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

2011-08-15 00:45:31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0期
关键词:体重儿肝素早产儿

仇 扬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d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易于维护等优点[1]。PICC作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安全静脉输液通道,有效减少了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给患儿的疼痛刺激,防止高渗透压的药液和强酸强碱性药物对外周血管壁的损伤,减少了外周血管静脉炎的发生,为低体重儿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肠外营养方式[2]。我院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应用PICC治疗早产儿24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新生儿病房应用PICC治疗的早产儿24例,男16例,女8例。胎龄26~28周6例,28~32周14例,32~36周4例。出生体重 <1.0 kg 3例,1.0~1.5 kg 21例。

1.2 方法 将患儿置于抢救辐射台上,按美国BD公司PICC培训穿刺操作常规,选取PICC导管(1.9 F),取肘部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作为穿刺静脉。穿刺肢体与其躯干成90°,测量送管长度。穿刺成功后将导管末端送至预定长度,抽回血通畅后用1~2 ml的生理盐水冲管,透明胶布固定,再以10 U/ml的肝素液1~2 ml封管。术后拍X线片以了解导管终端位置[3]。

1.3 结果 22例穿刺顺利,送管无阻力;2例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置管,送管受阻。进行重新从腋静脉置管,顺利送管至上腔静脉。置管期间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营养液及碱性药物等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无不良反应。留置时间3~35 d。本组病例治愈出院20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1例。

2 护理

2.1 置管前护理 取得家长信任,知情同意后。评估患儿的病情、血管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了解其凝血功能。置管操作前先预热抢救辐射台,使患儿在置管过程中能维持中性温度以免患儿着凉,同时避免血管收缩造成置管和送管困难。

2.2 置管时护理 PICC置管时间宜在入院3~5 d。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以贵要静脉首选,其次正中静脉,一般不选头静脉,头静脉送管比较困难。测量送管长度和双侧臂围。穿刺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的面积是穿刺的整个肢体。穿刺成功后置入硅胶导管时,助手将患儿头偏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部,将导管置入预定深度,撕裂并移出导入鞘,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肝素生理盐水正压封管。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洗穿刺点周围皮肤,待干后,穿刺处用无菌小纱布保护,透明敷贴覆盖导管及穿刺部位。

2.3 置管后护理

2.3.1 于床边拍片确定导管位置于上腔静脉中下段。PICC置入24 h后更换敷料1次,如渗血量多应及时更换。并记录穿刺部位、置入导管的长度、导管外露的长度及两侧臂围的长度。

2.3.2 每周更换无菌敷料及肝素帽1次。更换无菌敷贴时应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液体渗出、水肿、硬块,如发现贴膜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每次更换需记录更换日期、穿刺点周围的皮肤状况、外露导管的长度及臂围周径。

2.3.3 留置导管期间,每天观察置管侧穿刺点及肢体有无红肿、渗液、硬结等,每日选取固定位置测量双侧肢体臂围周径,若置管侧肢体的臂围明显超过对侧肢体数值,并伴有红肿、硬结,则可能出现静脉炎,需及时处理,抬高患侧肢体,用金黄散湿热敷。

2.3.4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留置PICC时,宜持续24 h用输液泵维持输液,保证药物的血药浓度,一般液体速度>2 ml/h可维持导管通畅[4],避免输液管道的扭曲受压。

2.3.5 封管时需用大于10 ml的注射器正压封管,将抽有肝素稀释液的注射器刺入肝素帽内推注,以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以使导管内充满肝素稀释液。

2.3.6 输注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药物配伍反应。输注TPN后不能直接用肝素稀释液冲管与封管,因为脂肪乳与肝素存在配伍禁忌[5]。

3 小结

在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过程中需长时间实施静脉营养。由外周静脉穿刺虽然简单、方便,但难以长时间保留,而且在输注高渗及刺激性强的液体时易外渗,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同时反复穿刺易刺激患儿诱发颅内出血、呼吸暂停等危险。使用PICC既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过度刺激,又保证了每天的输液量及热卡供给,使患儿体重迅速增长,提高了生存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6],为早产儿的成功救治开辟了循环通路。

PICC因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深静脉穿刺方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维护,减轻了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和刺激,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护理工作强度,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PICC导管毕竟是一种异物,长时间在体内留置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7]。

[1]郭丽娟,王 立,任少林,等.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5-6.

[2]杨 颍,钟学红.张 洁.PICC在危重症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优势[J].医疗装备,2006,19(9):42-44.

[3]刘秀红,薛 波,杨志英,等.上肢不同测量方法PICC置管长度在NICU的研究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26-27.

[4]李 静,徐广屏,邢宝坤,等.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3423-3424.

[5]陈姬雅,李永连,程瑶琴.PICC堵管原因的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51-752.

[6]吴本清,张玉华.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0):627-628.

[7]杜惠娟.早产儿15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7):676.

猜你喜欢
体重儿肝素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24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咖啡因与低体重儿
女士(2015年6期)2015-05-30 20:22:32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6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