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以河南省郏县堂街镇临沣寨为例

2011-08-15 00:52王云娜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名村古村落规划

王云娜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

1 临沣寨古村落特色分析

1.1 总体评价

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在郏县县城东南约12 km处,距离平顶山市市区约20 km。东临襄城县,南接宝丰县、平顶山市市区,西北与汝州市、禹州市相邻,是历史上通往洛阳、南阳、许昌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临沣寨的最初村寨建筑格局可能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寨堡的典型代表,其平面呈椭圆型,总占地大约7万m2。现存的红石围砌的寨墙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迄今已有149 a历史。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叫“红石寨”或“红石古寨”。2005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国家级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

1.2 特色要素分析

临沣寨作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寨内有众多特色要素,包括布局完整的明清建筑一百余座、寨墙、寨河、寨门、祠堂、寺庙、井、桥、墓葬、古树等一应俱全,为中原地区少有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村落。

对临沣寨特色的进一步认识可以从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角度进行探讨。水平结构由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条主街,呈“十”字形道路交通构成,其中纵向交通主要有南、北大街,横向交通主要有东街、中街和西街,大街之间还有一些胡同。这些纵横向的道路系统结构,将寨内的民居划为大小不同的组团,从而使寨内的空间有了封闭与开敞的对比,也起到一定的防火和排水分区的作用。寨内以纵向交通为主的道路系统结构,便于布置座北朝南的住宅院落,是该地区常见的村落街道布置形式,也是平原地区常见的道路系统。

垂直结构由寨墙、寨河、寨门、民居建筑、祠堂、寺庙、古树等各类物质景观构成临沣寨结构上的完整性与视觉上的统一感。

临沣寨现存寨墙,周长约1 100 m、高6 m,宽3~5 m,有城垛800个。寨墙内为占地面积约7万m2的居住用地,寨墙外是属于村内居民的农田。寨墙平面呈东北至西南略长,设有东、西、南三个寨门,按八卦的三个方向设置,其中西寨门取名“临沣”,东寨门取名“溥滨”,南寨门取名“来薰”。每个寨门上都有灭火水槽,还有用于对外射击的高低不等的枪眼。寨墙外是绕寨一周长达1 500 m的护寨河,最初护寨河宽15 m、深4 m,而今的护寨河宽仍有10 m左右,深约2 m。在古代,护寨河与红石寨墙一起共同构成一道坚固的防御体系,具有防御战乱和洪水的功能。

临沣寨的民居建筑从明至清,在时代上没有缺环,它们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村落中,填补了中国古建筑在村寨方面的空白。现存有红石砌筑的明代建筑1栋3间,清代建筑100余栋400多间。这些明清建筑多为硬山式单层或两层青瓦房,是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建筑,所有的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而建,坐北朝南,冬暖夏凉。与古老的红石寨墙一起构成独特的建筑景观。寨内除以民居为主的居民建筑外,在寨内外还分布有寺庙、祠堂、学塾、店铺等一些公共建筑,使村落的居住功能更加完善,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2 临沣寨古村落保护中面临的挑战

2.1 年久失修、缺乏资金造成的古寨破坏

资金问题一直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临沣寨的保护中,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古村落保护的首要问题。在寨内由于遗存数量众多的古建筑,如古寨墙、古寨河、古街道,这些古建筑都亟待修缮与整理,所需资金数量巨大,政府及相关部门很难在短期内筹集到位,很多保护规划工作无法开展实施。作为农业大县,郏县并无太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开发临沣寨,为了筹集资金,临沣寨所在的堂街镇政府领导也多次到南方招商引资,但因为临沣寨此前并无名气,招商十分困难,开发进展不大。

在临沣寨,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寨墙,也在经历着一定程度的破坏。村民为了出入的方便,在寨墙的东北角挖了一缺口,破坏了寨墙的整体性,而这一段的寨墙,也明显比别的地方低了很多。在寨内,由于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要求,在无法得到合理解决的条件下,只能撤掉了老房子,修建了一些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新建筑。虽然在一些新建民居的过程中,有的也自觉的保存了传统特色,采取建造砖木脊坡式的瓦房建筑,但是在建筑的细部处理上仍有不协调的装饰出现的建筑,例如在大门上采取了白色瓷砖的面材,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

2.2 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临沣寨之所以能够将较完整的明清风貌保留至今,也说明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展的相对滞后,这必然带来了传统民居质量的老化,基础设施的陈旧,居住状况的恶化等问题。在临沣寨,寨内基础设施的简陋带来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脏、乱、差”。目前,寨内的道路仍然多为泥土路面,给排水设施严重缺乏(65%的居民没有排水设施),雨污合流,虽然寨内基本达到了户户通自来水、电话、电网、有线电视,但电网设施较差,乱拉、乱建现象严重,安全性较差,有的居民仍然沿用过去的灶台和水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当地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要求迫切,而当地政府片面地强调古村落的保护,又缺乏足够的资金,造成大量原有居民的外流(特别是年轻人),现有寨内的居民多是年长者,大都按照过去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墙上挂着凌乱的玉米棒,农具、生活用具散乱地或挂在墙上或堆在地上,生活垃圾和污水被随意处置。还有很多传统民居由于常年无人打扫整理,蛛网遍布,烟熏火燎,室内物什摆放得杂乱无章。

2.3 认识不足,保护规划工作相对滞后

在临沣寨,由于居民与领导的保护开发意识不强,村落的整体保护规划仍处于初始阶段。自2005年成为历史文化名村后,由于经费所限,没有编制及时的保护规划,在寨子的整治和建设中缺乏必要的依据,整个村落处于居民自发的发展、保护状态,使村落的空间聚落结构已落后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限制了村落的发展。

3 临沣寨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探讨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涉及生态原则,诸如多样性、相互依存以及适当规模的开发等,历史建筑、人居环境的保护是依从自然而不是背离自然的保护,应把对自然的损害降到最小,并且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它要求在保护规划中对相互竞争的诸要素——社会、经济、资源及环境等进行平衡。为使临沣寨的古村落保护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并保持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必须寻求一条具有可行性、时代性、前瞻性的古村落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做好整体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村是包含历史环境、空间格局、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方面的统一整体,保护规划中要保护风貌、格局、肌理、形态的完整性。临沣寨独特的古村落,古民居形式以及鲜有的红石建筑,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临沣寨所具有的文物环境和传统街区,对研究中原地域文化和建筑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临沣寨的保护规划应做好整体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护临沣寨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建立以临沣寨为保护的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寨子的空间格局与形态、水体体系、街巷肌理、建筑群体环境、传统建筑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严格保护历史形成的村落、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构成风貌的各种组成要素。

从要素单元来看,除了寨墙和寨河外,明清时期的街巷、民居、祠堂、寺庙以及朱氏三兄弟的三处宅院在全国都具有独特性。古老的寨墙首先给人一种神秘感,墙外的神秘与墙内的真实感结合起来,给人一种强烈的文化感受,进而逐步了解明清时期北方居民的生活特色与文化成就。因此在做整体保护规划中,对道路改造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村寨形态特征的历史与现状,维持原有的道路格局,不能采用大拆大建,拓宽取直的习惯做法,维护好寨内的古村落风貌和街巷空间的宜人尺度。对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设计,其材料、色彩、形式、尺度都要严格控制。而作为保存相对比较完好的朱氏三兄弟的三处宅院,可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另外,考虑到寨内历史建筑、传统居民、基础设施的维修、改建任务繁重,可设立村寨保护、管理、审批的专门机构,对居民改造居住环境条件的行为要积极引导,使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避免由于居民盲目改、扩建破坏寨内风貌的整体性和延续性。

3.2 做好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

临沣寨做为河南省唯一的历史文化名村,虽然景观独特、拥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生态,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真正得到开发。与其他历史文化名村相比,每年都只有零零星星的游客来参观,大多也仅局限于一些专家的研究考察或河南省省内的游客,造成景区的旅游收入基本为零。为此,应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增加资金来源。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可编制临沣古寨旅游发展详细规划,从而指导旅游开发,加强古寨旧有风貌和水系的保护,建设国内知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使临沣古寨成为平顶山旅游的一大品牌。

旅游规划要有多项基础配套设施。首先,需对寨内的古寨墙、寨门、祠堂、关帝庙等特色要素做好保护修复,针对一些古民居年久失修面临倒塌的危险状况,主管政府部门应与村委会及村民共同合作投入一定资金进行修缮保护。逐步实现村落功能由居住功能向游览、接待和文化展示功能的转变。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废弃房屋作为旅游接待设施进行修复利用。深入挖掘、有效展示地域文化,适度整治村容村貌,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强调村民参与,提高当地人的旅游开发意识,建设和谐的旅游景区。保护寨外的千亩芦苇湿地,恢复湿地景观,做足水上观光文章。改革投资体制,吸纳财力雄厚的企业参与临沣古寨的旅游开发。对寨内外分布的一些寺庙、祠堂、学塾、店铺等公共建筑,在进行修复保护的同时,可进行有效利用。寨内的苇席、苇绒鞋、苇床席等传统手工编织品,与丰富的节俗文化、庙会文化、民间文艺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作为寨内独特的旅游资源应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其次,完善交通设施,提高现有公路等级。各县城至镇的公路为二级公路,各县城至各乡公路为三级公路,要提高通向临沣寨的公路道路等级。目前通向临沣寨的交通不很方便,主要靠自驾车或者到唐街镇下车,然后步行至临沣寨。因此,可建设通向临沣寨的专用旅游公路,并开通平顶山市区至临沣寨的旅游班车。另外,为适应自驾车旅游的发展,将旅游交通道路指示、标识系统建设纳入全市交通规划中,逐步完善交通标识。同时,抓紧旅游公路沿线的生态建设和治理,特别要尽快完成高速公路绿化工程,改善行、游环境。在平顶山市范围内,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干,进一步完善平顶山市的路网体系。配合河南省高速公路网建设,积极开通平顶山现有高等级公路与过境高速公路之间的连接线。以高速公路网为依托,建立与郑州、洛阳、南阳、许昌、漯河等周边城市密切的交通联系,使上述城市到临沣寨景区的时间在2 h以内。同时,要充分利用与郑州和洛阳两个旅游强市相接壤、旅游资源互补性、关联性强的优势,加强与两市的旅游协作,拓展临沣寨的旅游发展空间,提高临沣寨的知名度,使古村落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健康发展。

4 结语

临沣寨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临沣寨景观的连续性、寨内众多的明清历史建筑、传统风貌以及街巷形态,是延续历史文脉,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临沣寨历史古村落的保护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做好整体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使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获得平衡。

[1] 刘书芳.两处老门楼的比较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1):5-8.

[2] 刘书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D].郑州:河南大学,2008.

[3] 郑东军,吕军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探微[J].中原文物,2006(5):80-84.

[4] 王瑾瑜,王云娜.历史文化名村传统特色景观构成要素探析-以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308-309.

[5]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名村古村落规划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培中古村落文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