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秀忠 马明忠 容 晖
“芙蓉国里尽朝晖”,浏阳河畔绽芳菲。在气候怡人的初夏时节,自来全国各社会主义学院的60位教师齐聚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三湘四水,在地处浏阳河畔、环境幽雅的湖南社院,进行了为期五天半的学习研讨。这便是中央社院主办,湖南社院承办的“全国社院教学法师资研讨班”。
这是全国社院系统第一次专题对“教学法”进行研讨,是贯彻落实《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推进社院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有力举措。通过培训,参加学习的各位教师对全国社院系统教学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既开阔了视野,又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以后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
培训班开班之前,中央社院积极与全国各省、区、市及副省级城市社会主义学院联系,从全国各社院推荐上报的26项课程中遴选了12课作为示范课,内容包括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的课程,对社院教学法师资培训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了专门安排。虽然是短暂的五天半时间安排了12个专题、1次教学座谈会、2次现场教学观摩和2次教学组织管理经验交流,但整个教学紧紧围绕社院教学方法。示范课安排教师90分钟授课,组织学员20分钟点评,尤其是点评环节,对于授课过程中优点给予肯定,指出不足,以便在今后授课中加以改进。
参与培训示范课的教师大都是来自中央社院和全国各地社院的老师,他们以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丰富的讲授经验组织课堂教学,表现出了很高的授课技巧和理论功底。教学没有统一的授课模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在培训内容上每位教师都对自己的授课做了精细的安排,在案例的参与、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时候,场面热烈而有弃,争辩激烈而不失理智,学员点评恰到好处而又留有思考空间,课后印象深刻而又回味悠长。教师对现场讨论进行时间控制,不拖泥带水,提高了效率,点评时旁征博引,纵横比较,思维跨度大,帮助学员拓宽了思路。从教师授课内容来看,他们深入调研、选用案例恰当、设问得当,效率高且信息量大,给学员以启迪和思考。
一是领导重视,安排周密。为办好首期教学法研讨班,中央社院叶小文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张峰副院长亲临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并观摩指导教学活动。刘旺教务长也亲临指导本班工作,参加结业式。承办单位湖南社院领导高度重视,胡旭晟院长出席开班式并为本班作了首场示范课,周述杰副院长全程跟进现场调度,为研讨班取得成功提供了保证。
二是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研讨班虽然只有五天半时间,但内容安排密度高、容量大、节奏快,虽然丰富的内容使大家有一种目不暇接中的紧张感,但正如中央社院教务部杨首茹处长指出,我们丰富并充实着,充实并快乐着。
研讨班由示范教学、学科建设座谈、教学经验交流和参观考察四大板块构成,各个板块自然结合,相得益彰,12场教学示范课精彩不断,亮点频现。张峰副院长的讲话,是开班动员,也是教学法的生动讲授和精辟阐述。湖南社院胡旭晟院长的示范课充分说明了讲授式教学原来也可以讲得如此生动,引人入胜。湖南社院许奕锋教授的破冰训练,使学员距离拉近,心灵沟通,回归本真。中央社院沈桂萍教授的示范课融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于一炉,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广州社院庞滔老师凭借其知识的渊博和特立独行的自信,使学员们领略了一个帅气十足的演说家风度。湖南社院刘亮红老师成功策划、湖南大学梅文慧副院长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刘涛点评的情景模拟课,使学员在临时过了一把厅长、书记瘾的同时,大开了眼界,体验了角色转换。以万光碧教授为船长的重庆社院团队从嘉陵江一路驶来,展示了还有一种教学模式叫“双讲”,原来教学还可以艺术化,从少壮派的风采中可以看到社院的未来。江苏社院任世红教授的示范课张弛有度,从容自如,以一种特有的智慧、思想和气场有效控制着课堂,主导着学员,展示了讲授式教学之美。青海社院马明忠教授以其对宗教问题的精深研究和他人所没有的工作体验以及第一手材料的恰当运用,让学员分享了青藏高原课堂教学花朵的芬芳。济南社院吴学军教授的项目参与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学员参与的最大化、最优化,正可谓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西安社院张钧巨教授的多形式教学,寓教于乐,收放自如,炉火纯青,大象无形,是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是教学艺术的优美境界,是教师风采的成功展示。浙江社院邹函奇博士的辩论式课堂是一种新教学法的成功尝试,能够调动课堂上的全员参与,把课堂气氛渲染到极致,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魅力和潜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月21日,全班前往韶山、花明楼,追寻伟人足迹的同时,也感受着伟人的崇高。韶山纪念馆龙馆长的现场教学,从国家软实力的角度来讲毛泽东的思想、人格和魅力,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考问题的新视角、新思维,感觉不同寻常。每一节示范课,都如同泛舟水上观赏两岸风光,有一种应接不暇、流连忘返的陶醉感和怡悦感。
三是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这次研讨班不同于社院系统的其他班次,每一位学员都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每一次示范课都是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每一堂课既有老师的主导,也有学员的互动,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特别是每次示范课后的点评讨论,成为每次示范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家都不只是客观地评价示范课的优长短缺,而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使授课人与听课的每一位学员都有所悟,有所得,都从中受益和得到提升。
四是菁英荟萃,青年教师展露锋芒。本次培训班12次教学活动中,中青年教师占了8讲,充分展示了社院系统“少壮派”的实力。全班60名学员中,40岁以下的有40人左右,其中有不少是有着硕士、博士高学历,甚至是顶着“海归”(有3人)等光环的青年才俊,从这个班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学院事业的光明前景,也增强了我们对干好社院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五是民主管理,广泛参与。班委会参与组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各位同学也积极谋划建言,献计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的建议。这是社院系统办班史上民主管理、自主学习的一次成功范例。
一是开阔了眼界。这次研讨班是全国社院各路教学精英的大聚集,是教学实践成果的大荟萃,是教学精品的大检阅,这在全国社院历史上是空前的,任何一个社院都不可能汇聚如此丰富成功的教学精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领略到这么丰富的成果,把学员的眼界一下子拓展到如此广阔丰瞻的境界,这的确是每个参加研讨班学员的幸运。
二是学到了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渡河之舟和过河之桥。能灵活运用和驾驭教学方法,实现中央社院张峰副院长所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次进行示范课的教师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也是成功者,通过他们的示范,使学员不但认识了各种教学法的理念和特点,也掌握了驾驭各种教学法的规律和方法,这将推动全国社院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提高了能力。参加研讨班的每一位学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践者,都有教学中的得与失,甘与苦,忧与乐,都有教学中的感悟和困惑。通过每节示范课,通过经验交流,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用,使一己之见找到了共识、印证和再思考。
四是广交了朋友。通过这次研讨班,各路精英在共同的学习和切磋中,交流了思想,启迪了智慧,增进了友谊,也必将促进以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