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课教学新模式

2011-08-15 00:52史习冬
关键词:建构主义译文情景

史习冬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 外语系,上海 200032)

翻译课教学新模式

史习冬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 外语系,上海 200032)

翻译课教学新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它强调学生应当是翻译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翻译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进行翻译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在翻译课上应当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情景,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合作,从而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即完成意义的建构。

翻译课;教学新模式;建构主义理论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翻译教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翻译人才,广大的翻译课教师不断地探讨翻译课教学的有效模式。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实际,探讨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课教学新模式。

二、翻译课教学新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本文提出的翻译课教学新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何克抗,2001)。”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协作性。这一理论对于翻译课的教学启示是:首先,学生应当是翻译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翻译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翻译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伍小君,2007)。其次,在翻译课上,教师应当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情景。第三,在翻译课上,教师应当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合作,从而使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即对于自己所学知识的完全理解和掌握。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提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翻译课教学新模式。

三、翻译课教学新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模式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首次提出的。我国从1984年以后开始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林记明、穆雷,2009)。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同学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能正确反映教学客观规律,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林记明、穆雷,2009)。

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应当是一种程序。这种程序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意义建构,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系列稳定的程序以及对策,它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二)翻译课教学新模式的含义

翻译课教学新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在课堂展开翻译课教学活动,通过情景和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翻译知识和技巧的意义建构,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和能力的一系列程序以及对策,它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其中学生是翻译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翻译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翻译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进行翻译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该模式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三)翻译课教学新模式的内容

1.创造情景,营造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 ‘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有利于学习者“同化”与“顺应”过程的发生,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何克抗,1997)。一堂翻译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应当创造情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创设情景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方法来创设情景,这些文字应当呈现在多媒体课件的页面上;可以用自拍的或网络上下载的图片来创设情景;还可以用视频来创设情景。如果能够综合使用上述手段,效果会更佳。例如,在学习《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2008)第三章中的“合词译法”的时候,因为其中有十句是选自《红楼梦》,我们不妨将《红楼梦》中的相关影视资料插入多媒体课件中;再例如,《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2008)第七章中的《飘》、《魂断蓝桥》以及《泰坦尼克号》等都可以插入相关的影视资料,来制作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广告翻译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随处可见的中英文广告向学生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广告所营造的氛围,品味广告的语言,领悟广告所要实现的功能。经过这样的氛围的熏陶之后,学生翻译出来的内容一定会有所不同。多媒体课件摆脱了传统教室的限制,能够创设出丰富多样、图文并茂的语言教学环境。教师应当以这些生动的情景为切入点,来激活学生的多种学习器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翻译教学的有效性。

2.呈现翻译材料,作好译前准备

在帮助学生进入情景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向学生呈现翻译材料,交代任务,作好译前准备。课堂上使用的翻译材料,最好是事先打印好的材料。教师把材料分发给学生之后,不能直接让学生动手翻译,而应当作一些翻译前的准备工作,辅助学生对翻译材料进行理解。准备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师生互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浏览有关翻译材料。待学生基本看完以后,向学生了解有关困难和问题。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翻译材料是句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较难的词以及短语的理解方面的问题;等到较难词语的理解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应当让学生考虑一下用什么翻译方法,是直译还是意译;如果翻译材料是短文,教师首先还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难的词语以及句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考虑短文的文本类型来确定翻译策略;此外,还应当设置一些文化背景和总体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翻译任务。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解方面的难点,又引导学生注意不同文体翻译的一些特殊要求。最后教师应当提醒学生留意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3.动笔翻译,独立完成任务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应当是翻译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翻译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成为翻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呢?“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实现自我反馈)。”(何克抗,199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景导入、译前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对原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课堂活动进入下一环节即学生自己动手翻译。让学生动笔翻译,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翻译过程中,学生调动自己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翻译任务,往往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因此,让学生动笔、完成翻译任务,这正是翻译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也是帮助学生实现翻译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动笔翻译之前,教师应当向学生说明完成翻译任务的时间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当学生开始翻译后,教师应当做好两件事:看好时间和控制好课堂秩序,保证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教师应当把握好时间的安排,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

4.相互交流,切磋技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何克抗,1997)学生完成翻译任务之后,一方面,他们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他们的翻译作品中也会有一些独到之处,值得别人学习和借鉴。这样,相互交流就成为必然。首先,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译文,探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相互之间会受到对方的一些启发,有一些问题会在这一交流层面得到解决。然后,相互评定分数并签名。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同桌相互已经阅读过对方的译文。在此基础上,推选一篇较好的译文,前后两排分别推荐出2篇论文供前后两排四人讨论和交流,并推选2篇比较好的译文,学习别人的长处,指出其中的不足。然后,四人分别给2篇作文评定分数并签名。在这一层面的相互交流中,教师可以实行“人人签名→共享成绩”(连淑能,2007)的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外,还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一方面了解学生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记录下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便为学生作统一讲解。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而且“互相启发、互相改正、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连淑能,2007),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于翻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翻译知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5.答疑解惑,评价总结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给学生进行统一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解决自己的难点问题。接下来,教师进行现场翻译讲评分析。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给出自己的参考译文,重点分析自己的翻译过程,如对于一个问题自己是怎么想的,运用了什么翻译策略,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翻译策略。教师还可以和大家一起分析学生的优秀译文,探讨这些译文的创新点,提倡译文的多样性。这样,可以有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即真正完成对于相关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后,教师还应当对于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评价。充分肯定表现良好的小组和个人,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并收回每四人一组推选出来的优秀译文,以便课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

四、结束语

以上内容主要探讨了翻译课教学新模式的含义、理论依据以及具体内容。翻译课教学新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倡在翻译课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景创设,互相交流来有效建构学生翻译知识和技能。该模式是由一系列程序所组成,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尽管如此,该模式是我们破解“翻译课难学,翻译课难教”这一难题的初步尝试。笔者愿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这一模式,为我国翻译教学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 释:

①转引自王湘玲、贺晓兰,2008年第95页。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9.

[3]连淑能.翻译课教学法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31.

[4]林记明.穆雷翻译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J].外国语文,2009, (2):117,118.

[5]王湘玲,贺晓兰.项目驱动的协作式翻译教学模式构建[J].外语教学,2008,(5):45,95.

[6]伍小君.“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外语学刊,2007,(4):121,12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译文情景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情景交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译文摘要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楼梯间 要小心
I Like Thinking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