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霞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问题探析
方晓霞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从“以就业为导向”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并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构成。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能够进一步明确高职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凸显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对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有重要的意义。
1. 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有利于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产业升级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保障。目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刚踏入社会时往往因为被认为缺乏经验和技能而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一方面企业紧缺高技能型人才,而另一方面毕业生又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导致了人才结构性失衡的现象。而将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更加突出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从而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2. 凸显高职办学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高职教育应培养出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才,就教育功能而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所需的高级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法发展应该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特色功能所在。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避免普高化现象,树立具有特色的高职目标和办学特色。
3. 解决毕业生就业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那么就会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内容以就业能力的为重点,这正好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需要,在校期间着力培养其就业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使其在面临就业时有更好的筹码。
1. 围绕学生“就业能力”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应将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建立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制定这样的评价标准来引导教学过程要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主。这里所说的就业能力包括了学生在就业选择中的竞争力以及在工作岗位中的发展潜力,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质量评价内容应主要围绕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终身学习能力进行。
2. 建立立体的多层次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并不是说单单把就业率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里的“就业”不仅仅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而是指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衡量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体系,而不仅仅由一个就业率的数字作为唯一的说明。本文认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该将用人单位的评价、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身的评价也纳入评价标准体系当中,要求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同时注重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仅仅以学生是否找到工作作为标准,而应该包括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及学生整体综合就业素质方面的评价标准。评价时间不仅仅限于一次性的考试考查,而应该制度对高职学生进行追踪性评价的标准,时间跨度从学生进入校园起,到其毕业时,乃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人才质量标准的问题,就是如何衡量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的问题。应该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强弱去衡量其质量,即就业能力应成为衡量高职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准。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应由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学习能力构成,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质量标准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应包括在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并且能够在学校学到的各种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应学习的职业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特定能力。即某个具体的职业工种或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行业通用能力。即面向一群职业工种或岗位,这一组能力应该能够体现某一种工作的共同特征。跨行业能力。指的是若干行业共同需要的职业能力,或者符合技能型人才运用另一行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的技能能力是对高职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一名受教育者一生中往往会出现不止一次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还要掌握一些跨行业能力以,如与人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应该是可迁移的,它有助于使高职学生的就业优势更加突出,更快进入职业岗位角色。
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强调以德为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则更应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前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高职学生,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教育,培养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较好地适用工作,同时也是建立良好社会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要基础。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高职教育应该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上升或变迁过程中,以较强的学习能力更快地适应,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提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1] 周衍安. 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研究综述[J]. 江苏高教,2010,5.
[2] 吴亚萍,任爱珍. 基于学生-学校发展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观[J].教育与职业,2009,2.
G71
A
1008-7427(2011)06-0023-01
2011-04-08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重点项目《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10a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