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2011-08-15 00:52顾琛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顾琛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顾琛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当今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旺盛的契机下,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面对“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新形势,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要重新定位,要从原来的培养“艺术型”设计师转向培养“市场型”设计师。从传统设计专业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怎样使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是上好每门课程的关键。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创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开发建设浪潮高涨,人们商业品牌意识增强,现代服务业不断趋于完善,在我国提出“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的大前提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前景广阔。“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成为艺术设计类的热门专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又催生了一批新专业如“数字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及大量的艺术设计应用类专业。然而在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中难免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相对滞后;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特色不明显;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已不适应当今市场的要求;课程名称不规范,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部分学校实践教学未能落到实处;专业课程的学分在高校间不能互认等等。作为独立学院,抓好专业群建设,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是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要求。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建成体现设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通常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为辅。这种“教师主导”的观念深入教学工作,现今的教学方法应以现代服务业为依托,倡导“创新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理念,立足于现有专业,以实践为主,讲课为辅,大量观看教学资料。灵活多变、因材施教,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教学相长,互帮互学。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慢慢向引导作用转变,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拓宽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空间,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建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设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课程优化设置,减少传统课程教学的课时数,精选专业基础课程,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增加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同时确定专业公共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各专业教研室、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开发建设课程模块。通过课程模块的开发建设和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学生可在各专业课程模块间自由选课,打破专业壁垒,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广泛,充分体现出新体系的灵活度与自由度。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供四个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实践要求。

(二)以“工作室制”为专业群建设的主线,采用 “项目教学”,改革传统的单科独进的课程教学

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进企业,建成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项目开发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的艺术设计人才的培训基地。通过以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企业生产具体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和参与从接受委托方的设计任务→市场调查→创意设计→设计表现→制定实施方案(选用材料、工艺流程、成本核算)→产品制作→审核投产→市场信息反馈的全过程,以艺术设计类专业所对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所需知识和技能,及一线生产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标准,以课程模块为内容建立工作室,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建立室内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公共艺术工作室等。使学生从中得到真枪实弹的全方位锻炼。不但提高了解、体会、掌握完成项目的综合能力,同时受到良好的职业素质的训导和职业环境的熏陶。而项目教学的教与学不是一般意义的教与学,是以项目完成过程为载体,学生不仅要学更要做,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做中体会,通过项目的完成提高实际本领,使“教、学、做”合一。过程是最重要的。过程因项目完成需要阶段划分,各阶段彼此衔接,有着不同层次、目的、内容需要及各种职业技能及整体能力的把握。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项目变化中有序地学习,消化、汲取完成了职业能力的积淀。

在建立“工作室制”的同时,要结合独立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理顺数字时代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设置突出合理性、科学性、艺术性、数字性、前瞻性、实用性等因素,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引进高科技、先进的数字化艺术设计类设施、设备。

(三)构建高水准的“双师型”教师和管理队伍

高水准的师资和管理队伍是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有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一教就是5年、10年。这样长期脱离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要求。为此,一要派教师到企业实践,主动接受企业的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二要聘请企业的设计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授最新设计理念。

在建设中按照师资共建与共享的原则,通过“外引、内培”和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围绕重点专业的建设,形成重点专业师资建设带动其他专业的师资,其他专业的师资促进重点专业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教改、实际项目的设计。给青年教师创造各种培训进修条件,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激励考核机制,落实配套经费,使教师和管理队伍在质和量上有明显的提高。构建一支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 “双师型”教师团队和管理队伍,为专业群建设服务。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高潮时提出来的,它正是看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社会对劳动大军的需求,才产生了那样的思想理论。今天,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设计教育的知识构架和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按照传统设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所培养的设计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设计教育来说,设计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市场观念、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方法、沟通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设计教育是有衡量尺度的,力求社会需求的期望值与教学相适应。也就是说,设计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问题和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眼于社会的长期目标和需求。

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中,应以适应时代需要为方向,逐步建立起理论、实践、创造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这既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建立理论、实践、创造(生产)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实践为理论和创造服务;理论为实践和创造提供指导;创造为理论和实践提供实验基地,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事实上,今天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注:本文为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25)

[1]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

[2]王鉴.实践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9).

[3][美]温鲍姆.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

[4]赵万民.解读旧城——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旧城有机更新”课程教学实践[M].2008,(1).

[5]欧阳巨波.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6,(9).

[6]袁熙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贺智朴.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星.云.海》
《花月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