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诸因素分析

2011-08-15 00:55杨光辉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滕 芳,杨光辉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贯彻“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和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以及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笔者对某学院的学生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4份,回收问卷154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达96%。问卷共20个问题,主要涉及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制度及管理、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价值观和择业观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对象是从各年级各抽一个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从以下五个方面描述如下:

1.1 校园文化和校园制度

1)校园文化活动

对于学院、部门及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有45.2%的学生认为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大作用,有38.7%的学生认为参加这些活动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有一定影响,而有16.1%的学生认为参加这些活动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作用不大。以上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还是表示认同的,认为这些活动对于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目的也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校园制度及管理

根据调查,有76.7%的学生认为学校现行的制度合理、管理完善,15.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制度和管理还算好,没什么意见,也有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制度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制度是满意的。

1.2 思想政治课程

1)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9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要的,仅有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大,应该从实效性上多下功夫。

2)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上,学生更喜欢老师采用通俗化、启发式和故事化的语言,占到了71.1%,只有28.8%的学生认为应该采用学术化和书面化的语言。学生也希望老师能联系国内外实际、老师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大学生中间的人和事等实际来进行教学,并多组织课堂讨论与辩论、播放有关影像资料,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课堂印象,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

1.3 心理问题

1)心理问题现象的存在

对于现在各高校普遍受到关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有20%的学生认为现在大学生面临比较多的心理问题,有53.4%认为心理问题的存在只是个别现象,剩下的26.6%的学生对此不了解或认为没有心理问题。

2)心理问题解决的方式

面对心理问题,学生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走出困境呢?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64%)会找学生聊天,26%的学生选择自我压抑忍受,仅有10%的学生选择找老师倾诉。

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落到实处,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寻找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1.4 关注的社会问题

1)关注的网站类型

据调查,学生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主要包括主流媒体网站、休闲娱乐类网站、电脑网络类和教育文化类网站这四类,占到了总比例的75%。其中,又以休闲娱乐类最高;政府网站、商业经济类、生活服务类和博客论坛类网站占到了24%;关注境外媒体网站的最少,仅为1%。从数据来看,基本上符合90后学生的特点。

2)政治新闻的关注度

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经常关注国际和国内各类政治新闻,此次调查也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统计,74%的学生经常关注政治新闻,26%的学生偶尔关注各个方面的政治新闻。可见,学生们还是比较关注政治新闻的,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感。

1.5 价值和择业观

1) 价值观

64.7%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社会贡献的多少,14.7%的学生认为价值取决于社会地位的高低,而金钱的多少(11.8%)和权力的大小(8.8%)不是学生主流的价值观,但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调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择业观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5.9%的学生选择有学习提高的好机会、能掌握一门技术知识、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事业上取得成就、经济收入一般的工作,29.4%的学生选择领导体贴下属、同事关系融洽、职业受到尊重、经济收入一般的工作,8.8%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工作安全、轻松、舒适、收入不高的工作,仅有5.9%的学生选择收入高但工作辛苦、社会地位不高的工作。可见,学生择业更加注重的是能力的收获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其次才是选择氛围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

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也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和管理方式、校园活动类型等方面,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进一步探讨更适合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提高学生对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性和实效性。

2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基本价值取向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要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因素,才能找出对应问题,对症下药。

2.1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人的一生离不开家庭,父母及家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小受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学生的很多观念都是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虽然已经外出求学,可父母仍是影响大学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因素,在人生大事的决定上,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父母的意见。这些现象充分表明父母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因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而且这方面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辅助作用,必须引起重视。

2.2 个人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关注国内外时事、国内民生等问题,女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远不如男生。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对时事的关注度都不高,只是偶尔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因此,要注重对学生特别是女生的政治敏感性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内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关键。因此,大学生的价值等观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在尊重大学生的观念的前提下,正确引导。

2.3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领导体制

教学和管理是学院两大工作任务,这两项工作要形成系统的合力。而目前有些高校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少数政工干部、学生辅导员和“两课”教师的事,往往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想到它,有了成绩忘了它”,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重学术骨干的培养轻思想政治队伍建设、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2]因此,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其提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要日程上来。

2)师资队伍

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的现象比较严重,各院校或多或少存在专职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社会环境、学校人事制度、学校教师培训制度、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和利益、思想教育人员的素质等有直接关系。师资队伍的这种现状既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也使得思想教育的自身发展举步维艰,从而降低了对高等教育目的实现的支持程度,队伍自身时常表现为迷茫状态。[3]

3)教学内容方式

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很好地联系国内外大事和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分析,难以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关心的思想热点、难点问题,居高临下、硬性灌输,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单一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没有组织课堂讨论,缺少与相关社团活动的结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能被广大学生接受、喜爱。

4)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中的“三困”生(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逐渐增多,学生行为偏离、人格障碍甚至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等。虽然很多高校已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但由于人员配备不足,重心未能下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工作仍难以有机结合,教育效果仍不够理想。

2.4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市场经济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增强了大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他们拼搏向上、奋勇进取,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和一些歪门邪道的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对缺乏辩证思维的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严重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淡化集体、强调自我;重视索取和回报,忽视奉献;注重物质利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不讲信用,极易陷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误区。

2)网络信息技术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学习、休闲、娱乐和交往的方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虽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信息干扰,影响价值判断,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其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影响力,加大了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灌输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力度,在网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上的“殖民扩张”,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的淡漠和毒害,挤压和排斥我们的主旋律文化,企图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而用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去支配全世界,使其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准则。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关键时期,网络发展而形成的多元思想、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的融合、渗透与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对此我们绝不能丧失警觉。[4]

在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后,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不高、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和矛盾所在,对症下药,逐一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度和实效性。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hainu.edu.cn/sxzz/asp_hainu_show.asp?id=29233,2006-05-31.

[2]陆中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3]韩冬.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6,(8).

[4]董亚平.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J].学习月刊,2010,(10).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