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之方法研究

2011-08-15 00:52刘丽敏董亚娟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交际

刘丽敏,张 虹,董亚娟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之方法研究

刘丽敏1,张 虹2,董亚娟1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英语学习不仅包括字词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文化层面的学习。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只是强调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最终会阻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英语教学中穿插、渗透中国文化,充分发挥其对英语语言文化学习的正迁移作用,才能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成效。

中国文化;英语学习;正迁移

经济的全球化使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更加明显,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现象愈加突出,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也变得愈加重要。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过分夸大了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作用,过于侧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素养降低,妨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国文化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和丰富的英语文化的同时提高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中国英语语教学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

迁移(transfer)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由于目标语与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已有知识对新学知识有帮助,就是正迁移;相反,如果已有知识对新学知识有负作用,就是负迁移。随着交际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建立在目的语文化认知和应用基础上的交际能力被确立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1]交际能力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的,其核心内容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际训练。[2]20世纪80年代初,Canale和Swain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交际能力的概念。[3]此后,英语教育中应该包括目的语社会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界广泛接受的观点。我国学者胡文仲、束定芳等对英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均有论述。[4、5]束定芳、庄智象曾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英语学习者,其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6]蒋惠英、陈维维,肖淑云等都对此做了研究,提出在英语语言与文化学习中,要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使其发挥更大的正迁移作用。[7、8、]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西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被国人所熟知,尤其是英语学习者,因此,他们的西方文化知识并不欠缺,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却少的可怜。所以,尽管从语言层次进行日常交际并没有问题,但一旦涉及到文化部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最终妨碍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让他们了解多种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母语文化。所以,课题组认为,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去研究在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中穿插、渗透中国文化,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此项调查选择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和受试对象。首先,对高考中英语学科成绩高,汉语成绩偏低和汉语基础较好,但英语水平偏低的学生作过追踪调查比较,尤其是在阅读、翻译和写作方面的差异。之后课题组成员对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知识水平进行调查,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地理风土人情,日常交际规范以及民族信仰等,从学生那里了解目前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讲授英语国家文化过程中穿插中国文化的比例及穿插方式。然后整理分析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于自己班英语课堂的评价与自己除了语言知识之外的中西文化需求,撰写相关论文。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受试班级的精读、翻译、写作和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研究并实践利用中国文化的正迁移作用的方法。试验结束后,总结得出结论和方法建议,撰写相关研究成果。

三、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之方法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中英文虽然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而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就可以利用这种共通来发挥中文的正迁移作用,即良好的中国文化功底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新确立学习目标。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各文化之间的共性也更加融合。因此,英语教学工作者要改变片面强调西方文化教学的传统观念,在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共性,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中适当渗透中国文化,利用中国文化的正迁移作用去学习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的精髓,从而帮助学习者建立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克服盲目崇洋的自卑心态或狭隘的民族主义。其次,英语学习者要调整自己单纯为了应试或找工作而学习英语的动机,意识到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不忘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中西文化交流。

(二)对比教学,强化母语意识。

恩格斯认为,学习者只有将母语同其他语言对比时,才能真正懂得所学的语言。同样,第二语言与文化的学习也应该是在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中进行的。因为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的氛围中,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有着基本的了解,而且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英文和中文作对比,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是可行的。比如我们在介绍西方的“愧疚”文化(guilty culture)时,就可以跟中国的“面子”文化(face culture)做对比,这种用英语表述学习者所了解的中国文化的方式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在扩充词汇量,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从新的维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而且在跨文化交际中知道如何用英文去传播中国文化。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表明,虽然英语学习者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基本认识,但大多数是零散的、感性地了解,不像他们之前学的英语国家文化那么有系统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在涉及英语国家文化时适时地和中国文化进行比读,以帮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比如谈到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时,就应该跟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做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两者的差异,从而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起到指导作用。正如刘润清在《论大学英语教学》一书中说的那样,“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9]

课题组的调研表明,现行的英语教材大多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背景,对中国的文化介绍和对比研究很少,尤为欠缺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述本土文化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语言材料中适时增加一些中英文化对比的内容,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中外文化对比或外国人士介绍和评价我国文化的文章作为补充阅读材料,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多维度地感知中国文化,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全面、系统地了解中英的文化差异,从而避免在交往过程中出现失误,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中英结合,实行“双语”教育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直接与外国人交流或从事翻译工作。笔译和口译都离不开英语与中文的相互转换,体会源语的意思,用恰当中文再现出来,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也要学好中文,有很高的中国文化素养。对于非常实用的英语写作,也是如此。很多中国人都是非常自然地先用中文构思然后翻译成英文,中文的写作水平会直接影响或促进英文的写作水平。课题组走访了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英语教师和留学生,又与本校外籍教师进行了座谈,发现外国人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十分感兴趣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用中英双语适当引入以上内容的介绍,并给出相关词汇和地道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尤其是翻译课和写作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一直重视英译汉和直接用英文思考的传统做法,切实考虑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开始意识到中译英的重要性,加强中国文化的介绍与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语表达中国文化及社会现象的语言技能。另外,英语学习者所能接触到的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内容的报刊书籍非常有限,这也客观上影响到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相关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应多鼓励学生阅读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中英文著作,英语方面的有林语堂的《京华烟云》(Moment in Peiking)和丁往道的《中国文化掠影 》(Limpses of Chinese Culture)等,中文的更是不胜枚举。总之,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应该在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中有一定的呈现。因此,给英语学习者开设相关的中国文化方面的选修课或者在专业课教学中,如精读,阅读,翻译和写作课程中适时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他们阅读量的同时,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够通过词汇的学习解决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 ,保证英语、中文水平的同步提高,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双语“能力。

四、结果分析

(一)关于中国文化的渗透内容

通过课题组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与老师在文化学习必要性方面看法相同,但是在文化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整合师生观点,作出合理编排。

(二)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座谈了解到受试学生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难度较大:一是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过于感性,不够深入,二是相关词汇的缺乏。

(三)关于中西文化的掌握情况对比

大量研究认为,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与目的语语言的习得相辅相成。但问卷结果反映出目前中国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并不欠缺,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却偏低,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却不容乐观。

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向国人介绍这些文化,也要向外输出中国文化。面对当前英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对学习者的中国文化教育,注重中西文化的平衡输入,双向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英语学习者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中英两种语言与中西文化的共性决定了中国语言文化既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也是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正迁移的作用所在。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作用之方法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仍待理论上的深入和系统化。

[1]杨文秀.语能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5 -8.

[2]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J].In Pride and Holmes(ed.).Sociolinguistics[C].Harmoundsworth,UK:Penguin.

[3]Canale,M.1983.Fro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 communicative language pedagogy[J].In J.C.Richards and R.W.Schmidt(ed.).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London:Longman.

[4]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A].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束定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11-17.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蒋惠英,张杏文.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必要性[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22-124

[8]陈维维,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8):142 -143

[9]刘润清,论大学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A methodological study on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culture to English learning

LIu Li- min1,ZHANG Hong2,DONG Ya - juan1
(1.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 066004,China;2.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16,China)

English learning involves its diction and grammar as well as the awareness of culture.For English learners,the barrier of improving their communicational skills is their awareness of culture.If teachers just teach their students western cultures,and ignore the impact of Chinese culture,it will definitely hinder the students’English Proficiency.Therefore,a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of the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culture to English learning will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s in English learning.

Chinese culture;English learning;positive transfer

G319.3

A

1673-9477(2011)02-0113-03

2011-01-06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003294)

刘丽敏(1976-),女,河北深泽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学。

[责任编辑:王云江]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母语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