟为中心
敦煌学辑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6
张 勋:被夫人封『平肩王』
吴有春
海峡旅游(2016年5期)2016-06-01 22:34:08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
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
明清时期洞庭秦氏家族研究——以《洞庭秦氏宗谱》为中心
曹氏风流与魏祚兴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