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因论观照下的网络流行新词“ABB”的探究

2011-08-15 00:54王显志张学静
关键词:模因新词词语

王显志,张学静

(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语言模因论观照下的网络流行新词“ABB”的探究

王显志,张学静

(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网络;模因;语言模因;ABB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多样化及网络迅猛发展,网络新词大量出现,它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模因理论是语用学发展的一个新理论,其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的特点为网络新词的流行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途径。本文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ABB”式网络新词的盛行进行分析,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参考。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重大的变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通信方式代替了以往面对面或利用书信往来的交流方式。在互联网上,网民们通过BBS、网上论坛、聊天室、qq或者网络游戏等为主要载体进行交流,因此产生了大量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这类语言一旦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会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例如,近些年火热传播的网络新词“PK、潜水、MM、灌水、闪、艳照门”等。本文讨论的 “ABB”式新词,即“楼歪歪”、“楼脆脆”、“躲猫猫”、“桥粘粘”、“做梦梦”、“喝水水”、“发烧烧”等,是继2008年汶川大地震“范跑跑”一词的流行后又迅速出现的一系列词语。这些时尚新词在网上被广为模仿,复制和传播。

在模因作用下,大量网络新词得到复制传播,对研究网络语言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我国,关于模因的探讨,尤其是将模因理论用于分析某些具体的流行语现象还不够全面深入。本文将针对模因特点类型及与“ABB”式网络词语的关系和作用进行讨论。

一 模因论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模因(meme)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是通过模仿而复制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这个术语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首先提出,他在著作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中首次使用。Richard Dawkins认为调子、思想、时尚新词、时装、造锅以及建筑拱廊的方法等都是模因。正如基因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个体传到另一个个体,从而在基因库中进行繁殖一样。Richard Dawkins对它的定义是:文化传递的单位,它从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这个过程,广义而言,可以被称为模仿(Richard Dawkins 1976)。(转自陈琳霞和何自然,2006)

何自然将“模因”概念率先引介到中国。他根据meme的理论成因及其与基因的关系判定 meme为模因,他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因此,那些经过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都可成为模因。模因也是自私的,它们都要极力表现自己,宣传自己,从而想尽办法来淘汰别的模因。

何自然(2003)总结了模因研究的几个流派:以 Dennett(1995)为代表的信息观,把模因看做是一种信息图式。以Gather(1998)为代表的思想传染观坚持模因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是一种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社会文化现象。文化进化观则把模因看做是连接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桥梁,模因是基因之外的第二种进化方式。研究模因符号观的代表者是Deacon,把模因看作是一种符号,把模因论引入符号学(Deacon,1999)。

模因定义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文化模仿单位,其表现为曲调模式、搭屋建房、时尚用语,时尚服饰,器具制造等的模式(Dawkins,1976);后期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而在现实世界里,模因的表现是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脸部表情等(Dawkins,1982)。不管前期还是后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源于单位复制,而且被不断复制而至传播,新达尔文主义者Susan Blackmore(1999)指出,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传播它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到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总而言之,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

模因分为行为模因,感官模因,语言模因。语言模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最为明显,为促进语言学发展作出不少贡献,下文将着重针对语言模因的一些特点类型及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影响作出一些探讨。

二 语言模因的特性

任何一个事物或者一种语言只有被不断的传播,才具有生命力,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模因。一些网络新词之所以自从它诞生之际就被流传到现在,就是因为它们被人们接受,从而被复制传播。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是语言模因的三大特性。

模仿性是语言模因的前提。如果一个词或一句话被一个人传播出去,但是没有人理会,也没有人模仿,那么它自然就不会被复制传播,从而形成语言模因了。人们倾向于模仿一些时髦,、新潮的语言信息。如果一些流行歌曲、畅销书籍、电影电视剧名、话语、网络游戏让人感到新鲜刺激,且耳目一新,那么会有大多数人愿意模仿它。如英语单词中有这样一个单词“bar”,其中的一个中文意思为“酒吧”。“酒吧”说起来也比较简洁顺耳,能被人们所接受。时间长了人们就继续模仿出了一批与“x吧”形似的词语。如“网吧”、“话吧”、“聊吧”、“鞋吧”等一系列词语为人们所熟悉。“x吧”之所以如此流行,就是因为人们模仿进而传播。因此,没有模仿,语言就不会有如此广阔的空间,也就不会形成语言模因。

复制性是语言模因的本质属性,语言模因能够被模仿并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具有自我复制性。Heylighten(1998)提出模因要成功复制要经过四个阶段:(1)同化。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个体并进入到他的头脑。(2)记忆。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时间越长,传播出去的可能性越大。(3)表达。它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宿主把储存的,模因和他人共享被他们感知。(4)传输。模因表达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或媒介。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模因复制的环路。其中,表达和传输阶段就是传播的过程。

传播性是模因形成的根本途径,语言要成为模因就必须经过广泛传播。传播主要受制于时代气息。近几年,随着一些选秀类的娱乐节目的热播,“PK”、“海选”、“超女”等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说话方式。又譬如,目前网络上出现了一句自恋式的幽默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当然,随后接踵而来,相似的句式也在网友中广泛流传,譬如,“不要恶搞姐,姐让你吐血”;“不要迷恋妹,妹才十九岁”……由此可见,只有经过复制传播的模因才是真正的成功模因,它们在进入人们的视野之后能被记住并被模仿复制传播,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三 “ABB”语言模因流行的必然性

很多网络新词之所以能够成功模因,成为人们众所周知的口头语,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复制模仿传播性。近几年,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在不断改进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语言,也就是网络语言。2009年,大量脍炙人口的网络流行语已经成功模因,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新鲜感,以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们记住并传播了它。源于春晚赵本山和小沈阳《不差钱》小品中的对白:“这个真没有”,“这个可以有”一经出现,立即被人们模仿,用于现实和生活的种种卑劣现象里百试不爽。如,问奶粉里有牛奶或三聚氰胺吗,可以用这两句话交替回答,自然也就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了。有人认为,这两句话似乎解决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问题,其实那是个莫大的讽刺。类似于这种讽刺意味很强的网络流行语,真的比比皆是。例如,“这事不能说太细”“我们是有身份的人”等,都讽刺了一些官员以权谋私,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还有一些类似于“蜗居”“蚁族”的新词则是当今社会对一些刚刚毕业的生活拮据的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处于找工作难,买房难的环境下,过着很底层的生活。还有本文要讨论的“范跑跑”、“楼歪歪”、“躲猫猫”、“桥粘粘”、“做梦梦”、“喝水水”、“发烧烧”等“ABB”类词语更是在09年大火了一把,从“范跑跑”的出现到“躲猫猫”、“楼歪歪”、“楼倒倒”、“桥粘粘”、“做梦梦”、“喝水水”、“发烧烧”的传播,“ABB”这类词语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地被模仿传播呢?接下来将要运用模因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1 “ABB”具备语言模因的本质特征

作为语言模因的“ABB”类词语,经历了成功模因的三个阶段即模仿复制和传播阶段。“ABB”的原型是“范跑跑”,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老师范美忠在汶川地震发生那一刻,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人送绰号“范跑跑”。而“躲猫猫”、“楼歪歪”、“楼倒倒”、“桥粘粘”、“做梦梦”、“喝水水”、“发烧烧”等类似词的相继出现并蹿红,正是“范跑跑”成功被模仿复制传播的结果。与其相仿,“躲猫猫”是继“俯卧撑”流行语后又一个可以致人死命的诡异词汇,是讽刺具有职权的人轻视别人生命滥用权利致人而死的现象。“楼歪歪”“楼脆脆”等是指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的一幢正在建的13层住宅楼突然在几秒内连根拔起并“卧倒”。网友将这一壮观景象命名为“楼歪歪”。“桥粘粘”是指南京汉中门大桥在竣工一年后,栏杆出现了30处的裂纹,当施工单位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赶过去不是去修而是去“粘”。“躲猫猫”之后,“做梦梦”、“喝水水”、“发烧烧”又出现在人们视野。“躲猫猫”“楼歪歪”“楼倒倒”、“桥粘粘”、“做梦梦”、“喝水水”、“发烧烧”等词都是继“范跑跑”出现以来以名词和重复动词或形容词出现的生动形象句子组合,点缀着一件件一宗宗光怪陆离的蹊跷诡异事件,并且很有讽刺性,因此被人们成功地模因,流行到现在。

2 “ABB”体现语言模因的语用特征

语言模因论作为一个新理论,它属于语用学范畴。语用学在人们交流交往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使人类更好的交往,也会因为说话双方使用词语或语气不当而阻碍人类的交流发展。因此,人们应该正确运用语用学的一些理论。而“ABB”作为语言模因,它体现语用学的如下特征。

(1)“ABB”一词具有彰显幽默,创意性强的特点

“范跑跑”“楼歪歪”“躲猫猫”等词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其后面两个词用重叠的动词或形容词,形象生动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使人眼前一亮。同时这类词语表达新颖,生动形象,同时有点诙谐的幽默效果,符合当前人们用词方面追求时尚、韵律、创新与趣味的心态,因此这类词或短语短时间受到人们的青睐,被成功模仿传播。

(2)“ABB”一词符合当前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心理特征

人民教师不顾学生安危,国家重点工程的质量问题,人的生命倍受忽视,这一系列诡异之事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范跑跑”“楼歪歪”“躲猫猫”“楼倒倒”、“桥粘粘”、“做梦梦”、“喝水水”、“发烧烧”等词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同时也蔑视了社会的黑暗腐朽现象。大多数人就是不愿意看到更多的悲剧发生,因此利用“ABB”这类能受到人们重视青睐的词语来警示和讽刺那些不自觉的人。这类词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社会日益浓厚的民主气息和对人权的重视,在一定角度上是社会的进步。因此它必定有强大的生命力,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模因。

任何一种语言模因要想得到复制传播并流行,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被接受并运用,要有很好的语用功能。因为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它的语用功能。当代表模因的词语得到广泛应用时,那么它在交际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反之亦然。“范跑跑”“躲猫猫”“楼歪歪”等词能流行首先是它们具备模因的三大特性,其次就是很好的语用功能。它们具有彰显幽默,创意性强等特点,并能激发人们对社会和谐及社会民主的追求,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它们能成功模因。

[1]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UP. 1999.[2]Dawkins, R. The self Gene [M]. New York: OUP. 1976.

[3]Dawkins,R. The Extended Phenotype [M].Oxford: OUP. 1982.

[4]Deacon T W. Memes as Signs [J]. TheSemiotic Review of Books,1999(3).

[5]Dennett D C. Dawin’s Dangerous Idea: Evolu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Life [M].

[6]London:Simon & Schuster. 1995.

[7]Gatherer D. Why the Thought Contagion Metaphor is Retarding the Progress of Memetics[J]. Journal of Memeticas- Evolutionary Models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1998(12).

[8]陈琳霞,何自然.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

[9]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2005,(6).

[10]何自然,何雪林.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 2003(2).

Key words: internet; memetics; language memetics; ABB

Abstract: With the diversity of human being living way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 mass of new words have appeared.It is a phenomenon of language variation. Memetics is a new theory in pragmatics field, and the features of imitativeness,replicability and communicability provide a convenient way for the new words’ popular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emetics, this paper analyses a new kind of word“ABB”,aiming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internet language.

A Study of Network Popular Words “ABB”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Memetics Theory

WANG Xian-zhi, ZHANG Xue-jing
(Colledge of Foreign Language,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H0-06

A

1673–2804(2010)02-0098-03

2010-07-07

猜你喜欢
模因新词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Research on Micro-blog New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SVM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一枚词语一门静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