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高校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11-08-15 00:42:55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人才观贫困生马克思主义

贺 荣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教育培养成本的机制已逐步形成.1997年高校全面实行“并轨”制度,1999年起高校全面扩招.随之而来的是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整体就业环境严峻.由此出现贫困大学生的总体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他们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直备受关注,高校对于贫困生资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忽视了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而高校中不恰当的资助不但不能使贫困生早日成才,而且容易使他们养成依赖心理,这与高校的育人宗旨是背道而驰的.贫困大学生经济、就业、家庭和学习的压力都大于一般学生,再加之受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影响,对贫困大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学教育阶段是个人成才的关键阶段,对个人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各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尝试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指导,专门针对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绝大多数高校几乎没有起步.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指导思想,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职业意识、生涯规划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时下高校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1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人才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总的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建立在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的人才观,是人民性、实践性和现实性有机统一的人才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人才观.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才是社会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素质和行为必须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并始终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坚持和贯彻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1.2 应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意义

科学的人才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继承与发展.科学人才观,是对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育才聚才用才所必须坚持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科学观念和正确态度.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指导人才工作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动态统一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才理论,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某种特定才能或创造能力的现实个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对人才特征的界定引发我们关于当代大学生人才观的深思:那就是我们的当代大学生只有懂得尊重历史发展规律、自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在这一点上,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乃至国家社会稳定的工作.其中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设计时,应该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和内容要求进行,并重点注意实施策略的制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立、策略实施、反馈修正等五个环节.

2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任务和意义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个体找到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成为社会、国家的栋梁之才,这在某种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相照应.

2.2 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依据对个体素质的全面评量,设定个体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的具体步骤,其主要面临的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1)确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目标既代表着个人的理想追求,也指引着个人行动的方向.因此,设定具体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不及时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关键和最核心的任务.

(2)制定职业发展的策略.确定目标之后,就要考虑如何达成目标.此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当然,根据个体的差异,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一步到位型,针对现有条件下可以马上利用资源实现的;2)多步趋近型,对于那些目前无法实现的目标,先选择一个与目标相对接近的职业,然后逐步趋近,以达到理想目标;3)从业期待型,在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目标,也没有相近职业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先选择一个职业投入工作等待机会,再实现自己理想目标.

(3)明确具体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设计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必要条件,职业发展路径需要贯穿人的一生.

1.3 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

(1)科学规划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科学规划可以提升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智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性的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点,挖掘潜在的能力,是自己的人格不断完善,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3)科学规划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大学生个体的能力与素质具有普遍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了学生职业和个人能力匹配,更易做到人尽其才,节约了社会人力资本.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通过职业生涯的教育,学生的就业观念更为现实,就业手段更为丰富,这些将大大促进就业率的提高,有力的缓解了社会就业问题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继续背负着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是将之转化成人力资源的优势,对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从新一代的年轻力量着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起来,正确的应用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深刻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内涵.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既要形成人人都可成才的局面,又要重点培养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要求的高层次人才,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使我国的人才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 贫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3.1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贫困生就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近年来,大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百万大学生们正面临残酷的就业竞争,“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艰苦的群体,极可能沦为新的社会底层”.

3.2 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贫困大学生找工作困难

近年来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化,不断攀升的求职成本成为摆在贫困大学生面前难以跨越的门槛.就业过程中,从简历制作、通信邮递、形象包装,到门票、车票、食宿等,每一项活动都要一笔不小的开支.难以支付的求职成本使大部分贫困毕业生望而却步,从而丧失了许多本可以获得的就业机会.就业信息渠道贫乏,是目前贫困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占33%;而就业视野不开阔,过于自卑,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造成贫困毕业生就业难、上岗后难稳定的几个主要因素.

3.3 综合素质欠缺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由于家庭背景和传统教育经历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在计算机、外语、文体艺术等方面的能力缺乏培养.大学期间,他们在动手能力、语言表达、组织策划、社交礼仪、实践创新等方面普遍弱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而上述能力正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所看重的综合素质标准,因此贫困大学生在竞争的就业市场中明显处于劣势.

3.4 不良就业心态加剧了择业的困难

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然而走进象牙塔,面对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他们感到困惑.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受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中蕴含着许多人为因素,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能力一般的同学凭借优越的家庭背景却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面对不公平的竞争现实,不少贫困生表现出气馁和无奈,甚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经济上的拮据直接影响了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出现,引发了自卑、压抑、紧张、焦躁、消极、嫉妒、仇富等心理障碍,往往导致贫困生的心理负担过重,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心态.

3.5 自我认识不足导致就业期望值过高

对刚毕业的贫困生而言,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因此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往往书生气过浓,喜欢钻牛角尖,缺少理性的眼光和辨证的思考.在自我评价上,有的贫困生或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或不从实际出发夸夸其谈,在选择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

4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更加突出.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确保国家安定团结的重大“民生”.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贫困学生实际,将就业理念贯穿到贫困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全部过程.就业指导是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生涯发展教育,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而不能仅仅只关注给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激发贫困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他们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以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总而言之,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高校更应该重视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就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贫困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做好职业的定位,确定职业目标.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有效实施,必将有利于他们明确目标,实现自我,在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指导,对贫困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帮助广大高校贫困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定位自己的职业人生,克服或摆脱各种心理障碍或现实困境的制约,为自己的职业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整个社会、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08-26.

[3]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 http://www.myjob.edu.cn

[4] 付春生.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J].学术论坛,2010,(10):20 -23.

猜你喜欢
人才观贫困生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龚自珍的人才观
学习月刊(2015年23期)2015-07-09 05:42:08
以多元人才观为引导,深化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中国火炬(2014年9期)2014-07-25 10:23:07
欧阳修人才观的是与非
法人(2014年5期)2014-02-27 10:45:02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10期)2012-07-25 1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