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表象
——《你所爱的都将被带走》

2011-08-15 00:49邓志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尔菲史蒂芬加缪

邓志超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死亡的表象
——《你所爱的都将被带走》

邓志超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本文通过对史蒂芬•金 短篇小说《你所爱的都将被带走》文本与内涵的细读,剖析了其主旨与加缪哲学思想的暗合之处,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品广为流行的原因。

史蒂芬•金;死亡;加缪;流行小说

死亡,各种文体中永恒的主题。现代的通俗小说一般着力表现的都是濒死者在达到死亡的临界点时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表现,或者对死亡情景的细致入微的描绘,以血腥或者对生命的殒落的煽情再现来博得别人的注意。而在史蒂芬•金 的这篇短篇小说中,没有一个人死,没有任何血腥的场面,却如实的再现了在面临死亡时人内心复杂的感情纠葛,把人类对生的不舍,对死的恐惧都用一种冷静的笔触现于纸端。

这是一个情节异常简单的故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患了肺癌并且有着收集各种涂鸦嗜好的中年销售阿尔菲,想在一间廉价的公路旅馆里结束自己的生命。想,并且仅仅局限于想,这便是这个故事的绝妙之处。

文章中的主线是阿尔菲的宝贝,他生存下去的全部动力——他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穿州过省,各个所到之处所见的涂鸦。但仅仅是一下带过,而并未详细叙述,充分勾起了读者的兴趣。突然,一句奇怪的话冒出来了:“His samples were in the trunk, but he wouldn’t need them tonight.No,not tonight, not at all.”(他的商品样品还在车尾箱里,但他今晚用不着了。不,不单是今晚,以后永远也用不着了。)如同白开水一般的文字,说家常般呈现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但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却一下子被打开了,无数的可能性在这句简单的叙述之后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但是,史蒂芬却很有耐心,描述起主角的工作来。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我们知道了阿尔菲是销售速食食品的推销员,他拥有极强的想象力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只是看着一座农家的小楼,就使他对那家住户的生活细节浮想联翩,甚至包括他如何去向这个家庭推销自己公司产品的场景。在这些叙述中,本文的标题“All that you love will be carried away”(你所爱的都将被带走)第一次出现了,而且是在他无意识的思考中,与上下文并没有紧密的联系。这标题是出现在高速公路旁的休息区的上的一句宣传用语,本意表示的可能是司机超速驾驶会带来的恶果。这种记忆碎片的浮现证明这个句子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海中。“你所爱的都将被带走”,这句话有种天人永隔的悲壮,但深思之下却会发现有两种意思:第一种就是“你”所爱的人被带走,“你”继续生活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与你所不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第二种则是“你”被带离熟悉的生活环境,而再也见不到所爱的人,永远孤独的生活下去。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是以人的死亡来实现的,这种耐人寻味的句子将会吸引着读者继续看下去。

“Freezing.Standing here and freezing.”(彻骨的寒冷,站在那里感受到彻骨的寒冷)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出现在主角想象如何向农家小楼里的住客推销食品之后。本来他想象的是生活幸福美满的一家其乐融融的过着夜间的休闲生活,而他则进去推销。人在想象美好事物的时候,心明明会变得温暖,而他却突然感觉到彻骨的寒意,这喻示着他对这种美好情景的向往和对于失去这份美好的深深恐惧。Freezing这个词像钉子一样把主角钉在那里,单凭外面的寒风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只有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由恐惧所转化成的绝望才有如此的效果。

阿尔菲并不能像古希腊英雄一般站在死亡之上以一种从容、宽松的心境看待生死,也没有像近代欧洲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那样在死亡之下以一种极其沉重的“严肃”态度仰视生死。他选择的是以一种近似于荒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死,他两次把枪放进自己的嘴巴,却又两次放下,原因很离奇,一次是要提醒家人按时带宠物去看病,另一次是想自己的笔记本应该怎么处理;而这两次过后,他又决定把自己的生死交给远方农家小楼的灯光。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无限空间之永恒寂寞使我颤栗。”阿尔菲所处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在整个故事中他接触的人只有给他钥匙的旅馆接待员,和他对话过的人只有他自己——通过家中的自动答录机听到的是他自己的声音。而外面的狂风暴雪,房间内部似乎凝固了的时间,都把他与整个世界隔离开来。在这样的一个的环境底下,他不断的拷问自己:究竟要不要死。身患绝症,工作卑微,完全看不到光明的未来,这些让他只能选择死。而对家人的留恋,对自己平庸生活的不甘心(想创作一本书,完成自己的心愿),又让他不舍得离开人世。关键是这种dilemma(进退两难的困境)只是在他的内心天人交战,他的家人应该是完全不知情,在平静的外表之下,他内心的暗涌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死亡之后的无数种可能性被他考虑的十分透彻,但是再透彻又有多透彻呢?当他思考到生存的意义这一层面的时候,已经注定会陷落于上帝的陷阱——人类永远无法理解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的玄奥。阿尔菲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内心,缠绕着他的是一种巨大的无力感。

[1] 史蒂芬•金.世事无常[M].刘宏,周涛,译.珠海出版社,2004.

[2] 史蒂芬•金.抚摸恐怖——我的创作生涯[M].曾静瑶,高美龄,译.珠海出版社.

[3]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刘琼歌,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Representation of Death——All that you love will be carried away

DENG Zhi-chao

This thesis aims to deliberate Stephen King's short novel—All that you love will be carried away,which mainly points out the consistency of Albert Camus' philosophy.Furthermore, the popularity of Stephen King's novel is also discussed.

Stephen King, death, Albert Camus, popular novel

I106

A

1008-7427(2011)04-0081-02

2011-02-25

“阿尔菲把手甩起来准备把笔记本扔出去,却又把手放下了。他真的很不想这么做,这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底线吧。但现在的情况很不妙。他又一次举起手臂,但却又一次把手放了下来。在忧伤和犹豫中,他的眼泪滑落下来,自己却茫然不觉。风在他四周呼啸而过,奔向四方。他深知自己不想再继续这样活下去了,一天也不想多活了。他也知道朝自己的嘴里开一枪是一种比在生活上做任何改变都容易的解决办法。远比写一本可能没几个人(有一个就不错了)读的书容易多了。他再一次举起手臂,勾起握着笔记本的手置于耳后,摆出一个好像棒球投手准备投出快速球的姿势,然后就这么站着。一个念头从他脑子里冒了出来:他将会数到60,如果在数数间,农家房子的灯火亮了起来,那他就会试着去写这本书。”在这段话里,“He hated to let it go, that was the truth of it.”是一个双关语,并不单单指笔记本,还代表了他的生命。他做不到像披头士乐队所唱的“Let it be”(顺其自然),但又不甘愿Let it go(放手)自己的生命。朝自己的嘴里开一枪就可以解脱,看起来是一个很容易的解决方法,但是阿尔菲却一直在犹豫,他真的是想完成自己写作的梦想吗?不是的。他留恋的是自己的亲人:妻子、女儿和母亲。其实死对于死者来说并不是一种痛苦,而对于未死者才是一种真正的痛苦。死者在死亡时可能会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但是,一旦死亡来临,他便“解脱”了。而死者的家属与友人因此所产生的痛苦才是真正的撕心裂肺。死的真正痛苦,其实是留在未死者心中的。而阿尔菲则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甚至连怕因为自己笔记本里的内容太过怪异而引得人们对妻儿指指点点都考虑到了。活在世上,自己痛苦;离开世间,妻儿痛苦。他的内心实在是太痛苦了,却又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所以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户陌生人家。这种隐晦的结尾不禁让我们为了这个命运坎坷的主人公捏了一把汗。这就是史蒂芬叙述故事的能力。他的故事精致、有趣却不媚俗,而且描写的极为细致,大量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人名、地名还有物品都不经意的出现,营造了一种真实的气氛。这种真实的氛围,使读者在为阿尔菲的命运感到唏嘘的同时,不禁也会将自己代入到故事当中。

如果仔细剖析这篇小说,不难发现加缪哲学思想的影子。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写道“在一个人与自己的生活的关系中,存在着某种压倒世界上一切苦难的东西。”对这篇小说里的主人公来说,这个“压倒世界上一切苦难的东西”就是收集各处的涂鸦。在加缪看来,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是自杀问题即生命意义问题。但他却一直无意构建一个复杂思辨的哲学体系,而从来都是从“个人体验”出发。阿尔菲就被困在了一个自己所构建的迷宫里,他想反抗,想寻找出路,然而却不得其法,他唯一想到能摆脱一切身外束缚的解脱方式便是自杀。加缪否定生理上的自杀,即肉体的自杀。这是用结束生命来逃避现实生存,是种消极的无用的对抗世界的方式。即便是这个世界不值得继续活下去,但是我们也绝对找不到一种“深思熟虑的自杀”。在加缪看来,最终确定自杀的,不过是一念。加缪还否定了克尔凯郭尔式的自杀,也就是哲学上的自杀。借助宗教和上帝的庇护,而寻求安慰。这是精神上的虚妄。对这两种自杀来说,现世的荒诞性既已存在,这无疑是给在世的人们判了无期徒刑,那么选择某种“自杀”的方式,是对荒诞的反抗,是追求“幸福”的某种希望。但是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实这里问题已经很明确,不过是人、世界和荒诞三位一体的关系,其中某个被打破,那么这个关系也就不再存在。如果我们知道我们不过是荒诞之人,而从鸦片式生活的靡靡之中惊醒并且开始省视自己,如果我们已经开始为意识到某种荒诞之感开始折磨自己的话,那么加缪并没有放弃这些无所依傍的人,也并没有放弃这既定的世界。而阿尔菲同样也是,他不断的给自己希望,希望能用写书来找到人生的意义,希望能从家人的支持中找到对抗疾病的方法。加缪说过:“西西弗的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自己的事。”但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阿尔菲要做的不是对抗整个世界,而是要融入大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荒谬的世界,也许这才是史蒂芬希望大家所想象的结尾。

这种类似的主题在《世事无常》这本短篇小说集中经常出现,面对荒谬的世界,身不由己,一切由未知的力量所掌控,这便是史蒂芬•金 最经典也最擅长处理的主题。他总能在绝望中给故事加上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给原本黑暗压抑的故事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他的许多中短篇故事其实都并不恐怖,好像家喻户晓的《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个含冤入狱的律师怎样花了十几年越狱的故事;名称恐怖的《四号停尸间》,讲述了一个被蛇咬了后动弹不得,眼睁睁的看着医生差一点把自己给解剖了;《穿黑衣的男人》描写的是一个九十岁老人回忆儿时的梦魇等等,恐怖元素在这些故事里都并非支配力量,我们应当更多的关注他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对世界的思考。他的故事绝不能简单的用“恐怖”二字概况,他擅长于把人置于荒诞的境地,但每每却又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这种布局谋篇的能力令许多所谓的“主流作家”望尘莫及。对死亡主题的多样表现手法,加上擅长将恐怖的场景投射在普通的社区中的写作技巧,还有对人类处境的积极思考,使史蒂芬的作品广受欢迎。

猜你喜欢
尔菲史蒂芬加缪
阿尔菲出走记
This Beautiful Fantastic
给善良一次机会
美男子与女儿乱伦生子双双被捕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秋是第二个春
英国狗狗球技高超 堪称犬中“罗纳尔多”
加缪的眼神、西装和香烟
漫画
历史证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