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

2011-08-15 00:44陈艳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人才职业

李 军 陈艳峰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2宣传部,河北邯郸 056005)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

李 军1陈艳峰2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2宣传部,河北邯郸 05600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和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强劲,社会对高职高专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剖析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对邯郸职业教育的调研,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措施建议。

职业教育;就业;人才;措施建议

从1999年开始,我国启动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和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在校生从1999年的159.8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7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从1999年10.50%上升到2010年的26.5%。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高校名单统计,截至2011年5月23日,全国共有高校3152所(不含港澳台)。其中,本科高校899所、高职高专1588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最能直接反映这一现实的指标是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从公布的数据看,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近年来基本稳定在70%~75%之间。从当前整个就业形势来看,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之时,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依然是供大于求。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80万人,比今年还将增加约30万人,而且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搞好高职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高职教育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提高个人生存质量,还是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实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改革原有的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整合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本科教学而言,高职教育除了讲授专业文化知识外,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特别强调培养应用型、工艺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就业结构和职业分布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而对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新要求。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拥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中国制造业及其产品在全球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工资上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丧失。而职业教育面向工作岗位,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它有助于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形成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是创新、吸收和应用高新技术的前提条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和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强劲。而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社会对高职高专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然而相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而言,高职高专毕业生供给仍显得相对不足。因此,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二)职业教育能够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生产率,缩小贫富差距

发展职业教育是中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而且还具有很显著的生产率和工资效应。曾有资料认为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工人,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一个熟练工人进修一年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而且,根据有关人员的测算,我国国民收入增长额中约25%是由教育投资带来的收益。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有80%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或在转化过程中搁浅,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较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两极分化,低技能就业岗位减少加剧了低技能劳动力的失业率和失业期限,而高技能劳动力不仅拥有就业竞争优势,而且还拥有良好的工资和社会福利条件。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完成职业教育的学生教育回报率高于有过六年工作经验高中生的教育回报率。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能力,并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者收入。

(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人口就业能力

从目前到202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耕地少,农村人口众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都需要转移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些农业人口无论是就地向非农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都必须再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而农村职业教育比农村义务教育更能直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中作用重大。

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尚未达到义务教育年限,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的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仅占5%。留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多数文化技术素质偏低,职业技能缺乏,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富余生产力进城就业的能力和农民自主创业的能力,而普及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改善转移劳动力的生活质量。

以邯郸市为例,2009年邯郸市人口942.8万,其中乡村人口712.8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75.6 %。根据2005年邯郸市发改委进行的邯郸市农民工问题调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接近60%。这样的文化素质对进城务工、经商都有重要的影响。要改变“三农”的基本状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优势,职业教育有非常广阔的作为天地。

(四)职业教育有助于个体生命价值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职业教育是有层次的。传授知识技能,训练谋生手段,使受教育者获得职业并能以此为业延续生命,这只是低层次的教育。职业是人生的一部分,在人生的道路上,职业伴随着人一生,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知识更新和技能创新的能力,增强应变能力,使自己能够承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生活稳定性,有助于劳动者获得幸福、享受自由、体会尊严,也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以及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高职教育也不断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理念、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快速良性发展。下面主要通过对邯郸市职业教育的调研,分析制约邯郸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希望对其他省市也有一定借鉴和参考。

(一)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由于“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人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认为“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学校”。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发突出。然而相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连续四年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差距缩小,充分表明在同样的经济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提高更快。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当今社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见,我国高职教育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对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选择了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能够有一份工作,能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技能型人才,一样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技能,成为有知识的蓝领,同样可以获得高薪收入和幸福生活,一样可以得到社会认可。

(二)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制约高职教育规模和办学质量

在我国,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职业院校的学费普遍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对考生和家长的吸引力。由于投入不足,很多职业学校严重缺乏必需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发展缓慢。就拿邯郸市来看,截至目前全市人口近千万,现仅有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学校,而其余的中职学校尤其市直职业学校都是由原来的基础教育类中学改名而成,这些学校特别是主城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存在规模小、资源少,办学层次低的问题,职业学校校园小,没有实训建筑和实习场所更是普遍现象。从我们调查的邯郸市主城区37所职业学校的占地面积数据来看,除农校、市职教中心占地分别为125亩和247亩,工业学校和理工学校占地50亩之外,其余占地面积没有超过35亩的,更有12所学校占地不足10亩,如此狭窄的地域和空间可以想像办学设施的简陋,这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国家、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的标准相差甚远,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师资力量匮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够

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高专院校中专职教师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及由其他高校调入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2.2%,可以说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各高职高专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专职教师提出了参加专业实践的明确要求,但由于国家没有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制度等种种原因,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加之专职教师中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偏低,因此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很难形成中坚力量。双师型教师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的理论脱离实际等不足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毕业时虽然获得了毕业证,但没有掌握相应的应用技能和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在职场上,许多高职高专毕业生往往因为实践技能不过关或职业能力某方面欠缺而难以就业。

根据笔者对邯郸调查的数据来看,邯郸市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师资人数不足50人,这其中除了管理人员和担任行政职务的兼职教师之后,专职任课教师数量还要再打一个折扣。从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来看,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本科学历以下的一线教师,高级职称的比例不足1/3,真正掌握专项技术,具有从业经历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足1/4甚至更少。所谓“名师出高徒”,没有高质量的师资就难以有高质量的教育,师资力量尤其是技能型教师的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四)专业设置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对市场需要人才的数量、规格、发展趋势的分析缺乏前瞻性,盲目地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到了学生毕业就业时,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失衡,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同行业就业竞争加剧。同时,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专业呈现多而全的特点,课程设置又拘泥于传统,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脱节。据笔者调研,邯郸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市场观念,专业建设脱离当地经济和社会的人才需求,从众化、潮流化迹象十分明显,几乎每个学校都开设计算机、电子电工、会计等专业。而在以农业为主的东部经济落后县例如大名、曲周、魏县、馆陶等职教中心忽视涉农专业设置,即使象征性地开设了涉农专业,但也没有与本县的特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相结合,甚至有的县职教中心把戏剧、动漫等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让人费解,这也是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高职生就业观念滞后,动手能力不强

现在的高职生虽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环境而成长的,但他们的思想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里,对于到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就业则存在较大疑虑,总认为到这类性质的企业就业风险较大,户口难于落实、劳资关系不稳固、就业随意性、流动性较强,一旦被老板炒了鱿鱼,就会变成社会上的游民,因此不乐于到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就业。一些学生闯劲不足,竞争意识不强,再加上由于专业过窄、课程设置陈旧、特别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高职生动手能力不强,独生子女一代沟通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的缺失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目前虽然存在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遇与挑战共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竞争以及工资水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而在这些需求中,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将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只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就一定会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创造美好的前景和希望。为此,笔者提出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一)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2008年以来,面对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建议在稳定普通大学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高级技工、技师培养规模。此外,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

(二)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职业院校一定要加强岗位关键技能的需求分析,重视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力争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在强调毕业生“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和取得,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建议各职业院校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培养需求对路的高素质产业后备军

为了提高毕业生对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议各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培养需求对路的高素质产业后备军。2008年以来高考生源供求关系的逆转应该及时引起所有教育机构的警示。据有关预测,2013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将比2008年减少一半,而全国现有310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仅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就达1200余所,每年招生规模300余万人,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在本科院校之间也将展开激烈的生存竞争,职业院校盲目追求升格必将把自己带入更加激烈的竞争漩涡。面对社会上贬低、矮化职业教育的不良倾向,职业教育必须理性坚持自己的市场定位,努力寻找独特的服务领域,彰显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才能立足于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职业院校应该培养的是劳动模范、岗位技术能手与致富带头人,只要能够培养一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同样受人尊重。

还以邯郸为例,从农业来看,邯郸是全国确定的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小麦、棉花常年产量达200万吨和8万吨,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目前鸡泽辣椒、临漳獭兔、馆陶蛋鸡、魏县鸭梨、永年大蒜等已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特色产业。我们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等方面就要立足这些特色农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不搞浮夸,不走形式,扎扎实实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从工业、服务业来看,邯郸素有现代“钢城”、“煤都”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纺织、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十二五”规划又将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动漫创意、文化旅游、物联网技术等将得到重点扶持和发展。着眼将来,我们邯郸的职业院校需要调研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重新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开发技能培养适用教材,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地为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为高职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创造基础。

(四)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为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奠定师资基础

职业院校与研究型大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要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必须重视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和训练。邯郸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十二五”期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35%以上。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多数职业学校还任重道远,因此各学校要建立起实践课教师必须深入生产和工作现场的制度,鼓励教师到工矿企业、商业、农村进行实践锻炼。此外还应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实际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发挥能工巧匠和专业户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示范作用,这样既能解决实践教师匮乏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学到生产第一线的最新技术。

(五)健全人才市场和规范就业渠道

目前,人才市场是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就业的重要渠道。截止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设立了人才市场,但是普遍存在市场功能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灵活、市场诚信度不高、运行效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大学生及时就业、高效就业形成了制约。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一方面需要各地人才市场加大与全国各地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加强信息鉴定,确保人才需求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定期举办不同需求的招聘会。同时,各职业院校也要建立就业推荐和服务机构,主动与市场和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加强信息沟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根据用人单位对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提高大学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

(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心理辅导,转变就业观念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大部分人都迫切于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很多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因此,“铁饭碗”、“大城市”、“高待遇”等观念比较重,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专业对口等方面期望值比较高。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考虑个人需求较多,考虑社会需要较少,不利于大学生如期实现就业,而长期待业和频繁跳槽反过来又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面对人数多岗位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金融危机持续不断的形势,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心态,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出发,主动到基层就业,在奉献中积累才干,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职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前景对于高职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本身则更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历史使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大学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人才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5

[2]周碧静.浅析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J].时代教育,2010,(11)

[3]佚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形式分析[EB/OL].http://www.gx211.com/news/20111012/n089974955_4.html

G715

A

1009-5462(2011)04-0063-05

2011-11-23

李军,女,河北大城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教授。

[责任编校:张勇]

猜你喜欢
毕业生人才职业
人才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