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望,朱礼耕,曾志刚
(双峰县农村能源环保办公室,湖南 双峰 417700)
农村沼气建设能促进节能减排,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笔者对双峰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进行了研究。
双峰县历来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全县现有户用沼气池11 782口,联户和小区沼气工程213处,大中型沼气工程6处,沼气池的使用率达92%,效益非常显著。
农村沼气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座8 m3的沼气池,年产气380~450 m3,年可节支燃料费约800元;施用沼肥种植农作物,每年可节省化肥、农药等开支约500元,两项合计户均年节支约1 300元。全县1.18万沼气用户,年节支总量达1 534万元。同时,沼气建设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增加畜禽养殖收入。优质沼肥施用于农作物及瓜果菜,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种植业收入。
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少了农村生活环境的污染,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三是有效地治理了农业面源污染,大中型沼气的工程建设实现了粪便污水减量化、资源化,促进了循环农业的发展。
农村沼气建设的生态效益极为显著。一是促进节能减排。沼气替代常规燃料,全县每年生产的沼气达600万m3,折合标煤0.45万 t,年减排CO21.5万t,减排SO2105.3 t。二是增加肥源,改良土壤。沼气发酵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经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年生产沼气肥30万t左右,不仅能大大减少化肥的用量,而且能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健康水平。通过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紧密结合,建立“猪-沼-粮”、“ 猪-沼-菜”、“猪-沼-渔”、“猪-沼-果”等多层次的生态模式建设,促进生态种养业的发展。四是降低森林消耗,减少水土流失。使用沼气,按户年均节柴5.4 t计,相当于6 670m2林木年生长量。全县1.18万口沼气池,相当于保护林木7 867万m2。
双峰县农村户用沼气虽已达1.18万户,但仍存在占有率不高、发展速度减缓、后续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影响了建设的深化和效益的发挥。
湖南省高度重视沼气建设,连续几年将沼气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但部分基层单位认识不足。有的只管建设数量,不管建后使用;有的认为能源危机在农村表现不强烈,群众发动工作难度大,既无配套工作经费,又难以体现政绩,所以没有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落实不到位。
农村沼气建设,从1997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 68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入980万元,占总投资的26.6%。但近年来双峰县由于财政基础薄弱,沼气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从2002年至今,沼气建设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涨价近一倍,目前单池建设需要4 000元左右,“一池三改”需要6 000元左右,虽然国家对沼气建池的补助逐年增加,但农民需要投入的资金量仍很大,筹集有困难,且资金回收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是制约双峰县沼气发展的瓶颈。
双峰县农村沼气服务网点虽已初步建立,但经营模式和运转方式还不够完善。沼气用户希望得到无偿服务,但服务网点既缺少必要的运转经费又缺乏服务技术和专用器材设备,有些网点甚至形同虚设。由于后续服务跟不上,严重影响了沼气建设效益的发挥。
双峰县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粪便,近几年农村养殖业已逐渐向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散养户不断减少,已有部分沼气用户缺乏原料,要到养殖场购运粪便。而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日趋老、弱、幼,难以承受沼气原料的购运和沼气池进出料的劳动强度,影响沼气效益的发挥。
农村沼气建设是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乡村年度考核内容。同时要通过会议、电视、技术培训、宣传资料、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对沼气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建池的积极性,普及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部门齐心协力、真诚协作,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在政策、资金、人力、物力、项目上进行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搞好农村沼气建设。
国家对农村沼气建设非常重视,投资逐年增加。要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县级地方财政要增加投入,把沼气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要通过多渠道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池补助标准,减轻农户资金投入压力,调动农户建池积极性,同时安排适量的工作经费,促进农村沼气的稳步发展。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沼气持续利用、发挥最佳效益的保障。首先,抓好村级服务网点的建设,每个项目村配备一名取得国家职业鉴定资格的沼气生产工,以满足当地建池农户的需要。其次,巩固完善乡镇沼气服务站,达到“有人员、有场地、有服务电话、有维修工具、有服务设备、有交通工具、有配件供应”的“七有”标准,为广大沼气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农村沼气建设是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必须加强3个层次的技术培训,一是培训县、乡镇、村级的沼气管理人员;二是培训认证沼气生产工;三是培训沼气用户,普及沼气知识,实现沼气池使用率达95%以上,无任何安全事故的目标。
根据村民的居住现状、养殖状况、群众意愿和综合设备条件,建议由过去的单一户用沼气项目向联户沼气项目、养殖小区沼气项目转换,向大中型沼气项目转移。同时推广秸秆发酵沼气技术,采取由村服务网点调剂发酵原料和使用专用机械帮助沼气用户,解决进出料困难问题,以保障已建沼气池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沼气效益。
[1] 李小林,陈 勇,赵彩宏,等.强抓“两大”工程力促“两型”建设——娄底市农村能源与环保工程建设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9,(8):165-166.
[2] 郭肖颖,朱丽君,李布青.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J]. 安徽农业科 学,2010,(18):9922-9923,9929.
[3]汪家贵.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关于我市农村沼气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江东论坛,2010,(2):27-29.
[4] 尚永芳,杨林贵.沼气在设施农业建设中的综合作用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1):43.
[5]卜静波.沼气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岳阳县西冲养殖场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07,(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