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碑传文通检》所列徽州人物资料补正

2011-08-15 00:46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歙县嘉庆墓志铭

王 鹏

(安徽大学 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39;安徽新华学院 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88)

《清代碑传文通检》所列徽州人物资料补正

王 鹏

(安徽大学 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39;安徽新华学院 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88)

陈乃乾先生的《清代碑传文通检》是一本重要的清代碑传史料目录工具书,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资料缺失和错讹,论文对该书中的部分徽州人物资料作了补正。

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徽州;补正

虽距初版已过50年,但陈乃乾先生编纂的《清代碑传文通检》[1]仍是查考清人生平资料的重要工具书,该书在清代人物的字号、籍贯、生卒年、碑传出处等方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书中收录440余位清代徽州人物的各种碑传资料,达到了500余篇,为徽学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使用该书查检清代徽人资料时,发现尚有错讹不足之处,且有不少被其他工具书所照录。[2]故不揣浅陋,试主要依据原始碑传材料罗列分析如下,以期裨益关注清代徽州人物者。

1.“方承晟/大生/江苏歙县/顺一七——雍九(1660—1731)/墓志铭 (刘大櫆: 海峰文集七)”(9页)①

案:籍贯不准确。因方氏主要生活在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之后,其籍宜改为“安徽歙县”;卒年的公历标注应为“顺一七——雍九(1660—1732)”。

刘大櫆 《乡饮大宾方君墓志铭》:“方君以雍正辛亥年十二月二十日卒,享年七十有二”。方氏卒年为雍正九年,但公历为1732年1月17日。

2.“方矩/晞原/安徽歙县/?——乾五四(?—1789)②/权厝志(胡赓善:新城伯子文集七)”(7 页)

“方根矩/晞原/安徽歙县/雍八——乾五五(1730—1790)/传(姚鼐:惜抱轩文集一〇)”(10 页)

案:两者同为一人,二名通用,宜合之或作标注说明。生卒年应以“雍七——乾五四(1729—1789)”为是。

关于方氏姓名,胡赓善《权厝志》谓“方矩”,而姚鼐《传》则谓“方根矩”。考其它材料,二者都曾出现。如:《清儒学案小传》卷六:“方矩,字晞原,歙人。诸生,学宗慎修先生,文宗刘海峰……学者称以斋先生。”《桐城文学渊源考》卷三:“方根矩,字晞原,号以斋,歙县人。诸生,师事刘大櫆。”《初月楼闻见录》卷二:“方晞原,名根矩,歙诸生。其学宗婺源江慎修,其文宗桐城刘海峰……晞原卒,年六十有一……。”方氏师事刘大櫆,与郑牧、金榜一起被戴震誉为“新安三士”,且“亲贤好学,四方贤者至歙,无不乐交晞原”,为当时的名士。诸家所录姓名当不会有错,二名应为通用。

关于方氏的生卒年,胡赓善《方君晞原权厝志》(《新城伯子文集》卷七,另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三九)中有明确记载:“吾友方君晞原以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廿有七日辛亥疾卒于汉皋邸舍”,为1789年9月16日。而姚鼐《方晞原传》记为:“乾隆丙午科,大兴朱石君侍郎主江南试,自决必能以第一人取晞原,而晞原是时已不应试。后又四年晞原卒,其卒年六十一矣。”乾隆丙午为1786年,陈书据“后又四年”,推其卒年为1790。

据上,胡氏记载具体可信。按1789年计,姚氏文“后又四年”则涵首尾两年,亦无不妥。再根据“卒年六十一”,可得方矩生卒年为1729—1789。

3.“王曰旦/殿章学愚/安徽歙县/乾二一——嘉二四(1756—1819)/家传(包世臣:小倦游阁文稿上)③”(20 页)

“王□□④/学儒/安徽歙县/□□⑤/墓表(方东树:考槃集文录一〇仪卫轩文集一一)”(34页)

案:两者应为一人,宜合之。且生卒年错误,应为“乾二一——嘉一四(1756—1809)”。

方东树 《王君学儒墓表》:“君徽之歙县人……讳震者是为君考,始自徽挈家业鹾于常……君之子国栋……”,传主为震之子,国栋之父,与王曰旦其他碑传资料均相合,两者同一人无疑。至于方东树误“学愚”为“学儒”,疑是音近所致。

在生卒年上,各传均有明确的记载。包世臣《王学愚家传》:“嘉庆己巳正月十日卒于常州,年五十有四”;赵怀玉《国子监生王君墓表》(《亦有生斋文集》卷一六):“国子监生王君殿章以嘉庆十四年正月卒,春秋五十有四,是年六月孤国栋持状来告曰……”;李兆洛《国子监生王君碑》(《养一斋文集》卷一三):“年五十有四,以嘉庆十四年正月十日卒”;张成孙 《王君学愚家传》(端虚勉一居文集卷二):“年五十四卒”;《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卷五:“曰旦以嘉庆己巳正月十日卒,年五十四。”

嘉庆己巳为1809年,是王氏卒年,再上推54年,得其生年为1756。

4.“王凤生/竹屿/安徽婺源/乾四一——道一四(1776—1834)/墓志铭(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一二)墓表(魏源:古微堂外集四)”(30页)

案:生卒年错误。应为“乾四二——道一五(1777—1835)”。

关于王凤生的生卒年,魏源作《墓表》与梅曾亮作《墓志铭》并不一致。

魏源 《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而病复作,十四年夏四月,君疾寖剧,乃复请假,而竟不起,年五十有九”。梅曾亮《中宪大夫两淮盐运使王君墓志铭》:“十五年三月病卒,年五十九”。

陈乃乾先生明显也注意到了两者的差异,他在《通检》附录二《生卒考异》中列出了梅氏的记载,但他在正文中依然采用魏源的“十四年”。也许是魏氏文章收入《续碑传集》中,影响更大,绝大多数资料都据此推算王凤生的生卒年为1776—1834。

仔细推敲,发现梅氏非常肯定王凤生的卒年就是道光十五年,而魏源的《墓表》则似含糊其辞,言王凤生在道光十四年病情加重后请假,最后还是没有好过来,活到了59岁。显然,魏氏并没有明确说明王凤生的卒年就是道光十四年。

另查《林则徐集·日记》的《乙未日记》,在五月初五日记有 “又闻王竹屿于四月二十日在金陵作古,殊为惜之”的记载,⑥林则徐与王凤生关系密切,其日记的记载确切可信。此乙未,正是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

所以,王凤生的生卒年应当为1777—1835。魏源的《墓表》也并没有错,而是后来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5.“朱承玮/毓珍竹农/安徽黟县/嘉一六——同二 (1811—1863)/墓志铭 (程鸿诏:有恒心斋文九)”(50 页)

案:生卒年误,应为“嘉一七——道二九(1813—1849)”。

程鸿诏《儒林郎赠奉直大夫朱府君暨配卢太宜人合祔墓志铭》:“君生于嘉庆壬申十二月三日子时,道光己酉五月九日卒,年三十八。太宜人生于嘉庆辛未闰三月十六日卯时,同治癸亥十一月二十七日戌时卒,年五十三。”考嘉庆壬申十二月三日为1813年1月5日,道光己酉五月九日为1849年6月28日,是为朱承玮之生卒年。其配卢太宜人的生卒则是从嘉庆辛未(1811)到同治癸亥(1863)。

显然,陈氏误用了朱承玮之妻的生卒年。

6.“江昉/旭东砚农橙里/安徽歙县/?——乾? /传(应澧:闇然室文稿二)”(54 页)

案:无具体生卒年。应补为“雍五——乾五八(1727—1793)”。

据阮元 《歙县江鹤亭橙里二公传》(《研经室再续集》卷二):“乾隆五十八年卒,年六十七”可知。

7.“吴定/殿麟 澹泉/安徽歙县/□□/传 (姚鼐:惜抱轩文后集五 夏炘:景紫堂文集一三)”(62页)

案:无生卒年。应补为“乾九——嘉一四(1744—1809)”。

姚鼐和夏炘所作之传均只有“卒年六十有六”,另考王灼 《保举孝廉方正吴君墓志铭》(《紫石泉山房文集》卷首附录,又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一二)“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授六品职衔,又十三年而卒,年六十有六。”可知吴定卒年为嘉庆十四年即1809年,上推六十六年得其生年为1744年。

8.“吴苑/楞香/江南歙县/□□/墓志铭 (潘耒:遂初堂文集一九)”(62页)

案:无生卒年。应补为“崇一一——康三九(1638—1700)”。

潘耒《中大夫国子监祭酒吴君墓志铭》仅作“晚家吴门,遂卒焉,年六十三。”另考金德嘉(1630—1707)《吴祭酒苑传》(《碑传集》 卷四六),“庚辰五月,暴病,遂不治”,吴苑与金德嘉“同事久”,为同时人,“庚辰”为康熙庚辰即1700年,再上推63年,得其生年为1638年。

9.“吴慎/徽仲 敬庵/江南歙县/□□/述 (彭绍升:二林居集一九)”(63页)

案:宜改“吴慎”为“吴曰慎”,或作标注说明。生卒年俟考。

吴慎为顺康时期歙县诸生,与州人汪璲、施璜等同受业于高世泰,曾先后讲学于东林、紫阳、还古书院,是当时知名学者,《清史稿》有传。

但细考诸多记载,可知吴氏有“吴慎”和“吴曰慎”两名。如《东林书院志》卷一二施则曾撰《吴徽仲先生传》、《清儒学案小传》卷二、《紫阳书院志》卷一二、《还古书院志》卷八、《清史稿》卷四八〇、《清史列传》卷六六等均记为“吴曰慎”;《宋学渊源记》卷下、彭绍升《二林居文集》卷一九之《吴先生慎传》(该传另收录入《碑传集》卷一二八和《国朝耆献类征》卷四〇二)、《文献征存录》卷四、《清朝先正事略》卷二八、《明遗民录》卷五等均记为“吴慎”。

《清代传记丛刊索引》中将“吴曰慎”与“吴慎”单列两条,且将“吴曰慎”错为“吴日慎”。

樊克政《吴徽仲名“曰慎”辨》⑦一文认为吴氏本名“曰慎”,彭绍升的传文则是“使吴曰慎被误作‘吴慎’的始作俑者”,而误作的原因则是彭氏在依据施则曾文撰写传文时,“由于疏忽或将施文中的‘讳曰慎’等同于‘讳慎’,而把吴徽仲‘名曰慎’写成‘名慎’的”,或者是《二林居集》在刊刻过程中脱漏了“曰”字。樊文材料翔实,论证精密,是很有道理的。

10.“吴宽/谼□二匏/安徽歙县/康?——乾三七(? —1772)/墓志铭(朱筠:笥河文集一四)”(63页)

案:字号不全。应为“谼芍”。生年俟考。

朱筠《汀州府同知吴君墓志铭》(《笥河文集》卷一四):“宽,字谼芍,二匏其别字也”。另金兆燕撰《汀州司马吴君二匏传》(《棕亭古文钞》卷一,又见《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五五):“二匏吴君讳宽,字谼芍,因与前明匏庵先生同姓名,故自称二匏”。

11.“汪澜/□□/安徽休宁/□□/墓志铭(盛大谟:子云巢文稿一六)”(99页)

案:缺字号和生卒年。应补为“浣花钓者”和“顺一一——雍二(1654—1724)”。

盛大谟《汪处士墓志铭》:“处士讳澜,字某,号浣花钓者。先世徽州休宁人。……处士以雍正甲辰五月初十日卒,葬于某乡茶埚山,年七十有一。”

另外,《广清碑传集》卷一金天翮所撰合传《陈昉陈衷壹孙默汪澜传》有:“汪澜字某,号浣花钓者,休宁人也。……数年而卒,年七十有一,雍正甲辰五月也。”

雍正甲辰即为1724,上推71年得其生年为1654。

12.“汪日宣/丽泉/安徽黟县/□□/行状(程鸿诏:有恒心斋文九)”(100页)

案:缺生卒年。应补为“乾二九——嘉一九(1764—1814)”。

据程鸿诏《汪朝议行状》可知汪氏“年五十一卒”。再考《同治黟县三志》卷六上汪日宣本传有:“(嘉庆)十九年夏旱,冒暑祈雨。秋七月丁酉祷于龙神祠,得疾归廨,遂卒。”可知汪日宣卒于嘉庆十九年即1814年,再上推51年,得其生年为1764年。

13.“汪文台/南士/安徽黟县/嘉一——道二四(1796—1844)/传(程鸿诏:有恒心斋文八)”(100 页)

案:卒年的公历标注应为“嘉一——道二四(1796—1845)”。

程鸿诏 《黟两先生传》:“汪先生讳文台,字南士,……二十四年十二月壬寅汪先生卒,年四十九。”汪文台卒于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十日,即1845年1月17日。

14.“汪由敦/师茗 谨堂 松泉/安徽休宁/康三二——乾二三(1693—1758)/传(钱维城:茶山文钞一一)墓志铭(钱陈群:香树斋文集二五)”(100页)

案:生年有误。应改为“康三一——乾二三(1692—1758)”。

钱维城《加赠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谥文端汪由敦传》:“二十三年正月,卒于官,年六十七,谥文端”。钱陈群《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汪公墓志铭》:“公卒于乾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距生年六十有七”。两传的记录是一致的,不难推出汪由敦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

陈氏根据钱传误得出生年为“康熙三十二年”,而且在《通检》之附录二《生卒考异》中指出“钱陈群墓志铭作康熙三一年生”。

15.“汪肇漋/稚川/安徽歙县/□□/记(程瑶田:修辞余钞)”(103 页)

案:姓名亦可作“汪肇龙”。无生卒年,应补为“康六一——乾四五(1722—1780)”。

汪肇漋与戴震、金榜、程瑶田、郑牧、方根矩等同时,皆为徽州名士。初名“肇漋”,后改“肇龙”,究其原因,程瑶田在《五友记》(《修辞余钞》)中有明确交代:“肇漋,其始生所命名也。三十九岁试入府学,督学使者刘圃三先生以吾徽先达有汪讳漋者,不宜同其名,因以同声字为易之。故录牒中不曰 ‘漋’也”。另郑虎文《汪明经肇龙家传》(《碑传集》卷一三三)有:“君卒于乾隆庚子九月二十有三日,春秋五十有九”,推其生卒年为1722年至1780年。

16.“曹有荚/乐亭 北山/江南歙县/□□/传 (曹学诗:香雪文钞七)”(211页)

案:姓名有误。应当为“曹有莱”。生卒年俟考。

查曹学诗《香雪文钞》卷七之《北山兄传》为:“讳有莱,别字乐亭”。

17.“曹恩濙/鼎泉/安徽歙县/嘉四——道二四(1795—1844)/哀词序(彭蕴章:归朴龛丛稿八)(212页)

案:生年的公历标注有误。应为“嘉四——道二四(1799—1844)”。

彭蕴章 《通政曹公哀词》:“道光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卒于位,年四十有六”。可得其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于嘉庆四年(1799)。

18.“程晋芳/鱼门蕺园/安徽新安/康?——乾四九(?—1784)/墓志铭(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一四;袁枚:小仓山房文集二六)”(263页)

案:缺生年。应补为“康五七——乾四九(1718—1784)”。

程晋芳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和诗人,其生卒年在翁氏撰《翰林院编修程君晋芳墓志铭》中有详明的记载:“生于康熙五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卒于乾隆四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即为1718—1784。

19.“程瑶田/易田 伯易 葺荷 葺翁 葺耶/安徽歙县/康四六——?(1707—?)/小传(程瑶田:修辞余钞)”(264 页)

案:生卒年误。当为“雍三——嘉一九(1725—1814)”。

查《修辞余钞》之《家献可孝廉家传》,传主程杞“乾隆戊辰,与瑶田同年补博士弟子员……迨于甲寅,年皆七十”。且程杞又说:“吾两人系同出晋太守公,同生于乙巳,同年游庠……”。可知其出生于雍正三年(1725)。另方粹然撰《程瑶田传》(《文献征存录》卷九)有“嘉庆十九年卒,年九十”。故可知程氏生卒年为1725—1814。

陈乃乾先生如何得出程瑶田生年为1707,实不得而知。

20.“黄德华/印川和和/安徽黟县/嘉五——同一(1800—1872)/墓表(方宗诚:柏堂集后编一四)”(280页)

案:字号有误。应为“仲和”。

查方宗诚《宁国府儒学训导黄君墓表》有:“君姓黄氏,名德华,字印川,一字仲和,徽州黟县人。”

21.“杨名正/实先梧峰/江南休宁/崇一六——康二三(1588—1684)/传(陈鹏年:道荣堂文集五)”(284页)

案:生年的公历标注误。崇祯十六年为1643年,1588年为万历十六年。故生卒年当改为 “崇一六——康二三(1643—1684)”。

22.“鲍廷博/以文渌饮/安徽歙县/雍六——嘉一八(1728—1813)/传(阮元:研经室二集五)”(349页)

案:卒年误。应当改为“雍六——嘉一九(1728—1814)”。

阮元《知不足斋鲍君传》:“至嘉庆十八年,年八十有六,所刻书至二十七集,未竣。而君以十九年秋卒,遗命子士恭继志续刊无负。”显然,鲍廷博卒于嘉庆十九年,是1814年而非1813年。

23.“戴震/东原/安徽休宁/雍一——乾四二(1723—1777)/行状(洪榜:初堂遗稿)”(359 页)

案:生年的公历标注宜改。当为“雍一——乾四二(1724—1777)”。

戴震是经学大家,碑传资料达到10余种,一般注明其生于雍正元年,即1723年。细考洪榜撰《戴先生行状》载有“先生以雍正元年十二月己巳生邑里之居第”,具体日期则为1724年1月19日。

书中还存有一些不规范或不十分准确的地方,如籍贯中多处出现的 “江苏歙县”(巴维珙、方承晟)、“安徽瞻淇”(汪时中)、“新安”(吴三复、 吕法曾、吴闻乐)等。江苏歙县是明显错误的,歙县从未归属于江苏,安徽于康熙六年(1667)建省,其后当为安徽歙县;瞻淇只是歙县的村落名,显然与体例不合;只用“新安”二字也不够准确,因为就像《通检》中出现的一样,有“安徽新安”、“河南新安”、“河北新安”、“直隶新安”等,仅用“新安”二字有可能会给读者带来混淆。另外,对于一些徽州人而寄籍他乡者的籍贯归属问题,也颇值得商榷,如汪中之曾祖汪镐京,“先世居歙之古唐村,晚年侨寓江都,遂家焉”,⑧把汪镐京的籍贯定为“江都”显然是不合适的。

上述问题有些是限于参考文献的数量和种类,有些囿于体例和方法,如“编例”所述“字号、籍贯、生卒三类,以原文记载为限,如有遗漏,不据他书增补”,有些则可能是编者的疏忽和失察。当然,瑕不掩瑜,这些问题并不影响《通检》成为经典的工具书。不过,一本高质量的工具书应当是尽可能地避免错讹,把问题减到最少,给读者提供最准确的信息,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同时应该也是编作者所乐见的。

注释:

①引文据原作,取消了表格,间以斜线,引文后加注页码,下同。

②未详之生卒年,原作用空格,为便于阅读,本文替以问号,下同。

③原作“出处”较多者,限于篇幅,选录一二主要材料,下同。

④未详之人名,原作用空格,为便于阅读,本文替以“□□”,下同。

⑤未录之生卒年,原作用空格,本文亦替以“□□”,下同。

⑥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教研组、教研室编《林则徐集·日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183页。

⑦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第一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8月版173页。

⑧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一三《汪快士先生墓表》。

[1]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 to the Data of Huizhou People in An Index to Epitaphs in the Qing Dynasty

Wang Pe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hui 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hui Xinhua College,Hefei230088,China)

An Index to Epitaphs in the Qing Dynasty written by Chen Naiqian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book about the catalog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regarding epitaphs in the Qing Dynasty,but some defects are inevitably found in the book.The paper makes some 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 to the data of Huizhou people in the masterpiece.

Chen Naiqian;An Index to Epitaphs in the Qing Dynasty;Huizhou;addition and correction

K877.4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2-447X(2011)06-0019-05

2011-03-2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清代徽州碑传文研究”(2010sk527)成果之一

王 鹏(1978-),安徽东至县人,安徽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安徽新华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文献学。

曲晓红

猜你喜欢
歙县嘉庆墓志铭
安徽歙县:看这场宣传性别平等的超级辩论赛
徽港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墓志铭漫话
墓志铭
《书画世界》改刊题贺作品选登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