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历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述评*
陆 历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Jeremy Harmer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平衡活动法,并以《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为平台,对平衡活动法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成功地建构起了平衡活动法这个模式。本文介绍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的主要内容,分析平衡活动法的理论基础及优越性,阐述平衡活动法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意义,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进行了评价。
《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平衡活动法;外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已经超过了四个亿,而以英语为二语、外语的人也遍布全球,英语覆盖面之广不言而喻。学习英语不仅是提高语言素质(包括母语素质和外语素质)的要求,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国的外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整个外语教学的质量和命运。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外语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有效地传授外语知识。
由世界著名教育教学专家Jeremy Harmer执笔的这本《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就是十分有参考价值的外语教学指导书。本书从英语教学相关主题的基础理论背景入手,提出了平衡活动法的概念,并运用这个概念指导英语教学活动。
本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不但吸收了语言教学法、理论和应用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还提供了丰富又实用的英语外语教学实例,为英语教师以及英语外语教学专业的学生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英语外语教学框架。
全书共有十二章,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理论为主,列举了应用语言学方面与英语教学有关的问题,包括:语言学习的动机;促使语言学习成功的因素;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语言技能;语言学习者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以实践为主,在第一部分提出的总的教学法——平衡活动法的指导下,重点讨论具体的教学技巧以及教材的使用,包括:教学和语言综合应用技能;在课堂引入的语言内容和引入的时间、方法;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语交际练习和书面交际练习的评价方式;接受性技能的教学原则。第三部分与课堂管理、备课有关。作者阐述了教师组织课堂、学生的方式,以及备课的内容和基本原则。在本书的第四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较新的外语教学方法——平衡活动法。这是本书作者对外语教学的一大突出贡献。
第四章首先介绍语言学习的一些理论以及语言教学的方法(这里列出的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方法对本书第二、第三部分有重要影响)。其中,行为主义认为语言习得是由条件作用引起的;而认知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利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则,培养创造性输出能力的过程。
在70年代后期推出的监控理论中,Krashen提出了习得—学习假说。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包括习得与学习两种途径。习得是下意识的过程,而学习则是有意识的过程。学生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因而习得也常被称为“隐含性学习”或者“自然学习”;学习则指对第二语言的明确认识,即了解和通晓第二语言的规则并能表述这些规则,因而学习还被称为“明确性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这就启示我们,外语教学应该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进行,既要有意识地学得语言知识,又要无意识地习得某种言语交际能力。寻求“学习”与“习得”的某种平衡,是平衡活动法的理论根据之一。接着作者介绍了最新的强调习得的方法论、课堂交际性活动、以任务型学习和人本主义技巧为基础的方法论,并且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引出了他的输入—输出理论。
Harmer认为,课堂活动主要应包括两大种类,即输入和输出。输入,指的是学生所接受的信息;输出,则是学生所产出的语言。一堂成功的外语课离不开输入与输出。Harmer强调,在课堂上只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老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因为只有当学生能够产生语言时,才表明他们对所接收到的输入信息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再者,语言输出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语言运用,并且及时地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得到反馈,以调整、纠正刚接收的语言输入。Harmer在这里重视语言输入的真正动因是为了强调输出,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Harmer的输入-输出理论强调外语学习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统一。
总之,Harmer认为,学生参与到任务型活动中,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来习得语言,比有意识地去学习语言项目要有效得多。学生既需要大量粗调输入,也需要精调输入;学生既需要通过交际性活动来提高交际能力,也需要参加半控制性的语言练习。他提倡使用平衡活动法——以交际性原则为理论基础,从学生所进行的课堂活动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在这些活动中达到一种平衡。
平衡活动法在外语教学方面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导的传统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有意的学习活动和大量的语言输入,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无误,而对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却重视不够。而在流行的交际法等直接法中,教师又过于强调无虑的习得过程和语言产出过程,往往只重视了语言的流利性,而忽略其准确性。无论是语法-翻译法还是交际法,对于提高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而言,都存在片面性。然而,平衡活动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确保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教学计划应该在语言输入练习和交际输出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它克服了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存在的某些弊端,很好地作到了顾此而又未失彼。
另一方面,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时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动机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动机的外语学习和无动机的外语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法往往需要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平衡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任何单一的教学法通常只提供某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不可能让学生一直保持并提高其兴趣、动机以及积极参与的热情。而平衡活动法则平衡、统一了多种教学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Harmer指出,平衡活动法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动机,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外部动机和长远目标的学生而言,尤为有利。平衡活动法还体现了因对象不同教法不同的原则。其他教学法多多少少都存在对学习者自身特点考虑不足的缺点,而平衡教学法克服了这一点,在语言教学课堂上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本书在第二、第三部分中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都是在平衡活动法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些活动要求教师熟知各种教学法理论,分析其优缺点,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语言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根据课堂的需要适时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活动的开展,给课堂注入活力,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平衡活动法克服了语法——翻译法及交际法等的片面性,非常符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除了以上提到的优越性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平衡活动法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平衡活动法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Harmer明确指出,无论学习的形式如何,所有的外语教学活动都是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而自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制定了五个英语教学大纲,都提出要培养交际能力。我国英语教学的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点上,平衡活动法满足了我国外语教学的要求。
其次,平衡活动法体现了因对象不同教法不同的原则。中国学生数量大,师资力量相对缺乏,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采用只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学法,因学习者而异的教学法显然在中国是不现实的。如前所述,平衡活动法克服了其他方法对学习者自身特点考虑不足的缺点,在课堂上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所受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一本英语课堂教学指导用书,更是作者Harmer对平衡活动法这一方法论的具体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作者摆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论证思路清晰、有逻辑,并且用大量的外语课堂教学实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成功地建构起了平衡活动法这个模式。
除了提出平衡活动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两点,本书还有一个鲜明特点——与时俱进。从本书的序言我们可以看出,本书在1983年第一次出版。随着时间的流逝,语言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语言学习教材以及新的教学技巧。而本书再版时,作者没有沿用之前的思路,而是根据语言教学实践的新变化对本书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作者不仅使用了新的课堂教学实例,还突出了任务型教学法、人本主义教学、自主学习、学习者训练、发现技巧、词汇教学等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一点。要知道,语言教学是一个无止境的、需要人们探索的世界,一味守旧,踌躇不前,是得不到进步的。
书中有一个细节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序言中,作者指出,虽然书中的很多内容也可以运用到二语教学中,本书针对的是外语教学,而非二语教学。显然,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学习过程和目标都不相同,因此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教学目标是使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这一门国际通用语,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作者在序言中特别指出本书针对的教学类型,也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提供了从事外语教学实践者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课堂教学实例,是一本很好的外语教学指导书。而作者在本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学术精神——敢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同时,书中提出的平衡活动法,是一种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适应我国培养多层次外语人才的需求,值得英语教学工作者研究,并进一步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Harrner,J.1998.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
[2]王秀卿.外语教学中的平衡活动法[J].外语教学,2001,(2):49 ~51.
H319
A
1006-5342(2011)05-0169-02
201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