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义
(山西新三公路桥梁建设养护有限公司)
(1)垫层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垫层部分的标高和平整度,影响基层的厚度和平整度。在二级公路中垫层(底基层)的标高允许偏差是+5 mm,-20 mm,平整度要求是15 mm,在韩郭公路中,基层设计厚度为200 mm,松铺系数为1.3,松铺厚度为260 mm,如垫层局部低20 mm,那么基层铺筑时必须找平,则出现松铺厚度为280 mm,压实厚度为(280÷1.3)=215 mm,比设计厚度200 mm多出15 mm,比设计的标高仍低5 mm,如垫层局部高20 mm,那么基层铺筑时必须找平,则出现松铺厚度为240 mm,压实厚度为(240÷1.3)=185 mm,比设计厚度200 mm少15 mm,比设计的标高仍高5 mm,虽然是这样,基层的厚度很难准确掌握。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垫层施工采用10 m标钎挂线,平地机找平,成型垫层表面的平整度和标高的偏差范围合格率都不是太高,一般80%左右的合格率即可通过,这之中存在着超
出标高偏差20 mm,平整度15 mm的部位。超出标准的垫层部位,在基层施工进行标高的调整找平时,即有可能保证不了基层的厚度和平整度,所以垫层的标高和平整度对基层及整体路面结构的平整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基层对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基层多用平地机摊铺整平,所以存在有“基层不平面层调,下层不平上层找”的老方法,在二级公路中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标高允许偏差是+5 mm,-15 mm,平整度要求是12 mm,如基层局部低15 mm,在面层铺筑时找平,则压实后仍会有15-(15÷1.2)=2.5 mm的不平(1.2为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基层的标高和平整度的合格率一般达到80%左右即可通过检查,存在有超出这个范围(15 mm)的部位,使面层的不平整程度增加。所以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对基层的平整度要加强控制。
(1)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
摊铺机是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其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匀、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
(2)碾压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都对平整度有着重大影响。
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都对平整度有着重大影响:①压路机型号的选择: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平整度。压路机初压吨位过重也会使刚摊铺好的路面产生推挤变形。②碾压温度: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③碾压速度: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
(3)接缝处理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接缝处理不好易产生接缝处凹凸不平,或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的病害。①纵向接缝,两条摊铺带相接处,须有搭接,以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厚度。搭接施工有冷接茬和热接茬两种。冷接茬指新摊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搭接。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档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喷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5~10 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然后进行碾压。应注意新摊铺带必须与前一条摊铺带的松铺厚度相同。热接茬是在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时采用的。此时两条毗邻摊铺带的混合料都还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纵向接茬易于处理,连接强度好。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 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跨缝碾压。纵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同时碾压新铺混合料10~15 cm,然后碾压新铺混合料,同时跨过已压实路面10~15 cm,将接缝碾压密实。②横向接缝,摊铺起步时关闭找平仪,使摊铺厚度均匀稳定,保证接缝部位平整。横向接缝进行横向碾压时压路机主要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约20 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面层上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
(1)座落在软地基的路基应按设计规定进行严格的技术处理,防止路基下沉。
(2)填筑材料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控制压实密度标准,特别要防止使用过大的孤石、片石材料填筑路基。
(3)普通细料(如砂、土、粉煤灰等)填筑路基要做到每层厚度均匀一致,压实度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1)增设桥头搭板,作为桥台和路基路面的过渡段,减小桥台和台后路基路面的高差。
(2)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强台后路基尽量减小沉降。
总之,路面平整度是路面质量综合性指标,要想有一个好的路面平整度,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1] 范智杰,庞创.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
[2]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S].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赵利山.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