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山陕会馆与关公崇拜

2011-08-15 00:54张平乐李秀桦谢珊珊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关公会馆崇拜

张平乐,李秀桦,谢珊珊

(1.襄樊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2.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湖北 襄阳 441021)

樊城山陕会馆与关公崇拜

张平乐1,李秀桦2,谢珊珊1

(1.襄樊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2.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湖北 襄阳 441021)

山陕会馆是清初山陕籍商人在樊城设立的供同乡人祀神、聚会、寄寓的馆舍,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用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会馆建筑形制及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樊城;山陕会馆;关公崇拜

襄阳地处南北要道,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汉水把襄阳分成襄城、樊城二城,襄城是政治文化中心,樊城是工商贸易中心。会馆的兴盛主要得益于明清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襄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便利的水陆交通。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汇集于此并进行贸易、储存、转运,襄阳逐渐成为中国内陆腹地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之一,为会馆的设立和兴盛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鄂、川、豫、赣、陕、晋、皖、湘、苏、浙、闽等11省的商帮在樊城建立了21座会馆。其中以地缘为主的“同乡型”会馆19座,以业缘为主的“同业型”会馆2座,均位于汉水左岸。

在会馆建筑中,神灵设置是保持其完整性的条件之一,是会馆文化的重要信仰风俗,也是会馆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通过共尊同识的“精神偶像”,将其作为凝聚会众的最佳“粘合剂”,更借助超自然与现实的力量,对外来侵犯者以震慑,对会众亦有护佑消灾与增强活力的“心灵兴奋剂”的作用。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以下简称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

一、概述

1.山陕会馆概况

会馆是指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供同乡、同业者聚会或寄寓的馆舍,广义的会馆也指中国明清时期由同乡或同业者自发组成的以地缘或业缘为联系纽带基层社会组织。会馆的基本功能是“祀神、合乐、义举、公约”[1]。祀神即为各会馆的各类神祗崇拜,合乐指在特定日子演出以酬神自娱,义举是会馆自助互济功能,公约乃组织内部运作的规章制度。

由山陕商人集资兴建的山陕会馆位于樊城磁器街西端的市二中校内。目前会馆山门照壁、石狮、钟楼、鼓楼、过殿、大殿保存完好,主要格局尚存。此外,会馆内建修以来的17通碑刻,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山陕会馆由关帝庙,演变为山陕庙,最后定格成为山陕会馆的发展演变过程,为会馆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基础文献资料。

山陕二省在明清时期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山西和陕西,一河之隔,因地缘优势,自古就有秦晋之好的佳话。樊城的山陕商人虽不如武昌帮、黄州帮的人数众多,但多是殷商巨贾,经营当铺、票号、钱庄,财力雄厚。从现存的碑刻考察,可考时间最早者,是由山陕商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集资修建的“关帝庙”,此关帝庙即山陕会馆的前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增建拜殿、正殿及戏楼,扩建山门、增建门面,并重塑关帝圣像,改称“山陕庙”。乾隆十七年(1752年),创置山门外石狮两尊。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新建了祭祀天、地、水诸神的三官殿。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会馆院墙。嘉庆六年(1801年)重修山门、门面和戏楼,正式改称“山陕会馆”。道光三年(1823年)再次重修山陕会馆。《重修山陕会馆并初建荧惑宫碑记》云:“正殿之左旧有三官药王殿宇,皆重加整饬以妥神灵。正殿之右初建荧惑宫,奉祀火德星君、平水明王、增福财神。他如地台花园、香积禅堂无不井井有序,统为一新。”至此,这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总面积达到了数千平方米,殿阁楼堂100余间,规模之大,居全城各会馆之首。

2.关公崇拜历史渊源

关羽(?-219),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从刘备起兵。建安五年(200年),刘备为曹操所败,关羽被俘后极受优礼,封汉寿亭侯;后仍归刘备。建安十九年(214年),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因后备空虚,不久孙权袭取荆州,兵败被杀。关羽的事迹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渲染神化,民间尊其尊为“关公”。

综观历代皇帝推崇关公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将关公与宗教相结合,借宗教信仰力量大力宣扬。如宋徽宗佶笃信道教,自称是上帝元子太霄帝君下凡,并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广建道观,设道官。他把关公拉入道教,封为“真君”。一方面借关公以壮道教之声威;另一方面借宗教抬高关公的地位。二是广建关帝庙,推动祭祀活动。如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在京城为关公建庙,成为京师十四庙之一,官府年年祭祀。受此影响,全国各地关庙越建越多。

关公封谥不计其数。关公在世时封号最早的在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表封关公为汉寿亭侯。汉中王刘备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关公为前将军。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公为壮缪侯,最后到光绪五年(1879年),加封关公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2],这一封号长达26字,用尽赞美文词,可谓登峰造极。

除封建统治者的封送外,后世有关关公的传说附会也很多,而且大多褒奖有加。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不朽名著《三国演义》问世后,关公更成为妇孺皆知的神奇英雄人物。封建社会统治者屡屡加封关公,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极大地强化了关公在全社会的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关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至目前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文化的足迹。关帝文化已成为联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3.关公崇拜对会馆的影响

山陕会馆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神灵崇拜是其建立和维系会馆运作的精神核心。而神灵崇拜是以关公崇拜为主的多神灵崇拜,因此通过研究关公崇拜可以了解和把握会馆的建立、发展和运作状况,及会馆发展变迁所折射出的明清社会经济发展演变历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会馆是明清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但神灵崇拜(关公崇拜)却是导致山陕会馆正式建立的直接诱因,对神灵的祀奉也是会馆最原初和最基本的功能。这从会馆历次修缮由僧人主持可以得到佐证;从商人们“大解囊橐,鸠工庀材”,亦可以看到关公对商人们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

(2)关公崇拜在会馆发展、运作、管理的过程中,完整的发挥了“重义气、敦友谊”的道德约束力和价值观认同的作用,是山陕二省客商重要的精神纽带。

(3)关公崇拜对山陕会馆的建筑形制和建筑形象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二、山陕会馆中的关公崇拜现象分析

1.关公崇拜与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

关公崇拜直接促成山陕会馆的建立。在《建修关帝庙碑记》碑文中记载“关帝庙在樊之西北”,时称“秦晋古刹”,因关公“有感必应,无诚不通”,因此“建昉于康熙三十九年”,关帝庙系由秦行、汾酒坊等山陕工商业者共同出资建修,目的是联络乡谊,并寻求关帝神灵的护佑。因对关公倍加崇祀,名曰“关帝庙”。这说明山陕会馆早期形态是崇祀关公的庙宇。关帝庙曾有广泛修建,据乾隆版《襄阳府志》载:“又关帝庙在城者有六:一在南门城楼上,一在府街西,一在北门大街,一在东直街,一在西横街,一在樊城华严寺街朝圣门内。”关帝庙为官府所建,并于每年春秋二仲月(二月、八月)致祭,可见关公崇拜已经深入人心。旅居樊城的山陕二省客商将乡情乡谊注入到他们亲手修建的这座关帝庙中,赋予了这座庙宇宗教氛围以外的浓厚的地域色彩,使之有别于一般关帝庙,从而更加凸显了会馆的“敦梓谊、睦同人”的功能。“关帝庙”是山陕会馆最早雏形,关公崇祀是其基本功能。关公也从被广泛崇拜的圣贤演变成被山陕二省客商大力崇奉的乡土神。

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实力已经壮大的山陕客商另选基址,《初建山陕庙碑记》记载:“因众集同人价买于樊之官街,卜于马乡绅之宅右,徽州圣庙之左,置陈杨汪王四宅之地,建立行宫。”即在樊城的官街(今皮坊街)与著名的徽商所建的徽州会馆毗邻而为关公建造“行宫”,并更名为“山陕庙”,更加强化了神庙的地域色彩。同时增建戏楼、看楼,为会馆注入“合乐”的新功能。此时,山陕商人有意识的通过关公崇拜提升和扩大其在商界的影响力。又在嘉庆六年(1801年),距关帝庙建修百年之后,二省商人重修会馆,大展山门、乐楼,“恢弘其规制”,并将“山陕庙”更名为“山陕会馆”并延用至今。至此,会馆“祀神、合乐、义举、公约”四项功能齐备,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固定下来。会馆无论从功能、管理还是建筑形制上都发展成熟,是其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在政治、宗教、社会各方面对整个城市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组织[3]。这一时期,关公再次从被二省客商崇祀的乡土神演变成为集乡土神与行业神为一身的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神灵形象。

山陕会馆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出工商业者从初期弱小稚嫩而寻求关公神灵保护,到实力势力渐盛而主动弘扬关公忠义精神、树立行业形象、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成熟壮大过程,也折射出樊城工商经济发展历史。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建立、发展演变过程中,也经历了由在中国的广泛信仰到山陕二省的地方崇拜,再由地方崇拜扩大其影响,推动关公在全国范围内更为广泛信仰的历程。

2.从山陕会馆碑刻解读关羽崇拜

在山陕会馆现存的碑刻中,其记述修建和重修事由中,多处提到关公,并在文中以空格或另提一行的方法(碑刻文献学中称为敬空),以示对关公的尊崇。

山陕会馆现存记事碑刻中明确表达会馆供奉关公的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关公为山西商人引以为傲的家乡人,是乡土神的代表。而山西和陕西素来联系颇为紧密,有秦晋之好之说,在全国各地修建会馆多为二省联手修建。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关帝庙创置石狮小记》碑文中有:“圣帝也,则联两地之人为一心,积岁月之久如一日。”

其二,借关公舍身为国的忠勇形象来提升会馆会众的社会形象。在《初建山陕庙碑记》中:“故关圣之英风与日月同光,而刚直且以克塞两间悠久无息,而亿万世之后尤得以过化存神也,况我山陕之俗,人多意气,性多刚直,抑或关圣在天之灵所默移而格化,行至近始邪?”

其三,借关公的“神勇”以示会馆会众群体开拓事业的精神,并向社会公众展示自己的雄厚势力。《关帝庙创置石狮小记》中:“圣帝在天之灵亘乎古今,充乎穹壤无所往,而不在者也。矧夫襄城汉水,尤帝生平血战经营之地,而有不眷眷于此者哉!则樊镇圣地庙也宜其威灵之赫耀矣。”

其四,借关公的“忠义”,重新塑造商人的良好形象,以树“诚信”商德;更借其“保民”显示会馆对其所在地方社会发展和民生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初建山陕庙碑记》中:“尝为建立帝庭,所以集同人讲好合也,其必崇祀。关圣者,所以重义气,敦友谊也。虽深山穷谷,莫不尊亲,而况襄之樊尤为八省通衢之地乎?”现存过殿南墙的《应验不计》碑石,上半部分是《关夫子觉世真经》经文,经文曰:“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德,救难济急,恤孤怜贫,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捐眦成美,垂训教人,冤雠解释,斗秤公平”等,与其说是经文,不如说它是山陕商人共同倡导和遵守的公正忠义、热心社会公益和推崇义举的行为规范。

3.从山陕会馆楹联解读关羽崇拜

山陕会馆大殿石制檐柱上刻有阴文楹联:“先武穆而王大宋千古大汉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武穆,指南宋岳飞,谥号武穆,宁宗时为追封鄂王。文宣指孔子,自汉以来,历代王朝尊崇孔子,皆有封号。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文宣王。这幅楹联的意思是:关公于岳飞封鄂王之先被封为武安王,两人都是大汉和大宋不朽的人;关公于孔子封文宣王之后被封为显灵威勇英济王,他们是山东和山西籍唯一的两位圣人。用孔子和岳飞来陪衬关公,将关公抬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位。

与上一楹联相临的檐柱上另有楹联云:“浩气塞地天生民来未有夫子也;乱臣疾吴魏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称颂关公人格精神之浩然正气填塞天地之间。《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242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这幅楹联同样把关公树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更高级的道德高地。

明清以后各地民间不断涌现“关公显灵”传说,扶危济困,惩恶扬善,无所不能,以至康熙朝编辑《关帝圣迹图志》,广泛宣扬关公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护佑传说。从中可反映了关公崇拜之形成与神话传说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会馆过殿南墙上镶嵌一通《应验不计》碑石,下半部分虽然字迹漫漶不清,但从部分字句中可以看出有关公显灵的记载。

4.关公崇拜与山陕会馆建筑形制和建筑形象

关公崇拜对山陕会馆的建筑形制产生重大影响,其建筑本身因此表现出不同于其他会馆的独特建筑艺术风格。这是由于关公被后人尊为武圣人、关圣帝君,祀奉关公的山陕会馆便按照帝王宫殿形式修建。琉璃瓦彩陶装饰的屋顶和影壁,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民间有“武昌会馆是三宫六院,山陕会馆是金銮宝殿”之说。

关公崇拜对山陕会馆建筑形制和建筑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

(1)八字影壁的设置

影壁是中国古代院落大门内(或大门前)的一种屏障,也称照壁。影壁的设置、形式和材料的选择都和建筑的等级相关。据封建礼制规定,只有皇家宫殿、达官显贵的宅邸才能在门外建筑八字影壁,它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之一。

由于山陕会馆同时又是祀奉关公的场所,山门两侧因此设置了一般只有皇家使用的鲜艳夺目的八字形琉璃彩壁。影壁位于会馆建筑中轴线之最东端,高8.6米,长16.5米,厚0.65米,下为须弥座,中为壁体,上部是琉璃庑殿顶。琉璃照壁做工极为精致,由黄、绿、蓝三色琉璃拚成。正中图案为双龙戏珠浅浮雕,四周以金色琉璃钩边,并饰以文武官员人物和如意花饰图案,绿色琉璃瓦覆顶。在富丽堂皇琉璃影壁的烘托陪衬下,会馆山门显得更加宽广、深邃,气度恢弘。

(2)钟楼鼓楼的设置

进入会馆山门后,是位于中轴线两侧的钟楼和鼓楼,南为钟楼,北为鼓楼。钟鼓楼原是大都市或庙宇中设置的,用于报时的建筑。山陕会馆因供奉关帝神灵,为“秦晋古刹”,所以会馆实为典型的神庙和会馆合一的建筑,会馆形制也沿用庙宇形制。在山门之后、拜殿之前的中轴线两侧对称设置钟鼓楼。钟鼓楼建于高台之上,绿色歇山琉璃屋顶,檐下如意斗拱密织,将会馆建筑烘托得更加雄伟壮丽。

(3)建筑材料和色彩应用

山陕会馆建筑中大量使用琉璃瓦材,并采用绿、黄二色,在古建筑中无论材料和色彩都是等级最高者。琉璃瓦是表面施釉的瓦材。在古代,琉璃瓦只能用于宫殿建筑。古建筑的色彩以金色和黄色为贵,黑色为贱,金色与黄色只能为皇家独用。清代严格规定:“亲王、世子、郡王只能用绿色琉璃瓦或绿剪边,只有皇宫和皇家敕造的庙宇才能用黄色琉璃或黄剪边”[5],一般官员和老百姓房屋禁止使用琉璃。但由于山陕会馆供奉被奉为武圣人、关帝的关公,崇祀关公的山陕会馆的过殿屋顶采用绿色琉璃黄色剪边做法,而大殿则采用黄色琉璃屋面,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材料和色彩的最高等级。

综上所述,关公崇拜对山陕会馆形制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赋予了山陕会馆金碧辉煌,巍峨壮丽的皇家建筑风格。

三、以关公崇拜为中心的多神灵崇拜现象

在会馆建立之初和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关公一直是神灵崇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崇祀对象,但并非唯一被崇祀的神灵。在会馆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包容其他诸神崇祀。如行业神、自然神等。

1.山陕会馆神灵崇祀设置中,作为行业的保护神受到重视,并加以崇祀

山陕商人在樊经营的商品以药材为大宗,经营药材的商号众多。《樊镇西庙初建三官殿碑记》记载中已知,在此之前建有药王庙,内奉药王孙思邈,以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同时表达了祈求药王护佑旅居商人无病无灾、逢凶化吉的愿望。

2.山陕会馆对自然神和财神的崇拜

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时期,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风雨雷电、洪水猛兽,经常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对自然之间是既依赖又恐惧的关系,于是供奉主宰自然的神灵就成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陕会馆中,所供奉的自然神灵有三官、水神、火神。

山陕会馆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三官殿,以崇祀主宰天、地、水的自然神灵。《樊镇西庙初建三官殿碑记》云:“三官为何?曰天官、地官、水官。夫天一生水,地尔成之,是天地有以生水,而水能以生物,天地水齐能以生人,必赖设施,变燮理而后生生于不穷。三官乃赞天地之化育者也,我西人旅居斯土,共沐生民之德,莫能名其高且厚也,礼合建楹,俾春祀秋享,神有凭依”,明确表明对天、地、水化育人类德行的赞美和祈求神灵默佑的愿望。

道光三年(1823年),在正殿之右增建荧惑宫以奉祀火德星君、平水明王、增福财神。火德星君即火神,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火灾威胁最大,一旦失火,不仅危害自身安全还殃及邻里,因此崇祀火神自然成为包括会馆在内的民间普遍的信仰之一。明清时期山陕客商贩运货物,主要依靠汉水航运。汉水沿线河道复杂,航行过程中可能遭遇险滩礁石、狂风暴雨、浅摊搁浅等险情,于是平水明王——杨泗将军——亦成为山陕商人祭祀的对象,以求保佑客货运输平安无事。

那应是土狼王,比一般的土狼大着一圈,像一头小牛犊。它白眼吊睛,蓬松的鬣毛从颈后生出,沿着厚实的脊背,一直延伸至尾端。方才战场上的厮杀中,青辰并没有见过它,它大概是躲在了不远的灌木丛中,指挥群狼的战斗。而此刻,它发现最具威胁的射手已经落地,于是从灌木丛中挨过来,施以必杀的一击。

另外,在山陕会馆中还设设置增福财神神像加以崇祀,以求其保佑山陕商人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获得利润。

山陕会馆是历史上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研究山陕会馆与关公崇拜对于研究樊城商贸史、会馆文化、建筑史学、汉水航运史以及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价值和意义。

[1] 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上海碑刻资料选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 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 王日根.中国会馆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

[4]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刘大可.明清官式琉璃艺术概论:上[J].古建园林技术,1995(4):29-32.

(责任编辑:陈道斌)

Shanxi&Shaanxi Guild Hall of Fancheng and Guan Yu Worship

ZHANG Ping-le1,LI Xiu-hua2,XIE Shan-shan1
(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Xiangfan University,Xiangyang 441053,China; 2.Standing Committee of Xiangyang NPC,Xiangyang 441021,China)

Shanxi&Shaanxi Guild Hall,built by merchans from Shanxi province and Shaanxi province at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for persons from the same province to sacrifice,gather and lodge,is a classical building in which temples and guild halls are perfectly combined.Like merchants from Shanxi province and Shaanxi province scattering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they mainly worshiped Guan Yu in Shanxi&Shaanxi Guild Hall,blessing their safety and booming business.Guan Yu worship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unding,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Shanxi&Shaanxi Guild Hall,especially in guild hall’s architetural form and artistic style.

Fancheng;Shanxi&Shaanxi Guild Hall;Guan Yu worship

K898.6

A

1009-2854(2011)06-0027-05

2011-04-11;

2011-05-23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0525002)

张平乐(1969—),女,湖北襄阳人,襄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教育,中国传统建筑;

李秀桦(1966—),男,湖北襄阳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干部,主要研究方向:汉水流域乡土建筑,民俗学;

谢珊珊(1882—),女,湖北襄阳人,襄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关公会馆崇拜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一岩九饮会馆
关公面前耍大刀
我崇拜的那条“龙”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关公工艺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崇拜
镇远·两湖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