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樱娜
(咸宁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 咸宁 4371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研究式教学探讨*
王樱娜
(咸宁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 咸宁 437100)
研究式教学具有创造、思辩、民主、灵活、多样相统一的教学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它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的形式进行,将课题组教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探讨
研究性教学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以类似专题研究的方式去组织教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教师要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研究式教学。近年来我们尝试以研究式教学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我校《纲要》课只开设了28个理论课时,而《纲要》教材包括上、中、下三编综述和十个专题,按教材章节是不可能讲述完内容的。因此,要使用好本教材,讲好本课程,必须有新的思路。
2.中学比较系统地学过。大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比较系统的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他们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他们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的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大学开设《纲要》课,就是为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研究式教学能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而又避免简单地重复。
3.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是成年人,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愿意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说教。
4.《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开放性、问题性、教学目的的明确性。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宽阔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又与我们现实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及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纷繁复杂,社会上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大学生关注和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纲要》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划清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是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研究式教学以问题教学的方式,与《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问题性、教学目的的明确性正好相容、一致。
研究式教学可以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但有组织的、规范的、课堂上的研究式教学必须认真准备,包括教师精心选题——精心组织——精心总结——精心设问——耐心解惑等几个方面。
1.精心选题。研究式教学的选题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比如近年来有人鼓吹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思潮,认为革命只起破坏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又比如,帝国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十分关注并且感到困惑的一个重大问题;又比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这也是大学生十分关注并且感到困惑的一个重大问题;等等。为了使讲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选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作认真地调查,了解清楚,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哪些问题是清楚的,有哪些问题是有疑惑的,这样,我们的讲授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对大学生真正有吸引力。
2.精心组织。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让学生作好发言的充分准备。二是加强组织引导,老师系统讲授之前,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授课的针对性。三是主讲教师要全程跟踪教学,从选题、发言提纲的拟订到培养发言积极分子、召开班干部会议,向平行班老师交代有关事项,收集各班发言情况,都必须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
3.精心总结。教师对学生发言内容进行简单、清晰、明了的总结,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本次课发言内容加以纠偏、肯定、提炼、提高。然后老师就本次授课内容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讲授,在讲解这些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而且要帮助他们学习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观察历史,明辨历史是非。
4.精心设问。本次授课快结束了,老师在下课之前,在学生对这次授课内容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和认同的同时,还应该及时提出与本次课题密切相关的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展,同时对下一次的授课充满期待。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学生头脑里火种的点火者,而不是灭火者。
5.耐心解惑。研究式的互动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次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的,课堂上留下的问题不能成为永久的悬念,而是课后研究的继续和下一次上课的开端,是新一轮授课的准备。
在上述整个过程中,教学环节从教师——学生——教师是一个不断互动的过程,在良性循环中,教学相辅相成,师生共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会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的参与性越强,对问题的切入点及思考问题的角度会越多,对问题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碰撞、冲击、交锋也会越来越充分;对历史事物、现象的认识会越来越客观,对历史规律性的把握会更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越来越清晰。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教与学的导向和杠杆,教考是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性要求评估方式作出相应改变,即将原来简单的知识性考试(单选、多选、名词解释、辨析)转为能力测试,具体说来,就是开卷考评与论文写作相结合。
1.开卷考评
一般说来,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大多采取沿用已久的让学生集中闭卷考试为主的办法,平时、理论成绩三七开。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与研究式教学相适应,我们对《纲要》课程中那些需要学生在理解中把握,在把握中加深理解的基本和重大的理论及与现实相关的问题,实行开卷考试。开卷考试能在较大程度上消除学生在闭卷考试中的紧张心理,适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独立研究的能力,因为开卷考题的内容综合度大、涵盖面广、灵活性高、应用性强,考生答题必须作出自己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学生要考出好成绩,平时必须刻苦学习,对所学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能自由驾驭。
2.论文写作
大学阶段,教师教了学生怎么思考问题,就交给了大学生一把金钥匙,将来学生就会自己拿着钥匙去开门,这就是能力培养。所以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我们研究式教学氛围相适应的,是把论文写作列入评估范围。我们一般是在期中阶段,针对大学生关注的国际、国内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出一套研究式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兴趣和关注的现实问题,自己选题,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自觉进行理论研究,形成论文,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优秀的论文还可以在班集体进行交流。其结果是图书馆、期刊室成了学生的课余栖息地,学生以一种自觉、积极的状态去面对《纲要》课的学习和研讨。
我们采用研究式教学,将过去的封闭、重复、记忆、权威、单一式教学改变为开放、创造、思辨、民主、灵活、多样相统一的新的教学形式。
1.有利于打破教学壁垒,促进教学的双向交流。我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尊师重教,这本来是不错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变成了学生对教师的服从,对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因而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鲜明的个性。一般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却作麻木状、沉思状甚至反感皱眉状,认真听课的同学也有,但远没有形成整体的活力。原因就在于教学双方缺少沟通,形成了教学壁垒。通过研究式教学,教师以主动探询平等参与的对话方式,唤醒学生主动探讨的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思想交流碰撞的激动,从而理解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创造性的活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促进大学生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正如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工作和幸福的本钱一样,能力也是一个人从事一切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一个人学会了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就学会了从事一切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和方法。研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长此以往,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就不仅仅是少数同学的参与了,坚持下去,就会形成学生思考、讨论、关注问题的热情与习惯,将他们平时所学与心中所思所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有利于教学相长,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式教学灵活多变,不象满堂灌教学,教师事先准备好了讲稿,可以按自己的思路一直讲下去。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宽,课前又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一旦让学生自由交流,一定精彩纷呈,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多。教师要很好地控制课堂,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是应对不来的。教师对问题的提出、教学专题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既要有深度、有吸引力,矛盾冲突性要强,又要紧密结合每次的授课内容,这同样要求老师对《纲要》课程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有利于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研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应积极想办法引导学生参与;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教师应采取措施,使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的权利,以改变过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习惯。
5.有利于教师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课内课外,师生间要进行平等的交流,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愿望,发挥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观点,如观点的独特性、深刻性、偏颇性、普遍性等;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如对发言的认同、否定或拒斥;必须及时调整学生对问题把握的方向,以保证思想观点的正确,不偏离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是鼓动者、引导者、参与者、调整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独裁者。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成果,研究式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点和面的关系。研究式教学为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提供了平台。但也必须看到研究式教学也有其不足,主要是《纲要》课程作为一个教学体系,教学专题之间的逻辑联系若处理不好,容易产生脱节,这需要在教学组织中加以弥补,正确处理好综述与专题之间、专题与专题之间、知识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问题有深入的探究。
2.文科与理科学生的区别。我们进行研究式教学的前提是在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其初中教材分上下两册,合计近17万字;高中教材也分上下两册,合计近45万字),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为了避免与中学课程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要利用有限的课时,结合《纲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着力注意弥补大学生对近现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处,使他们在原来所学的近现代史知识的基础上大大地提高一步。所以,研究式教学对高中阶段没有系统学习过历史知识的理科学生是不大适用的。这就要求老师上课前做好调研,因材施教,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G642
A
1006-5342(2011)05-0101-02
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