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其人考证

2011-08-15 00:45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安学士进士

张 永 翠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王鼎其人考证

张 永 翠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学界对王鼎的考证笔者只见于陈述先生,但陈述先生所用史料未利用《辽代石刻文编》中《固安县固成村谢家庄石桥记》,而且研究略显简单,笔者认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王鼎;《焚椒录》;辽史

一、《辽史》中王鼎与《焚椒录》是否为一人

王鼎(?-1106年),字虚中,涿州(今属河北)人。道宗清宁进士。通经史,善诗文,道宗朝典章多出其手。通达政体,刚正不阿,道宗遇事多所咨访。先后担任易州观察判官、涞水县令、翰林学士、知制诰、史馆修撰、观书殿学士等职。大康年间(1075一 1084年),因事得罪,流放镇州。大安年间召还,复官。乾统六年(1106年)卒。

校勘记:

1) 《王鼎传》称鼎“寿隆(寿昌之误,1095一1100年)初,升观书殿学士”[1]1453,而作于大安五年(1089年)的《焚椒录序》则自称“前观书殿学士”[2],时间相差几 20 年。或许王鼎在流放镇州前已为观书殿学士,道宗末年召回后复原官观书殿学士,《王鼎传》误以复官为升官。

2) 《辽史》王鼎传称:“寿隆(1095年改元)初,升观书殿学士。但《焚椒录序》末署“大安五年(1089年)春三月,前观书殿学士臣王鼎谨序”[2]。《焚椒录》题下亦署“大辽观书殿学士王鼎谨述”。显然,《辽史》本传所载“寿隆初”,系“大安初”之误。至于《焚椒录序》末署“前观书殿学士”,乃是因为大安五年三月之前,王鼎已被“夺官、流镇州”了。

3) 王鼎上书所言“十事”[1]1453,本传与《道宗纪》均不载。郑麟趾《高丽史》卷十 载:“大安八年有辽官王鼎出使高丽,每夜独坐为谏疏,极言辽承平日久,不修武备事[3]。”(注:《辽史拾遗》卷二一中高丽史崔思诹传曰:思诹宣宗朝拜殿中少监知尚书户部,事出为西京副留守驾幸西京时。辽史王鼎来思诹为馆伴,闻鼎每夜独坐为文以计取其书奏之乃谏疏也。其疏极言辽太平日久,不修武备,又言大宋伐南夏事。与《高丽史》卷十从内容上是一致的,但未提及时间。)陈述先生疑此为状元王鼎所为。如清宁五年与八年登第的二王鼎为一人,则此谏书或即王虚中所言的“治道十事”,而且上书时间是在流放回朝后。

《焚椒录》故事内容,以宣懿皇后诬案为主题,由她在母怀开始,生动地描绘了出生、能诗、善琵琶、册为皇后、应制赋诗、谏猎、夫妻裂痕、《十香词》冤狱,直到以苇席裹尸还娘家,一生悲欢离合的情节,中间夹叙了重元叛变和谋废太子两大政潮,及辽代晚期的党派倾轧。

《焚椒录》是否是王鼎所作的疑点:首先,关于《辽史》王鼎传中,并未提及他曾作过《焚椒录》这是疑点之一;其次,关于《王鼎传》中,只是提及他通经史,善诗文,并未提及具体留下的相关作品。

(一)时间考订

1) 王鼎此序写于大安五年(1089年);2) 而王鼎列传中写到“清宁五年(1059年)进士”,按纪,王鼎擢进士第在清宁八年(1062年);3) 寿隆初升观书殿学士,《王鼎传》称鼎“寿隆(寿昌之误,1095-1100年)初,升观书殿学士”;4) 乾统六年卒。乾统六年为 1106年;5) “清宁二年八月,道宗猎秋山,萧后从行”,清宁二年为1056年。

以上时间断定,大安五年(1089年)的《焚椒录序》则自称“前观书殿学士”。由此,基本得出王鼎即为《焚椒录》作者。

(二)文笔考证

《焚椒录》的艺术特点:描绘细腻、叙事周密、生动、真切,称得起高标准的成功作品。它没有任何矫柔造作,它是一气呵成,却掺进了诗、歌、表、论等成段的文章,具备“众体”,表现出作者卓越的史才、诗笔和议论才能。谋篇精练,作品中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省掉的字句。思想性也很显明,表现在卑贬奸邪与疾恶如仇上。作者虽然强烈地表现了嫉恶如仇,但态度上却不失为一个宽厚文人,他以“春秋责备贤者”的提法,把箭头指向张孝杰,对道宗也是用“君子爱人以德”的心情。看得出,作者的史学修养很高。

(三)内容考订

王鼎妻子是乳母的女儿,是耶律乙辛宠婢,对乙辛陷害宣懿皇后之事知之甚详;北院枢密副使萧惟信是力保太子的契丹朝官之一,他也曾向王鼎详谈事件的来龙去脉,故《焚椒录》可以说是以第一手材料写成的,其目的就是备史官采摘,以警戒后人。王鼎《焚椒录序》称:“乃直书其事,用竣后之良史[2]。”《序》中所说的司徒公即萧惟信。惟信,楮特部人,历官左中丞、燕赵国王傅(道宗为皇子时,于重熙十二年封为燕赵国王)、北院枢密副使、北面林牙、南京留守、左右夷离毕,加守司徒。“枢密使耶律乙辛谮废太子,中外知其冤,无敢言者,惟信数廷争”[2]。可见他是道宗朝两起惨祸的知情者。

作者侧面描写子女与左右的表现,反衬出自己的飞来奇冤;萧后于椒房自尽,故王鼎以《焚椒录》为题。呼天地、恨今古,可谓“精骛八极”,心游宇宙。“惨悴”2字,极为精辟传情,高度浓缩地呈现出作者即将蒙冤而死的心态和形象,孕含了人们对生的留恋和死的悲哀的共同感情。而最后两句“知吾生兮必死,又焉爱兮旦夕”,极富理性,这乃是“已造妇人之极”的萧观音之个性的集中概括。她当年能仓促应变、一举平叛,如今又从容赴死,正体现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英雄本色。

《焚椒录序》虽不是诗,但于此一宫禁之事也“略无隐避”“反覆极言”,毫不保留地表现了他对懿德皇后的同情和由这个事件所显示出来的对政治混浊的不满,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还直白地说:“然懿德所以取祸者有三,曰好音乐与能诗善书耳[2]。”(《焚椒录·懿德皇后论》)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作者之所以在这个事件上流露出强烈的感情,“至为涕淫淫下”,显然与其自己的身世之感有关。他由“侍禁近”而沦落到“待罪可敦城,去乡数千里,视日如岁”,其心情的痛苦可以想见。他与懿德皇后都是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遭到重大打击的人,因而同病相怜,不顾君臣之分、男女之别而直抒胸臆。这种率真任情的特点,就是此一作品具有文学感染力的最重要原因。它也同样体现在辽诗中。

由以上分析得知:“王鼎”曾上书“言治道十事”,多关乎国家兴衰。而为了给后人留下当时的教训,他又根据知情者的叙述,写下了记录辽道宗朝最大的惨祸——发生于咸雍、大康年间的皇后萧观音和太子耶律浚被诬致死事的《焚椒录》一书。

二、辽史史料中王鼎是否为一人

辽朝史料中3次提及王鼎。分别:是《王鼎传》中进士王鼎,《蓟州神云泉寺记》“范阳王鼎”[4]358,《固安县固成村谢家庄石记》中翰林学士王鼎[4]411。以下是对王鼎是否为同一人的考订。

(一)时间考证

《辽史》卷 104《王鼎传》载,王鼎“清宁五年,擢进士第”[1]1453;《辽史》卷 22《道宗纪》二载,清宁八年,道宗“御清凉殿放进士王鼎等九十三人”[1]261。《辽史·王鼎传校勘记》认为,“五年”与“八年”登第者为同一王鼎,问题是《辽史·道宗纪》与《王鼎传》所记时间不一致;其实,清宁五年之王鼎为“进士王鼎”,八年之王鼎为“状元王鼎”。“状元”即进士第一名,故亦可视为“进士”,王鼎又同为“史馆修撰”;所谓“受戒居士之王鼎”[4]359,又与“进士王鼎”同乡里,笔者意所谓“状元王鼎”“进士王鼎”和“受戒居士王鼎”3者中必有2甚或3人为同一人。

大安五年(1089年)[4]411作《固安县固成村谢家庄石桥记》中翰林学士王鼎。在《王鼎传》中校记中《焚椒录序》于大安五年已称前观书殿学士王鼎,似非寿隆初升。

咸雍八年撰写《蓟州神山云泉寺记》“范阳王鼎”“重熙九年(1040年)[4]359,迺有当郡邑人张从軫等百余人,列状同请”“咸雍八年(1072年)壬子十一月二十六日记”。重熙、咸雍年间与《王鼎传》时间也一致。

(二)内容考证

王鼎上书所言“十事”,本传与《道宗纪》均不载。郑麟趾《高丽史》卷十 载大安八年,有辽官王鼎出使高丽,每夜独坐为谏疏,极言辽承平日久,不修武备事。陈述先生疑此为状元王鼎所为。如清宁五年与八年登第的二王鼎为一人,则此谏书或即王虚中所言的“治道十事”,而且上书时间是在流放回朝后。

咸雍八年撰写《蓟州神山云泉寺记》的“受戒居士王鼎”[4]359,加上当时使辽的宋人王鼎,“四人同时同姓名”。然而,同时同地而又“均能文”“同信佛”之王鼎何其多耶?据《蓟州神山云泉寺记》中“佛法西来,天下响应”[4]359“了身心而如幻,悟世界以即空”[4]359;《固安县固成村谢家庄石桥记》中记载“前后铸辦洪镜钟一口,起建佛殿三间,叠成道路一十里”[4]411。可得知王鼎至少略懂佛教文化。由此推知,两个王鼎与《王鼎传》中王鼎均为一人。

(三)地点考证

在《蓟州神山云泉寺记》中署名“范阳王鼎”[4]358,范阳在历史上所域区域多有变动,约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从唐大历四年(769年)起,所谓“范阳”则仅限于涿州范阳县,为涿州治所,在今天河北省涿州市。

大安五年(1089年)作《固安县固成村谢家庄石桥记》中翰林学士王鼎。《地理志》:“固安县,在涿州东南九十里。”《固安县志》:“古城,在县西南[4]412。”文中内容还提及石桥“每自出财,或他与力”石桥记,在河北省固安县西南 20里塔上村,记文、碑额并正书。假如不是巧合的话,王鼎在他家乡作这一公益事情是合情合理的。

笔者通过以上分析得知,王鼎均为一人。

[1] 脱脱.辽史·王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 王鼎.焚椒录[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3] 郑麟趾.高丽史[M].北京:吉川弘文馆,1996:94.

[4] 向南.辽代石刻文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Abstract:The textual research on Wang Ding in academia can only be seen in that of Chen Shu. But Chen Shu didn’t use the historical data recorded in Xie Jiazhuang Stone Bridge Remember of GuCheng Village in GuAn County collected in Liao Stone Carvings Collection in his study. And,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research is slightly simple and needs to be given a further study.

Key words:Wang Ding; Fen Jiao Records; Liao history

(责任编校:耿春红英文校对:杨 敏)

Textual Research on Wang Ding

ZHANG Yong-cui
(Sung Research Center,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K244

A

1673-2065(2011)02-0074-03

2010-09-14

张永翠(1984-),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2008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安学士进士
瓦学士
四进士(上)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进士or近视》
川中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储集特征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川中桂花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再认识
大安北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