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冫”部字义类分析考察

2011-08-15 00:48:56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引申为小篆形声字

覃 觅

(河池学院 中文系,广西 宜州 546300)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冫”部字义类分析考察

覃 觅

(河池学院 中文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对《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冫”部统辖下的23个字进行系统考察,分析它们的形义关系,得出“冫”部字四方面的义类类型。通过考察分析,发现与“冫”部义类不相符的字族有三组,主要是“氵”部义类字,其次“冫”部声化字,另一类是义符错位。进而分析这些异类的成因,得出讹变和形符声化以及部首的归并是造成“冫”部义类分化的根本原因。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冫部;氵部;义类

1988年,国家语委、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①《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来自http://wenke.hep.edu.cn/gfhz/html/tyzb4.asp下载。(以下简称“《字表》”)。《字表》收通用字7000个(含《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代替了1965年出版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6196字),规范了我国大陆的印刷字形标准,另外也恢复了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被淘汰了的15个异体字为规范字。《字表》是我国现行规范汉字的依据之一。本文旨在对《字表》“冫”部字进行义类考察。

《字表》“冫”部字共有23字,分别是:冯、冱、冲、冰、次、决、冻、况、冷、冶、冽、冼、净、凌、凇、凄、准、凋、凉、凑、减、凛、凝。“冫”,本作“仌”,甲骨文、金文分别为:、,字形几乎无别,小篆写作仌。从字形来看,甲骨文字形像冰之纹理。《说文·仌部》:“仌,冻也。象水凝之形。”[1]575据此可知,“仌”即古“冰”字。按理凡“冫”部之字,其义应与“冰、寒、冷”义相关。据我们对该部23字的考察,发现其义类不仅仅表示“冰、寒、冷”义,还有其他意义类型,即义一是表示“水”质行为义;二是用作声符的;三是表示“二”义。现分述如下:

一、表示“冰寒霜冻”义的字,即“冱、冰、冻、况、冷、冶、冽、凌、凇、凄、凋、凉、凛、凝”等14 字

(一)冱:《说文》无此字。在文献中多用“沍”,现在写作“冱”。从冫(仌)互声。《玉篇·仌部》:“寒也。”《广韵·暮部》:“冱,寒凝。”[2]295本指冻结。《庄子》:“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②文中所用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后引申为凝聚。柳宗元《吊苌弘文》:“心冱涸其不划兮,形凝冰而自粟。”

1.表示比拟,比较。《广韵·漾韵》:“況,匹拟也。”王充《论衡》:“案火灭不能复燃以况之,死入不能复为鬼,明矣。”

2.表示情况、状况。杜荀鹤《赠秋浦张明府》:“他日亲知问官况,但教吟取杜家诗。”

3.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加深。《诗·小雅·出车》:“仆夫况瘁。”

4.借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况大国乎。”

(七)冽:《说文》无此字。冽是个形声字,从冫列声。《玉篇·冫部》:“冽,寒气也。”意为寒气。《诗·大雅·大东》:“有冽氿(guǐ)泉。无浸获薪”(氿泉,泉水侧出。)[3]328左思《杂诗》:“秋风冽冽,白露为朝霜。”“冽”又表示“清澈”义。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与“冽”字形相似有“洌”,它们是不同的两个字。洌,小篆写作。《说文·水部》:“洌,水清也。从氵列声。”[1]552张衡《东京赋》:“玄泉洌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洌。”引申为清酒。《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凌的常用义是“侵犯、欺侮”,此义古今皆常用。屈原《国殇》:“终刚强兮不可凌。”凌又引申为“逼近”,因为侵犯就必须逼近。“凌晨”就是逼近清晨尚未达到清晨的时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凌晨过骊山。”

凌又引申为“升上、高出”。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凌”与“陵、淩”相似,凌是冰,陵是大山,淩是水名。由于音同形近,在“升上、超出、侵逼”等意义上,三字通用。词语“凌云、凌霄”,亦可写作“陵云、陵霄”,就是“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或比喻志气高远。

(九)凇:《说文》无此字。“凇”是个形声字,从冫松声。《玉篇·冫部》:“凇,冻落也。”[2]299凇即“云雾或水气凝结而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

(十二)凉:凉是个形声字,从冫京声。《说文》写作“涼”,小篆写作。《说文·水部》:“涼,薄也。”[1]565段玉裁认为涼的本义是“薄酒”,泛指薄。段氏认为“薄则生寒,又引申为寒。”[4]562《尔雅·释天》:“北风谓之凉风。”《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凉。”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涼,草木摇落露为霜。”“涼”为“凉”之异体。古代典籍中多作“涼”。今以“凉”为正体。

(十三)凛:凛形声字,从冫禀声。《说文》无“凛”字,写作“癝”。《说文·仌部》:“癛,寒也。从仌,廩声。”[1]575字亦作凛,又作懔。本义为刺骨的寒风。潘岳《闲居赋》:“凛秋暑退,熙春寒往。”由严寒引申为使人畏惧。苏轼《后赤壁赋》:“凛乎其不可留也。”《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先主每人,衷心常凛凛。”

二、表示“水”质行为义的字,即“冲、决、冼、净、准、凑、减”等7 字

今天,冲、沖、衝,均写作“冲”,但在古书中,它们字形不同,各有所用。表示交通大道、交叉路口、冒犯和朝、向对等义,是“衝”字,不能写作沖。口语中读冲(chòng)所表示的各个意义,都与“撞”义有关,繁体是“衝”,不是“沖”。

(二)决:决,本是“決”的俗体,今正体作“决”。从夬表示与分开的意义有关。決小篆写作。《说文·水部》:“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庐江有決水,出於大別山。”[1]557《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7]本义是打开口子,疏导水流。引申为洪水冲开堤坝。《汉书·武帝纪》:“河水决濮阳,泛十六郡。”由分口疏通引申为分辨。《韩非子·解老》:“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由此引申为判断、决定。《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四)净:净是个形声字,从冫争声。旧字形作“浄”。《说文》作“瀞”,小篆写作。《说文·水部》:“瀞,无垢秽也。从水静声。”[1]563《广韵·劲部》:“净,无垢也。”是本义。《说文》另有“浄”字,《说文·水部》:“淨,鲁北城门池也。”[1]544意为: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后“淨”假借为“瀞”,表示“清洁、明净”。“净”同“清”是同源字。由“清洁无垢”,引申为没有任何剩余。如“碗里的的饭吃个净”;又引申为成分或种类单纯,没有杂质、杂物或其它成分掺杂,如“净重”。

(五)准:“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作为形容词,准表示“正确、准确”之意。《汉书·东方朔传》:“以仁义为准。”由准确无误引申为副词表“一定”。如“他没能按时到来,准有事儿”;“六点准时用餐”。又指对事物做好计划或安排,叫“准备”。

“准”在公文上表示“许可”的批语,一般认为始于唐五代。其用法有:[5]286

1.表示允许、认可。如“批准”、“准予毕业”。

2.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如:“准前例办理”、“准将”等。

3.表示依据、根据。过去公文常有“准此”之类的话,是“照此”。

三、冫用作声符的有1字,即“冯”

“冯”又通“凭”,表“依仗、倚托”。《庄子·则阳》:“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左传·僖公十五年》:“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冯”另读féng,用作姓氏和古地名。《左传·定公六年》:“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

四、冫表示“二”义的有1字,即“次”

次:《汉语大字典》列归“欠”部。从“次”的字形看,甲骨文为,古文作,小篆写作。可见,次字的“冫”与表示“仌”之意不符。《说文·欠部》:“次,不前不精也。从欠二声。”[1]429王筠句读:“不前者,逗留不进也。精者,择也。不择,则粗,是次也。”[2]2133依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次为会意字,从欠从二。二亦声。[6]由此可推,“次”有如下一项:

(一)居次。“不前不精”就是排列等次而言。“不前”就空间次序而言;无论是就位次说,还是就质量说,都是居次的,所以从欠二,所以次是会意字。许说是形声不确。

(二)次等、顺序。不前必居次,因而次有“次等、顺序”之义。《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资治通鉴·汉纪·建安三十年》:“余船以次俱进。”

(三)停留、短驻。“不前”还有不前进之意,不前进便停住、逗留。《广雅·释诂四》:“次,舍也。”指临时驻扎;《左传·僖公四年》:“师进,次于陉。”后泛指停留;《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次于雀梁。”引申为名词,指外出远行时停留的处所。现在公出或旅游,往家写信,常有:“旅次 xx”、“舟次 xx”等等。

(四)差一等、第二流。“不精”,就质量而言为“次等”,即“差一等、第二流”。“据统计,《论语》中有九次用‘次’,无一例外都当‘差一等’解释。”[5]280现代汉语亦沿用此义,即次等、次品、次要等。

五、结语

从以上义类的分布情况看,表示“冰、寒、冷”义的字占整个冫部字的60.7%,表示“水”质行为义的字占30.43%,其余两类分别占4.3%。从义类的分布情况来看,我们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冰寒霜冻”义任然是“冫”部的主要义类,这说明,现代汉语通用字的表意性依然是字形的构形主流,汉字的规范化整理是按照自身体制发展规律进行的。

第二,从“冫”部义类变化的实际情况考察,有30.43%的字的义类转变为“氵”部义,且以“冫”“氵”部统摄的这些字的字形,过去彼此曾是正——俗关系,如“冱-沍、冲-沖、决 -決、况-況、冽-洌、洗-冼、净-浄、凉 -涼、凑-湊、减-氵咸(凌 -淩除外)”。从这些用字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讹变在字形演变中的作用,也就是讹变的结果。

第三,至于形旁表音现象,这是由于规范汉字部首的归类所致。《字表》中的“冯”字,在传统字书中(如《说文解字》、《玉篇》、《字林》、《康熙字典》等)并不属“冫”部,而在“马”部,即便是当今的巨型字书《汉语大字典》,它们也归属“马”部。这往往是现代汉语通用字字义与同部字字义差别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次字改从“欠”部归“冫”部,是新部首简化统摄,合并同形归部,亦同是规范汉字部首的归类问题所致,造成“次”字与“冫”部异类之原因。“次”字在上述的传统字书中,亦归“欠”部。

[1](东汉)许慎.(宋)徐锴,等校.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6.

[3]曹先擢,苏培成.汉字形义分析字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丁义诚,张国庆,富金壁,催重庆.全解汉字(第1辑上下册)[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8.

[6](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A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冫”Radical of A List ofCommon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QIN M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This thesis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23 words with the“冫”radical included in A List ofCommon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It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ir forms and meanings,and gets the types of their meanings from four aspects.Through the analysis,it points out that three groups of words do not conform to the meaning types of“冫”radical,which are mainly meaning words with“氵”radical,voice words with“冫”radical,and the derangements of the meanings and forms.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t types,and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eaning types are the erroneous change,the change from the forms into voices and the annexation of the radicals.

A List of Common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冫”radical;“氵”radical;meaning type

H02

A

1672-9021(2010)04-0067-05

覃觅(1970-),男,广西宜州人,河池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字学。

2011-08-25

[责任编辑 普梅笑]

猜你喜欢
引申为小篆形声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宋伯军小篆作品
艺术品鉴(2021年24期)2021-09-10 03:59:50
兔死狗烹
李斯造小篆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丹青少年(2017年3期)2018-01-22 02:50:24
小篆的四个特点
丹青少年(2017年3期)2018-01-22 02: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