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2011-08-15 00:42王宇翔陈建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儒家政治

王宇翔,陈建华

(南京工业大学a.政治教育学院,b.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09)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王宇翔a,陈建华b

(南京工业大学a.政治教育学院,b.体育部,江苏南京 210009)

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认为其有助于形成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认识,提出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使用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作为历代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统治手段,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方法,确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只是方法的内容和表现的形式与今天有所不同。我国较为完整成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儒家的思想一统天下后,其方法就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如“德政”方法就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甚至为当今“德治”所借鉴。

一、萌芽于原始社会

事实上,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其方法主要体现在集体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活动中。在黄帝时期,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政治思想痕迹已经存在。其中“垂衣裳而治天下”“以衣裳别尊卑”[1]尤其值得注意。它一方面表明当时已经懂得蚕桑之利,懂得利用蚕丝编织衣料。另一方面,用服饰来区别等级,表明社会组织已经有了尊卑之别[2]。把这种现象与铜鼎的铸造及当时所演奏的显示权力威仪的音乐联系起来,代表思想政治意识的国家雏形似乎隐约可见。

由于当时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而且没有文字和书本,所以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其他教育的手段一样,主要是语言的口耳相传和对实际行动的模仿。经史子集中,可以找到诸多有关口耳相传和行动模仿行为的传说。在原始社会,中原地区林木茂密、野兽很多,为了避免野兽的侵袭,“有巢氏”教人们在树上构造木屋,从此人们在睡觉时就不必担心野兽的侵袭。“燧人氏”看到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能够产生火花,受到启发,然后发明了钻木取火,其他人竞相模仿,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熟食社会。“伏羲氏”发明渔网用于渔猎,通过言传身教,普及这种方法,使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大大地提高了,他还教人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神农氏”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使中国原始社会由采集渔猎转向农耕生产,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这些传说都是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这些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不光是在生产实践领域起到了很好的躬身示范作用,在继承人人选问题上更是值得当代教育者效仿。在当时,联盟议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讨论重大事务,推举联盟首领。在位首领年老时退位让贤,推选贤德有功之人继任,“禅让制”也就由此而来。这是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老子的《道德经》表达了对它的向往;孔子的《论语》表达了对它的推崇,成为两个对立学派唯一的共识。这样的大同社会为以后的国家与社会发展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同时也孕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

二、在奴隶社会发展与繁荣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大同社会”变成了“小康社会”,“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中国从此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除了使用严刑峻法之外,还利用宗教迷信,欺骗、麻痹奴隶和平民,用讲“德政”、建“礼治”等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名分。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贡献最大的便是周公“制礼作乐”。汉朝的伏胜在《尚书大传》里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在这些政绩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制礼作乐”。孔子讲到“礼”,指出夏商周三代的承袭与变化,特别强调周公的创造性贡献。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30反映了他对周公制礼作乐的崇拜。同时他对春秋时代“礼崩乐坏”极为不满,他的名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24,就是对“礼崩乐坏”的怒吼。

周公的“礼乐”之所以受到孔子的推崇,是因为它本身内含着对社会的教化,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周公“制礼作乐”带来了社会的稳定,“礼崩乐坏”必然带来社会的动荡。“礼”的起源是以贫富分化、等级分化为前提的,反过来“礼”的形成又稳定了贫富分化、等级分化的社会秩序。但是一个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和同,社会就无法和谐。因此周公在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使“礼”与“乐”相辅相成,或者说相反相成。“礼”讲究差异,“乐”讲究和同。“礼乐文明”是奴隶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一次变革,也对以后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了铺垫。

进入春秋时期之后,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日益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建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也日益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尤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创立的理论和方法最为系统。

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建构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政治伦理体系。孔子主张“仁”,“仁者爱人”,是他的思想核心;“克己复礼为仁”,是他的政治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对执政者的要求。孔子主张学社会、学历史,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既是他学习历史的凭借,又是孔门讲学的教材,成为后世的儒家经典——“六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3]37-38。辜鸿铭先生也认为“六经”是孔子对中华民族的一大贡献,孔子毕生致力于为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设定一个方向,但当他意识到无法阻止文明毁灭的时候,他只能设法保全中华文明这一伟业的图纸——六经(现存五经)。正是这仅存的五经成为了中国文明的蓝图[4]。

相比西方人,古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精神的生活、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也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流的情欲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意义上的情感。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对统治阶级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而通过儒家经典的熏陶和教育,既可以让统治者对人民施以“仁政”,又可以汲取社会精英进入统治阶级内部。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不是为升官发财,而是为“安人”“安百姓”,也就是后来儒家之书《大学》里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有这个使命,受教育的人,尤其是士大夫阶级,格外有一种尊严,愿意“杀身以成仁”。与西方相比,孔子创建的儒教在思想上对民众进行教化,最深刻的意义便是赋予了人们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在《春秋》里描述了腐败的国家、衰落的文明所带来的苦难与不幸,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国家观念,对自己的责任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不懂得个人应该服从国家、忠于君主。孔子宣扬的是一种君权神授的观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于民于君都不是一件坏事。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人民的安定,也给人民带来希望——学习儒家经典治国平天下。

思想政治教育在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是“礼乐文明”给社会设定一套规则,由此对社会进行剪裁,然后是儒家所提倡的“修齐治平”对人们道德进行规约,使人们“克己复礼”以成仁。对受教育者来说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教育者来说达到了引导民间才智向忠君报国发展,巩固了统治地位。

三、在封建社会传承与完善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陆续灭亡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建立了郡县制,由皇帝直接统治全国所有的郡县,直至乡村。“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使得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文化上的统一。为了统一舆论,加强意识形态的控制,秦始皇进行了遭致后世无穷非议的“焚书坑儒”。后来的事实表明,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来统一舆论,控制意识形态,是不可能成功的。正如唐代诗人章碣所说:“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但是国家的统一却为思想的统一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自汉代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便“一统天下”。

从汉武帝开始,儒学成为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经学特殊地位的确立,显示儒学的官学化得以确立,成为“学而优则仕”的工具。事实上,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手段。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世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典才可以进入仕途,把世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典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而无暇旁顾,客观上达到了其稳固统治的目的。这种帝王之术为后来的治国者所继承,儒家理论思想与方法也自然成为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代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一般谈到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然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为主体。也正是因为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的贡献,才使得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对于古代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更加系统。

封建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建设日臻完善。一方面是官方推行的教化,彰显了统治阶级的努力。秦汉时期,在地方设置“三老”专事教化,十里设亭,十亭一乡,乡设三老,其任务是把当地的孝子贤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的“好人好事”报告给朝廷,给其门厅挂匾,加官进爵,并在当地竖立牌坊、修建祠堂加以褒奖。汉代还推举品德高尚、志节清远的人免除其赋税徭役,或通过乡里选举让其入仕做官。这种官方行为,对乡里教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励乡里民众严于律己,修身求誉,从而达到推行教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乡归”“民约”“礼俗”。如王阳明于1518年颁布的《南赣乡约》中有:“孝父母,敬兄长,教训子孙,和顺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诫,息讼罢争,讲信修睦,成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5]将道德教育寓于乡约村规之中,是中国古代乡里教化的重要形式。这种完善的体制及其教育方式正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的着眼点。

四、对当代的启示

1.重视自我教育,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容易陷入一种误区,重视他律教育和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自我教育和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自我教育法及其实践可以为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自我教育法居于核心地位,对如何实施自我教育,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自我教育方法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合,重视自我教育,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调动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自我教育中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2.强调道德实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使主体获得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力,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内化为主体自身的内在素质,这样的德育才有意义。目前,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言行不一、躬行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往往说得多、做得少,这与当前思想道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无关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古代道德教育提倡身体力行、躬行践履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校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从知、行两方面入手,强调知行统一,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教育者自身要发挥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对教育对象进行规约,而且对教育者一方也要提出要求。教育者崇高的品德和端正的行为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和感召力。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特别重视统治者和教育者的身教示范作用,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启迪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贪污腐败等负面问题。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发挥教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身教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身教示范,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之中,以自身作楷模,启发教育对象的自觉,使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方向,并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4.建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运用官方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教师和家长的事,也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学校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地,在校期间,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并对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尤其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国家和社会教育氛围则是巩固家庭、学校教育成果的保证,四者缺一不可。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机制,只有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者紧密协作,建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社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周振甫.周易译著[M].北京:中华书局,1991:258.

[2]樊树志.国史十六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6:10-24.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梁漱溟,徐复观.伟大传统:致中国人的演讲: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4.

[5]牛铭实.中国历代乡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19.

An Overview of Chinese An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Modern Enlightenment

WANG Yuxianga,CHEN Jianhuab
(a.Institute of Political Education,b.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9,China)

Concluded by ideology,politics and morality and so on,an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clos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with contempor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hich can also be the example of contempor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cause of its efficient method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 is analyzed,that is,primitive society,slave society,and feudal society,which is contribute to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enlightenment to contempor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provided.

anci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lighten

D 691

A

1008-9225(2011)01-0019-04

【责任编辑:张耀华】

2010-09-17

王宇翔(1985-),男,河南汝南人,南京工业大学硕士;陈建华(1962-),男,江苏如东人,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儒家政治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