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保生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
党保生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新的信息化环境对教与学产生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研究了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认为教学活动是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快速信息化大背景下,现代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以便适应目前的教育环境。现代的学生的角色也需要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新型的教与学。
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与学
在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一切领域的基础。教育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大因素,必然也会受到信息化的巨大影响。在教育领域,我们应当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造潜力的教与学的环境。本文从信息化的角度详细研究了现代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的教与学。
20世纪60年代,信息化的概念开始在日本兴起,信息化这个名词最开始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随后传播到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信息化社会和信息化开始在西方流传,信息化社会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现如今信息化已经被全人类所接受,社会也逐步迈入了信息化社会。
而在我国,1997年召开了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定义了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至此信息化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现在也正在全力建设信息化社会。
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样就要求教育也要信息化,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教育的信息化也把教育带入了智能化的阶段。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在现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高度的信息化教育,用信息化的过程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的信息化涉及到了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教育的管理,教育的设备,教育的过程等等;从微观来说,教育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软实力,如教师能力的提高,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理念等等,比如,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教师队伍能力的提高、远程教育、新资源的开发、校园设备的建设、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等等。
由于社会的进步,对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信息化也是势在必行。教育的信息化将极大的变革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能完成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是对我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等教育的环节产生巨大冲击。国家要实现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必须先行,教育信息化会转变人们的观点,促进教育的改革,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教育要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最好手段。具体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整个的教育进程中,应用现代的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等高科技手段为代表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的发展,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的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信息化社会做出贡献。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做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其角色定位必须发生重大改变来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也必须做出重大的改变。这就使得现代的老师必须具有更高的能力来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在现代教育信息化中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1.学生的良友
俗话说亦师亦友,指的就是老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要是学生的朋友,在信息化环境下这种要求显得更加迫切。在我国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主动的思考,这样教学质量就不高。
而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像朋友一样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得学生敢于并且乐于提出问题,从而让老师知道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最后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改善自己的授课方法,适当的使用信息化设备去适应现代教育信息化的环境。
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不应该是学习的主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现如今社会高度发展,能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并且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人们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同时多媒体的环境也使知识的学习更加快捷方便,这样便要求老师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去引导学生查找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更能发挥出教育信息现代化的优势。
3.学习过程的设计者
传统的教学往往枯燥而乏味,而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设计好课堂氛围。利用互联网,利用多媒体等等手段来丰富讲课的内容。用最直观的方式来展现知识,利用视频,音频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爱上学习。
4.课堂组织者和协调者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使得课堂上能够引入很多有趣的生动的资料,但是假如不能很好的组织这些资料,不能很好的安排这些资料,那么教学的过程很可能陷入失败。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很好的组织和协调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资料,使得课堂渐渐深入而不至于显得突兀,这样将会使学生更够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于以后能够更好的更深层次的自学。
5.全面的激励者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师做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评价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这样极大的打击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而现代教育环境是不允许这样的评价者的。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更高更优秀的评价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从而对学生做出激励。比如对学生查找知识的能力,制作优秀PPT等作品的能力的激励等等,而不是一味只知道成绩,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拥有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的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因此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必须提高信息素养,而提高信息素养就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1.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操作。
(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学习各种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并且创造性的应用于学习当中。使得教学的过程生动有趣。
(2)创新操作能力就是掌握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以及新的方法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拥有短时间学会各种新的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新的知识的获取渠道等等。
2.提高信息素质
只有提高了信息素质,教师才能够更快的掌握知识,拥有更高的科技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结语:在现如今的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学生已经有能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知识了,所以学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而教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渊博的教师了。因此教师和学生处于更平等的地位。教师也只有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学养,更快的学习知识和更好的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1]郭隽萍.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谈教师角色的定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2]沙红.信息时代的大学——新加坡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5).
[3]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4]高雪梅.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系统性[J].江苏高教,2003,(5):120.
[5]李艺.面向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观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5).
[6]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题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7]王小安.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J].甘肃高师学报,2003,(4).
[8]徐勉,王景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教育信息化,2003.
G642.0
A
1006-5342(2011)05-0140-02
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