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教育分析与改革探讨

2011-12-26 08:43李晓丹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师建筑设计

李晓丹,史 芳,李 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系,北京100083)

中国建筑学教育分析与改革探讨

李晓丹,史 芳,李 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系,北京100083)

建筑学教育与建筑设计市场、建筑师关系密切。文章在探讨建筑设计市场、建筑师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当今建筑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措施。

建筑学教育;问题;改革创新

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自然、社会、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科学,是“广义建筑学”。中国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20世纪初,一批海外学成的学子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建筑教育制度并在中国大学中创办了建筑教育,形成了目前的建筑学专业主流教育模式。

一、建筑设计市场、建筑师现状与思考

伴随着开放的国际市场、学术环境和文化全球化现象的迅速蔓延,对建筑设计也更加要求国际化水准。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国设计市场、建筑师不得不从深层次审视自己的境遇,在夹缝中寻求发展。

从传统的匠人建造到引入西方建筑设计模式,中国建筑设计市场逐渐萌生,目前已形成具有激烈竞争和无限潜力的现代建筑设计市场。中国建筑设计市场迅猛发展,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迎来自身转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事实上,设计市场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型系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各地建筑市场发展不平衡,增加了设计市场全面分析掌握的难度。

1930年,中国第一代本土现代建筑师的出现,改变了国内设计市场由外国洋行垄断的局面。在20世纪20年代,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获头奖,证实了中国建筑师的设计实力和探索民族形式的精神[1]。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教育一段时间停滞不前,使得建筑师行列中出现断档。而且,由于中国对于居住、办公使用功能的刚性需求,加之国家在意识形态的宣传,使得建筑师一味地追求功能完善,形成形式单一的建筑物。近年来,我国举行的一些大型建筑项目的招标中,外国建筑师的方案频频取胜,中国建筑师往往都是处于弱势和配角地位,中国建筑师处境尴尬。主要问题包括:

(一)建筑师缺少全面完善的客观知识系统

建筑师应该建立全面完善的客观知识系统。而中国的建筑师很多时候过多的禁锢于建筑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建筑设计是综合而又复杂的体系。面对竞争、生存的压力,使得很多建筑师忘记“创新”,只顾“和尚念经”,缺乏创新精神。

建筑设计归根结底体现在创新上,包括形式、思想、经济与文化。建筑师需要创新,而具体的建筑市场制度,也同样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建筑设计市场,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对建筑设计人才的渴望,致使对建筑师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可以设计,而不追求高层次的。

(二)建筑设计市场定位不明确,市场机制不完善

当今的中国建筑设计市场评判系统和自身竞争力培养方面还不完善。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建筑设计市场虽然在逐步的走向世界,但在培育中国本土具有竞争力的建筑师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长远的不足。另外,个别时候我们还需要提高民族自信心,个别市场取向会认为“黄头发,蓝眼睛”才能做好设计,这是需要整个民众调整反思的。

二、中国建筑学的教育审视

(一)中国建筑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早期的建筑学教育主要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影响,以巴黎美术学院体系为主体,注重知识积累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其核心是渲染和构图练习。新中国成立后在此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院系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并借鉴苏联的建筑学教育经验,加强了工程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人才的培养基本满足当时的国家市场需要,这种状态持续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建筑学教育广泛地吸收国际上的经验,逐步改进了建筑人才的培养模式。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扩展了建筑学教育的视野,国内的建筑学教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建筑学教育仍然暴露出许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建筑学专业已成为国内应用型专业中发展最快且国际化、市场化、竞争日益强烈的专业。许多院校既有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机制已不能适应中国城市高速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成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的僵化。

1.培养定位较低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设计市场需求火热难挡,致使国内建筑院校建筑学专业数量急剧增加。但其教育教学的培养定位大多停留在培养优秀的建筑工作者层面上,这与当今中国迫切要求培养中国本土建筑大师有很大的差距。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中国建筑学教育课程设置已经模式化,基础训练大都是美术和渲染、构图练习,建筑设计课以建筑的类型来排列,先简单后复杂,面积规模依次递增[2]。这种课程体系过于固定,几乎没有提供自由度给学生,学生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个人特点去选择课程。而学生的评估成绩也以学生完成作业的图面效果为准,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建筑设计水平。

3.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中国教师教育方法大都沿用“授之以鱼”的模式,建筑学教育方式虽然有所创新,但是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缺乏教学方式的创新。处在建筑学教育的“大跃进时代”,学校院系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必然追求教学管理的高效率,各方面要求限制性较大,阻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4.沟通、交流较为闭塞

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与知名度不高,国际人才交流与师资交流明显滞,形成了国内院校与国际院校之间、国内不同地区院校之间的封闭状况,这种状况在地理区位条件相对不利的西部院校中尤其突出[3]。

5.教师评价体系单一

科研成果是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学术水平认定等方面的主要业绩考核指标,导致许多专业教师对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积极性不高,对教学环节的改革缺乏主动性,许多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过于陈日,更新与补充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体系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市场适应性与时代适应性较差。

6.难以与市场接轨

建筑师是一项要求非常全面的职业,不仅需要协调建筑相关专业的实施,而且直接面对甲方的需求,是归于服务性行业的范畴之中。在日益激烈的建筑设计市场竞争下,刚刚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不能较快地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匮乏、独立工作能力缺失和团队协作精神较弱等方面。

三、中国建筑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措施

1999年,《北京宪章》明确指出:“未来建筑事业的开拓、创造以及建筑学术的发展寄望于建筑教育的发展与新一代建筑师的成长。建筑师、建筑学生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建筑教育要重视创造性地扩大视野,建立开放的知识体系……”。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筑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措施(见表1):

表1 中国建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创新措施

(一)培养定位多元化

因材施教:既要培养优秀的建筑工作者,也要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二)优化建筑学课程设置

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构建全新的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重新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一方面,扩大建筑技术课程分量,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建筑设计,并不断更新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可增加相关领域课程,如增加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人文学等新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必修课程与自选课程,增加学生自主选则的灵活性。此外,应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调整课时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强化学生自觉学习意识,自我创造精神[4]。

2.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强化创新技能

学生评价体系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机。因此,学生评价方法可以灵活多变,只要在老师把握程度内,认定学生发挥其潜能即可。例如一个模型,一份报告,甚至是一个很出色的想法都可以。

(三)改善教师教学方法

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随着电子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放的市场与环境使得大量知识涌入眼前,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系统思考,更好地吸收与消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教学活动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导演,加强引导,答疑解惑。

(四)搭建平台,广泛交流

中国现代的建筑教育院校应当积极改革,搭建平台,加强国内外建筑设计院校之间的联系、交流,可以通过院校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使得教育模式多样化。另外,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开展讲座和建筑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建筑的热爱程度。

(五)改良教师评价体系

改良教师评定体系,将学术科研一条线单独评价,改为多元化评价体系,学术科研、教学工作、师德等多方面评价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将更多精力倾注在本科教学创新的层面上,从根本上改善建筑学教育的新思路。

(六)培养学生进入市场的综合能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与建筑发展问题,对建筑学教育的要求与日俱增、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人文素养,培养与社会实际结合更加紧密、专业与通识教育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中国建筑需要崛起,就要从根源抓起,从中国的建筑学教育抓起。中国建筑学教育需要合理、适时滴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培养独具中国特色之路。

[1]程文东建筑师成长与建筑设计市场变化之间的关系之思考.华中建筑,2007,(2):15 -16.

[2]王少伶建筑创新教育模式探索.高等建筑教育,2010,(3):12-13.

[3]卢峰基于“2+2+1”模式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思考.室内设计,2010,(9):46 -49.

[4]谢浩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建筑学专业为例.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6):3-4.

Analysis and reform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LI Xiao-dan,SHI Fang,LI Qia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rke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architects.The article,based on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rke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architect,analyses the problems at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o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th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now.

th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question;reform and innovation

G640

A

1673-9477(2011)02-0071-03

2011-03-20

李晓丹(197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理论。

[责任编辑:王云江]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师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