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柯卓英著 《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

2011-08-15 00:52屈雅红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音声传播学唐诗

屈雅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唐代文学自从产生以来,在以后各朝各代的传播与接受非同一般,而唐代文学在当时的传播是唐代文学繁荣的基础。如果没有当时的传播就不会有以后的巨大影响,因而唐代文学在当时的传播研究是唐代文学及其在以后各朝代传播与接受研究的基础。对唐代文学传播问题的探讨,更需要开创性及拓展性的研究,然目前缺少的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从传播学理论对唐代文学在当时的传播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专著,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9章29节31万余字,架构宏大,章节设计合理,研究思路开阔,篇末附录两篇有关文学传播研究方面的论文,评析适当,对研究文学传播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全面论述了唐代文学在当时的传播及发展规律,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均能有所创新。第一章唐代文学传播总论,作者分析论述了唐代的文学传播概况、传播类型、传播过程、传播主体;接下来的七章内容分别论述了唐代文学在当时的传播活动及特点即:第二章唐代的文学传播媒介、第三章唐代诗歌的音声传播、第四章唐代的小说传播、第五章唐代的戏剧传播、第六章唐代的赋体文传播、第七章唐代游记散文的传播、第八章唐代的对日文学传播,最后第九章以唐代的文学传播功能为结语,揭示了文学传播活动对唐代文学在当时的流播、接受与繁荣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为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建构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可以说这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从传播学理论对唐代文学在当时的传播作了较深入、细致研究的专著。

其中“唐代诗歌的音声传播”与“唐代的对日文学传播”两章,从新视角反思老问题,研究方法与文献资料相互结合,颇有新见。作者认为唐诗的音声传播指唐诗的吟诵和歌唱传播,是通过人声吟诵和传唱的面对面的声音艺术传播形式,体现出唐诗格调的抑扬、节奏的明快、语言的顿挫及旋律的优美。宫中乐人、宫女及男歌者的传唱扩大了诗人在宫廷中的知名度。唐诗的鼎盛主要在于当时人们对诗歌的积极接受,对于诗歌境界的体味、诗风的欣赏、诗歌趣味性的领略等,充分反映出诗歌传播的效果。

唐代的对日文学传播则形成了以语言文字符号交流为主、满足个性化需要以调节人们的心态、信息的互动有利于人际间的交流等特点。对日文学传播的人际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唐代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中日两国间时空距离的接近、遣唐使与唐人相似的经验范围,以及人际间的相互吸引等,这些因素在唐代的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意义主要在于促进了中日两国人士思想心灵的沟通与默契,有利于社会文化的传递与认知,以及形成和谐畅通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中日两国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

作者特别注重有关唐代文学传播的文献搜集与整理。从全书可以看出,无论是传播学理论还是唐代文学的相关文献,作者均广为涉猎,加以梳理考证,并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范围,使之全面化、系统化。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莫砺锋先生认为:“作者对有关文献的收集相当丰富,由于这方面的资料散见各书,并无现成的‘资料汇编’形态可用,所以此项工作用功甚巨,所获颇丰。应该说,要从《太平广记》一类卷帙浩繁的大书中搜集资料,需下沉潜之功方可,此尤值得称道。”(博士论文评语)

著者论析唐代诸多文学传播现象及特点,并由此构建了一个文学与传播的宏富世界,其中所蕴含的传播理论推动了古代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与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同时在文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

猜你喜欢
音声传播学唐诗
文化中的乐种研究
——评陈辉《浙东锣鼓:礼俗仪式的音声表达》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鄂西民间手抄唱本音声符号“”考释
陶渊明“不解音声”是个伪命题
唐诗赏读
“音声”之疑——质疑当下流行的一个音响概念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