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2011-08-15 00:50周其卫陈云云
关键词:苏俄华工俄国

周其卫 陈云云

十月革命后,苏俄成为继日、欧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渠道,其中,旅俄华侨在马克思主义与十月革命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是历来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旅俄华侨也常常被国人忽视甚至遗忘。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时刻,回顾和总结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及建党过程中的历史贡献,是非常必要的。

一 旅俄华侨开展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缘由分析

1.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对中国革命具有指导性。

十月革命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经济文化落后,资本主义不发达,使得旅俄华侨与国内有识之士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是不现实的、遥不可及的。十月革命使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审视,该革命发生在俄国,中国与俄国国情十分接近,即封建主义的压迫、经济文化落后等。旅俄华侨由此想到,既然中国国情与俄国相似,俄国人可以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呢?“俄国是农业国,中国也是农业国,将来中国的革命运动,或者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的可能性。”[1]

2.列宁主义与中国文化存有契合点。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更是被压迫国家取得民族独立解放的理论武器。它继承着马克思主义的平民精神,正如列宁指出的,“在人民群众中,我们到底是沧海一粟”[2]。而在中国文化中,上、下层也无不透露出“以民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如何关切民众”是为君之道、治国方略少不了的一个主题,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极力倡导“以民为本”思想,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一直希冀为官之人都能以民心为重,为民作主,方可谓“民君”和“清官”。正因列宁主义与中国文化特征如此相近,进一步缩短了旅俄华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间的距离。

3.苏俄友好平等对华态度的直接吸引。

爱国性是广大海外侨胞的历史传统,决定着旅俄华侨践行“凡是对祖籍国有利的事情则行,凡是对祖籍国有害的事情则止”。1919年7月,苏俄政府发表对华宣言表示:一方面,“苏维埃政府废除一切特权,废弃俄国商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商战。任何一个俄国官员、牧师和传教士不得干预中国事务,如有不法行为,应依法受当地法院审判。”[3]另一方面,“建议中国政府就废除1896年条约、1901年北京协议、1907年至1916年与日本签订的一切协定进行谈判。”[4]甚至提出,“如果中国人民愿意象俄国人民一样获得自由,愿意摆脱协约国在凡尔赛给中国人民所安排的命运,不成为第二个朝鲜或第二个印度,那就请中国人民了解,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唯一的同盟者和兄弟是俄国工人、农民及其红军。”[5]苏俄政府对华友好平等态度强烈地吸引着苏俄侨胞,拉近了他们同马列主义之间的距离。对此,张国焘回忆道,“当时苏俄政府对中国的宣言发生了甚大的影响,也是促成马克思主义运动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般青年看来,日本和其他列强都在欺负中国,只有苏俄是例外。他们认为只要苏俄能有愿意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表示,就是值得欢迎的,不必问苏俄的处境如何,也不必问这个对华宣言的动机如何。”[6]

二 旅俄华侨开展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内容

1.激励国内无产阶级反对剥削阶级。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求自身的完全解放,就必须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中国无产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三座大山”,是世界上罕见的被剥削群体。他们的勤劳、善良与憨厚为剥削阶级创造了巨大财富,然而,他们其中的大多数却遭受着食不果腹、挨饿受冻的命运。为激发他们的反抗意识,旅俄华侨作出了不懈努力。

刊物是社会团体、政治集团的喉舌,是实现利益主张的重要手段。旅俄华工联合会先后创办《华工报》和《旅俄华工大同报》,以宣传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为宗旨,“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中国,开展宣传活动,并与工农政府携手合作。”[7]除创办刊物外,旅俄华工联合会还陆续派人回国宣传、指导国内无产阶级的反抗斗争。早在1919年1月,东北地区当局就发现有“欧俄华工,附和激党(布尔什维克党),回国鼓吹社会主义”[8]的情况;同年2月5日,北洋政府国务院密电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督军,电文称,“在俄华工因受俄过激派运动,潜行回国,分股散往各地,煽惑军民”,“请密伤严切侦防,以遏乱萌。”[9]这都从侧面反映苏俄华侨不畏艰难险阻回国为同胞的觉醒而努力。

2.强调统一战线在无产阶级斗争取胜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斗争策略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准则,是斗争取胜的法宝之一。无产阶级在反剥削与压迫的斗争中,对其他阶级采取什么态度,采取何种斗争策略,在特殊环境下,能不能与其他阶级及其政党达成妥协或结成同盟,要不要联合世界被压迫民族国家,是无产阶级取胜与否的关键。

由于特殊处境与经历,旅俄华侨认识到,广泛的同盟军,不仅要有国内被压迫阶级的参与,还应有外国同情者的帮助。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其本人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团结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需要。为此,1920年6月,旅俄华工第三次代表大会致信孙中山,信称:“旅俄华工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选举您和世界解放运动的领袖列宁同为大会名誉主席。大会议决邀请您前来俄国,以便使我们有机会直接了解中国革命领袖的思想。”[10]苏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劳工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苏俄的援助,是联合世界无产阶级的重要步骤。1918年12月15日,旅俄华工联合会便向中国人民发出呼吁:“中国工人应该记住,中国革命的命运与俄国工人革命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同俄国工人阶级紧密团结起来,才能在被压迫的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11]为取得苏维埃的帮助,旅俄侨领刘绍周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恳请:“目前中国是进行革命宣传的广阔天地,第三国际的代表大会应该极其严肃地注意这一事实,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不仅对中国本身,而且对整个世界运动都具有意义”[12]。

3.帮助国内无产阶级创建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础。列宁立足当时世界已处于帝国主义阶段的国际背景,并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专政的理论。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非常关心内外交困中的中国,竭尽全力地为中国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经验与条件,其中,旅俄华侨即是架起中国共产党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共产国际间的桥梁。

1920年初,共产国际派俄共(布)远东局负责人维经斯基和旅俄华侨杨明斋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奔波。对此,张闻天在他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有过介绍:“一九二零年春,共产国际派威经斯基和杨明斋来华建立党的组织。”[13]与杨明斋有过接触的张国焘也印证了杨氏在“联陈建党”中的贡献,“维经斯基接受了他的建议,因而找到北大俄国籍教员柏烈伟作家,首先认识了李先生,再拿着李先生的介绍信到上海去找陈独秀。关于这件事,杨明斋曾向我夸耀,表示日后的事实发展证明了他的这个大胆建议的正确。”[14]1921年,随着国内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相继建立,是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

[1]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9.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5.

[3][4][5]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南北政府的宣言[A].五四运动文选[M].北京:三联书店,1959:361,360,361.

[6][14]张国焘.我的回忆(上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79,81.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第2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6.

[8]吉林督军鲍贵卿复督办参战事务处电[A].北洋政府边防事务处档案,1919-1-29.

[9]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M].

[10]黄慰慈,许肖生.为有源头活水来——本世纪初海外同胞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党史纵横,1992(1).

[11]真理报[N].1918-12.

[12]高金山.旅俄华工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特殊作用[J].党史博采,2004(11).

[13]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42.

猜你喜欢
苏俄华工俄国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李鸿章为秘鲁华工维权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