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学的建设与发展

2011-08-15 00:48:21孔繁德谭海霞王连龙赵忠宝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学出版社环境生态

孔繁德,谭海霞,王连龙,赵忠宝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生态保护学的建设与发展

孔繁德,谭海霞,王连龙,赵忠宝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通过简要回顾生态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将生态保护学划分为自然保护学和生态保护学两个阶段。从研究对象及性质、内容与分支、学科基础、学科体系,论述了《环境保护学》的建设和发展,并指明了生态保护学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

生态保护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科技支持

1 生态保护工作的回顾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两大领域。生态保护的发展经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不断深化与扩展。

1.1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与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提出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的一段时期内,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是自然保护。197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经过讨论,形成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思路,并委托IUCN起草,而且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的资助,从1977年开始,1979年完成草案。但是这个大纲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保护。草案征求了各国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得到上述3个国际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审核通过。《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于1980年3月5日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首都同时公布,引起了广泛的、深刻的反响。

中国政府从1983年开始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经过多次征求各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七易其稿,于1986年12月23日经过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通过并向全国颁布。《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颁布,全面推动了全国的自然保护工作,不少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地方采取各种措施开展自然保护工作,并取得明显进展。

1.2 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创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布了纲领性文献《二十一世纪议程》,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从此环境保护开始介入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必须保护生态系统,其中包括自然、农村、城市生态系统。

中国于1993年在世界率先颁布《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1999年又制订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并将工作重点由自然资源保护转向生物多样性保护。

1.3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0世纪末我国生态破坏日益严重,1997年黄河断流227天,1998年长江洪灾,1999年前后沙尘暴严重等等。为了有效地指导生态保护,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年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部署了生态保护工作,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十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4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相互促进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工作全面展开。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园林、生态旅游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态保护。生态保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 生态保护学的创立及发展阶段

生态保护学是适应环境保护事业形势而创立和发展的,可分为自然保护学和生态保护学两个阶段。

2.1 自然保护学阶段

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初期,相关学者和自然工作者发表了一些论文。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境保护干部培训教材《环境保护通论》中有专门的一章“自然保护”。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影响和指导下,一些专家学者先后出版了一些专著或教材,其中包括1989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蒋志学、邓士谨编写的《环境生物学》,1991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金鉴明、王礼嫱、薛达元编著的《自然保护概论》,1991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刘燕生编著的《自然保护基础》等。这些专著或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保护、生物物种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等,但重点还是自然资源的保护。

2.2 生态保护学阶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专家或学者陆续发表了一批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论文,先后出版了一些专著或教材。1994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孔繁德、高爱明、杨彬然编著的局长岗位培训教材《生态保护》,1997年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蒋志刚、马志平、韩兴国主编的《保护生物学》,2001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孔繁德主编的高校教材《生态保护概论》,2003年化工出版社出版了由程胜高、罗泽娇、曾连峰主编的中国地质大学“十五”规划教材《环境生物学》,2005年1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孔繁德主编的新版环境保护局长岗位培训教材《生态保护》,2005年9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孔繁德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生态保护》,2009年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黎华寿主编的《生态保护导论》,2010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孔繁德主编的《生态保护概论(第2版)》。这些专著或教材的内容明显拓宽,由自然保护拓展到农村生态保护、城市生态保护。即使是自然保护,其重点也由自然资源保护转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总之,更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 《生态保护学》的建设

3.1 《生态保护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生态保护学》的研究对象是针对人类活动给生态带来的退化与破坏,采取的有意识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生态保护属环境保护领域,所以《生态保护学》属于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类名录中,环境科学在理学类中与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等一样,被列为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类中包括环境学、生态学两个专业。生态学专业中既有基础生态学,也有应用生态学。《生态保护学》属于生态学中应用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生态保护是针对人类活动给生态带来的退化与破坏而采取的对策措施,包括法律、经济、行政、科学、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都是综合性的对策与措施。为使研究工作深入而有效,《生态保护学》既要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又需要与其它学科交叉,例如与法学、经济学、工程学等学科的交叉。但这种交叉是综合性的,不是单一性的,也就是说为了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综合运用法学、经济学、工程学等学科的防治方法,这就决定了《生态保护学》又属于综合性学科。

3.2 《生态保护学》的内容与分支

《生态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既有自然生态系统,也有半自然、半人工的农村生态系统,还有人工的城市生态系统,因此包括以下3个主要的方面:

3.2.1 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即自然生态保护,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在《生态保护学》的学科发展中起着先锋作用,是最早开展的研究领域,而且直到今天,自然保护仍然是农村生态保护和城市生态保护的基础。因此,自然保护是《生态保护学》的重点。

3.2.2 农村生态保护

我国人口众多,人多地少,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在广大农村既要保护生态,还要发展经济。这就是农村生态保护的出发点。农村生态保护又可分为农村生态保护、生态农业、生态村镇等几个方面。应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总结我国农村生态保护的经验,并使之提高、升华,可以有力地推动农村生态保护的发展。

3.2.3 城市生态保护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集中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职能,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但是盲目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退化、恶化等问题。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的研究与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开始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必将有力地推动城市生态保护学研究的进展。

3.3 《生态保护学》的学科基础

3.3.1 生态学是《生态保护学》的主要学科基础

《生态保护学》是生态学的应用学科之一。生态学中的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都是《生态保护学》中“自然保护”不可缺少并无法替代的学科基础。

3.3.2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在人类社会的实践中,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往往与农村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复合在一起。《生态保护学》中有关复合生态系统保护的研究,是一项重要任务。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复合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途径。

3.3.3 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理论与方法,也是《生态保护学》的重要学科基础

生态经济学将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计算衡量生态要素与自然资源的价值;而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理论与方法,则将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的产品以外的服务价值进行计算与评价。这为《生态保护学》提供了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方面的科技支撑。

3.3.4 生态系统健康和恢复生态学是生态保护学专门的学科基础

近年来,恢复生态学发展很快,它为人为活动造成的退化及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3.4 生态保护学的学科体系

3.4.1 生态监测与生态调查是基础

生态监测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及时监测生态变化,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和资料。2000年以来,我国为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开展了西部和东部的生态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3.4.2 生态评价是关键

近年来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为定量、定性地分析、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了可靠的途径;生态安全的理论与方法从另一方面分析、评价生态健康状况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为《生态保护学》提供了科学的研究途径。

3.4.3 生态工程学与生态系统管理是《生态保护学》的重点

生态工程学将生态学科与工程学科有机结合,研究通过人类的工程措施解决生态退化、恶化与破坏问题。各国应用生态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完成了一些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教训。今后在这方面必将有重大的突破与发展。生态系统管理强调系统管理的思想,在生态保护中突出了系统管理的对策与措施。总之,这两个方面都是《生态保护学》的重点。

4 生态保护学的地位及作用

4.1 生态保护学的地位

在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力促进下,目前生态保护学已成为环境科学中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学中属于应用生态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地位还在不断上升,而且将越来越重要。

4.2 生态保护学的作用

生态保护学为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提供了科技支撑。生态保护学还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生态经济模式与途径,例如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保护学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科技基础,为保障生态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及促进生态现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持与服务。

5 生态保护学的发展趋势

5.1 探索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支持

自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世界各国的生态学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并发展了生态系统健康、生态足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理论,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一些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

5.2 探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给森林、草原、荒漠、陆地、水生、海洋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都带来一系列变化,为此各国生态学家都在积极探索保护对策。例如沿海各国的生态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面上升带来的海岸侵蚀的防治对策。

5.3 研究各种生态恢复的对策

面对严重的生态破坏,世界各国生态学家正在不断研究各种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方法。我国对生态恢复的研究已经进入实践阶段,例如人工林的建设,草原封育,海洋、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人工放流、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及放归自然,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等。

5.4 探索有利于人类的生态设计

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亿人口,而且经济发展在加速,对全球的生态冲击很大。目前全球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很少。地球陆地大部分已是受人类影响和改造过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农村与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现在已经不可能将这些地区退回原始状态。因此,这些地区如何遵循生态规律、按照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生态设计,是重要的课题。历史上曾有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设计,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一项全球性计划——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其目的是总结人类建设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另外,我国已经开始制定生态村的标准,世界各国也在探索生态城市、生态园林的标准等。

[1]孔繁德.关于《生态保护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10-13.

[2]孔繁德,王连龙,谭海霞,等.生态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5-7.

[3]孔繁德.生态保护概论[M].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杜,2011.

[4]万本太.以生态保护工作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7-12-21(2).

[5]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层次[J].绿叶,2007(10):10-11.

[6]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编委会.中国自然保护纲要[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9-14.

[7]蒋志学,邓士谨.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191-220.

[8]金鉴明,王礼谨,薛达元.自然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21-29.

[9]刘燕生.自然保护基础[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1-16.

[10]中国环境报社.迈向21世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29-117.

[11]赵佳久,刘燕华,赵名荣.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恢复技术研究[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8-17.

[12]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环境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3]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保护生物学[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1:1-10.

[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1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监测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16]马世骏.中国农业生态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7]陈志泉,李博,马志军,等.生态学家面临的挑战——问题与途径[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5.

[18]任海,袁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9]邹晶.农业文化遗产[J].世界环境,2011(1):11.

[20]黎华寿.生态保护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Kong Fande,Tan Haixia,Wang Lianlong,Zhao Zhongba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Ecological protection was divided into two phases:natur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fter briefl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From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properties,content and branch,course basis and course system,the paper expound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and pointed out its position,significa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ecological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civilization;scientific support

X3

A

1008-813X(2011)05-0069-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1.05.021

2011-07-21

孔繁德(1945-),男,山东东平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硕士,教授。

猜你喜欢
科学出版社环境生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色谱》获2015 年度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
色谱(2015年6期)2015-04-08 06:03:51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