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1-08-15 00:54侍慧宇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1年3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人才

侍慧宇

(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1)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对提高四川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讲,四川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欠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人才培训工作还缺乏体制、政策和经费上的有力支持,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四川农村人才的培训,建立农村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1 存在问题

1.1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农民工就业面狭窄、工资待遇低。据统计,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9.32%,初中文化程度占51.2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9.38%。全省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培训的占22.3%。文化素质低下使得农村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非常不利地位。企业主普遍认为,这些劳动力学习能力差、观念陈旧、缺乏技能,雇佣他们要花费一笔培训费用,因此他们的工资较受过职业培训的劳动者要低,当企业裁员时,首先被裁掉的也是这批劳动者。

1.2 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不符合农村劳动力的要求,学无所用,培训效果差。据农业部固定观察点31个省的20 089户、83 536人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对“没有参加培训原因”的调查中,选择“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班”位居首位,占39.6%;选择“培训中学不到东西”占9.1%。“没有合适的培训班”有多种含义:一是培训时间、方式不符合农村劳动力的要求。例如,82.7%的农村劳动力选择2周到3周的培训,仅有17.7%的人选择脱产培训,而现有培训机构(尤其是公办学校)主要是提供学制较长的全日制教育。二是培训内容不符合自己需要,培训质量不高。三是培训机构离居住地很远,目前的培训学校主要集中在县(市)级以上城镇,真正在乡村的培训机构很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培训很不方便。

1.3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在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真正能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多,知识老化,人才断档现象严重。三台县144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的占21%。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偏少,非农专业技术人员偏多,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技服务的需要。中江县共有219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非农专业技术人员占66.7%,大专以下学历和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分别占88.6%和73.5%。

1.4 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生产能手较多,特别是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能手占绝大多数,而经营能人和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相对较少,创新型、复合型经营能人严重匮乏。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相对较多,面向加工、流通、服务领域的人才较少。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地区企业“用工荒”,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却就业难,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1.5 生产效益较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尽管也跟着上涨,表面上单位面积产值在增加,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之上扬,劳动力价格成倍增加,农业产值的增加被抵消。据阆中市调查统计,2010年生产一亩(净作)川明参,需要投入种子或种苗4 000元,肥料1 000元,劳动力2 000元,而产值仅10 000元,扣除投入后实际收入3 000元,只相当于外出务工一个月的收益,而生产一亩川明参慢则从撒种到成熟要一年,最快从移栽到成熟也要六个月。

1.6 农村人才教育投入不足。农村人才教育培训的主要经费来源还是以中央资金为主,资金总体投入不足、不稳定、标准偏低、覆盖面小。“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任务100万人,中央补助资金共计23 710万元,每个受训农村劳动力平均享受235元至240元补贴,过低的补贴标准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基础条件差,建设力度不强,农村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

2 对策建议

2.1 制定《农民职业教育法》。一方面农民精神生活愈来愈丰富,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愈来愈多的农民把接受教育、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看作是个人的基本权力,要求国家采取有效途径,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对农民科学素质的本质和机理认识愈来愈清楚,即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更与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存在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才能有效保证提高农业人口素质。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农民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制定《农民职业教育实施条例》,对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教育独立立法,明确将农业生产经营、农场继承和管理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建立起严格的农业就业制度,通过法规、政策资金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立法明确细化各级政府对农民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健全培训体系;通过立法确定农民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安排农民教育专项资金,加强教学设施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

2.2 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鼓励多主体参与

2.2.1 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在工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需要把社会资源调动起来,共同参与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农业教育资源,支持鼓励涉农院校、科研单位、涉农部门、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以政府组织为主,社会团体和企业培训组织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从而有效促进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2.2.2 在多主体参与方面:一是农业大专院校处于农业技术前沿领域,科研条件属顶级、师资力量属最强、综合因素配置属最佳、教育培训内容最系统,这些先天的优势,决定了其承担综合性顶尖农村人才的培育地位。要通过政策引导,积极鼓励、支持农业院校把培育方向调整到培育综合性顶尖农村人才上来。二是相对农业大专院校来说,农业中等学校更贴近农村、更贴近农业,在实用型农村人才培育上更具优势,一定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克服跟风开设非农专业,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无用培育。三是现有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领域具有高端性,研究人才层出不穷,研究手段前卫,不仅要运用自身的科研、人才优势,投身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的培育,同时还要解决科研成果快速运用于生产的推广问题。四是涉农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业科研、教育与农民的桥梁、纽带,在农村人才培育中,针对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要适时进行短期培训。五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涉农协会等农业经济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按需培育各类农村人才,政府特别应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与鼓励。

2.3 找准培训对象,要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四川农村人才教育培训要紧紧围绕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目标,始终树立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与保障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相结合。一是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综合性农村人才;二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培养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专业性农村人才;三是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服务业,培养农机手、沼气工、机防手、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加工操作员等实用性农村人才;四是要紧紧围绕发展区域经济和地方特色产业,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和技术扶持等综合性配套措施,培养创业型农民。

2.4 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针对四川省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雷同、单一的问题,首先,应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将长、中、短期定点培训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学员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差异化的培训课程和方式。其次,拓宽培训内容。要充分考虑农民兼业性的特点,注重适应农民对工业、运输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主要兼业的投向,增加教学内容的宽度,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逐步引导农民在非农产业中的就业,向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拓宽就业致富的新路径,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第三,注重职业技能培训,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培训者在培训期间就可以通过实际生产劳动接触生产和经济领域,从而使四川农村劳动力培训由“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转化。建议国家和省政府支持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建设全省第一个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和农业教育、新型农民培训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第四,应做到培训渠道的差异化。整合社会各种办学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借助企业的资金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多措并举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培训机构、培训者、企业“三赢”的局面。第五,要加强对市场化的教育培训服务机构的规范和管理,促进培训市场良性发展。

2.5 农村人才的培育必须以培育职业农民为核心,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缩短农民职业化进程,必须配套、完善、建立相应的外部机制,营造一个农民职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决定着农业生产收益,必须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通过设施改善,留住职业农民。二是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土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没有稳定安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民职业化则无从谈起。三是建立职业农民信用机制。通过对职业农民实施信用、实力等级评价,与城市科技创业园一样,对不同的等级职业农民给予相应的政策和金融授信,解决其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四是要设立职业农民教育补助机制。对农业院校涉农大中专学生,在农村从事两年以上农业生产开发,实行学习费用一次性补助。五是要改进农村金融机制。给予职业农民更宽松、更便捷的金融支持,并由政府出资,金融与农业行政部门共同监管,设立创业基金、生产风险基金。六是要打造服务机制。重点是夯实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技术与质量检测服务。七是要构建社会保障机制。创建公平的医疗卫生、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机制,让职业农民安心于农民这一职业。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人才
人才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