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靖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提高、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的过程。深刻认识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及其内涵,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创造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时尚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培养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大学的“产品”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学术成果,二是高层次人才[1]。因此,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所包含的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淀起来的诸如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和精神氛围。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这个层面的文化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包括校园建筑、字牌雕塑、文化设施设备、校容校貌等。二是制度文化。这个层面的文化主要是借助物质以体现精神的艺术、礼仪、风俗、政治、制度等,也包括校园内的一切活动。三是精神文化。这个层面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底蕴,是通过思想观念形态表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历史传统、校风校训和师生员工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意志情感等。这三种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表征,精神文化是核心[2]。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都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不少学校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部分高等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旧校区的改造、新(分)校区的建设已成气候,不少学校不惜血本,甚至不吝大肆举债进行硬件建设:各类建筑拔地而起,食堂、澡堂、塑胶操场纷纷改建、扩建,教学设施设备也今非昔比。硬件建设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要的,但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需重点加强软件建设,不断丰富精神层面的内涵。
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一些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和新升格的高等院校,它们只顾追逐眼前利益,千方百计地扩大招生规模,而无暇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在这些学校看来,似乎只有学生多了才“像”大学,才“够派”,才能够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至于能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毕业生能否成为适应社会要求的合格建设者,那就要看学生自己的“造化”了。
不少学校认为,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其他一切工作都要围着教学转,都要为教学工作服务。的确,教学质量是反映学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但用教学工作代替一切是不符合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它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陷、缺乏健全人格的不合格“产品”,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也影响了高等院校自身的社会形象。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和纪律在维护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制度只是一种“他律”式的浅层管理,实现“自律”式的深层管理还得依靠文化的力量。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纪律约束,而不注重从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师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只是“为管理而管理”,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更谈不上文化熏陶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东西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是为了给扩招、升格做准备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方便管人管事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为了做“应景”文章的。这些高校只看到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无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致使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走上了功利化道路,形不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更谈不上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了。
不少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循循善诱;校报、校刊的文章引经据典、深入分析;校园学术讲座、演讲轰轰烈烈、此起彼伏;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等。但在社会实践环节上却出现了“短腿”问题:平时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过少,考核考试大都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寒暑假“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不够普及,毕业实习往往是应付差事……这些学校未能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剥夺了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文化内涵的机会。
提高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是搞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传承文化成果、培育优良校风、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学校核心竞争力,对于引导价值观念、陶冶师生情操、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体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3]。因此,加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就要提高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厘清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事务之间的关系,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下进行,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繁多,涉及面广,需方方面面沟通合作,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统筹协调,全盘考虑。要把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放到学校领导班子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一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并使之成为有职有权的一个常设的权威机构;二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及短期计划,并有与之配套的实施措施,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及教学系、部的作用,使之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四是调动每一位教职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五是激发每一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努力为发展校园文化做贡献。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软环境建设。要创造教书育人、尊师重教、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平等、争鸣的学术研究氛围,建立诚实守信、和谐向上的良好校园风尚,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三是加强引导,用主流文化主导高等院校校园的思想文化阵地。要坚定不移地以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继续唱响主旋律,用正确的理论、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武装师生的头脑,促进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文化无所不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同时,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历史积淀,从一点一滴做起。
1.审视办学思想,完善教育理念
现在不少高校着眼于学校的学科类别、学术或教学地位,朝着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一流高等院校而努力,这种积极性应当肯定。但高校不仅需要学科定位,更需要体现自身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此,加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就要认真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学校定位、培养目标等重大问题,真正明确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要怎样建设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重大问题,并使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相一致[4]。
2.加强硬件建设,创建物质文化
高校的硬件建设不仅是办学的条件和基础,也是物质文化的载体和校园文化的外在标记。在抓硬件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学校性质、历史、办学思想、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发展方向等重要因素,通过硬件建设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成为知识的载体、无声的教材,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3.完善规章制度,注重人文熏陶
高校的规章制度大都是为保障师生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经过一定的程序而制定的。高校的制度文化不仅仅包括师生必须遵守的硬性规章制度,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学生培养方式以及师生道德规范、礼仪习惯等柔性规章制度。因此,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增加其中人文熏陶的内容,使制度精髓内化为师生的自觉习惯,不断提升全体师生的整体素质,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
4.塑造良好风气,培育大学精神
大学风气、大学精神是一所高等院校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精神风貌。高等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注重良好校风的养成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校在“三育人”的实践中,要努力提升教职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要着力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
5.强化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用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高尚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要下大力气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日常学生管理,使良好的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三是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实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服务奉献意识,树立实践出真知思想;四是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他们感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五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5]。
6.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校园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情况下,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武装党员师生的头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三育人”活动。通过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管理育人,提高师生的自觉意识,形成优良作风;通过服务育人,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三是教风、学风建设。要特别注重有关“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日常的言谈举止,也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四是建设优秀网络文化。用先进的思想、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给大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五是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处的作用,抓住各种节日、纪念日和承担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契机,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熏陶,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六是完善“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磨炼意志,提高素质,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主人翁意识。
总之,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当前,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领导集体都应进一步提高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认真总结建设经验,切实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把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1] 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04,(9).
[2] 眭依凡.大学与“大学文化”[J].求是,2004,(4).
[3] 何独明.大学校园文化概论[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 清华大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N].光明日报,2007-05-03.
[5] 田建国.大学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