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式青春、自由和爱情——米蕾《回忆》解析

2011-08-15 00:51:00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回忆西米亚渡船

王 莉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1 米蕾:时代的传奇

美国诗人兼剧作家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1892—1950)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女诗人。她从小受到母亲音乐和文学的培养,14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20岁以《新生》(Renascence)一诗参加《抒情年代》(The Lyric Year)的诗歌大赛而崭露头角,并因此获得瓦萨(Vassar)艺术学院的奖学金。大学毕业那一年,出版第一部诗歌集《新生与其它诗篇》(Renascence and Other Poems)。大学毕业后,她拒绝了舒适的工作,同年秋季搬到纽约艺术家集中的格林威治村,在从事诗歌创作的同时也过着令世人侧目的叛逆、大胆、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式生活[1]。1920年第二部诗集《蓟的无花果》(A Few Figs From Thistles)问世,令文坛大为震惊。这部诗集一反《新生与其它诗篇》里对上帝的博识、灵魂升华、忠诚以及慈悲的颂扬,以大胆、直率、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的口吻显示出对传统美德如节俭、执着、守信等的蔑视,表达了一战后年轻人想要背离传统、寻求自由、展现自身个性的冲动和欲望,因此成为她首部真正广受欢迎的作品,奠定了人称叛经离道的“米蕾传奇”的基础。批评传记作家E-lizabeth Atkins曾用“令人心醉神迷”(intoxicating effect on people)来评价它,Carl Van Doren也说“自萨福(古希腊著名女抒情诗人)以来还没有一位女性写得像米蕾那样直率”[1]。

2 波西米亚式自由浪漫的《回忆》

《回忆》(Recuerdo)是《蓟的无花果》中备受读者推崇的一首。它以平淡质朴的文字和流畅整齐的节奏,以诗感与美感传达给人们波西米亚式的生活和爱情。

Recuerdo

回忆[注]

We were very tired,we were very merry-

我们非常疲倦,我们非常快乐——

We had gone back and forth all night on the ferry.

我们乘渡船整夜来回。

It was bare and bright,and smelled like a stable-

渡船空荡明亮,有马厩气味——

But we looked into a fire,we leaned across a table,

我们凝视火光,隔桌探身相对,

We lay on a hill-top underneath the moon;

我们躺在月光下的山顶;

And the whistles kept blowing,and the dawn came soon.

汽笛声声,黎明即将来临。

We were very tired,we were very merry-

我们非常疲倦,我们非常快乐——

We had gone back and forth all night on the ferry;

我们乘渡船整夜来回。

And you ate an apple,and I ate a pear,

你吃一个苹果,我吃一个梨,

From a dozen of each we had bought somewhere;

每样我们都从别处买有一提;

And the sky went wan,and the wind came cold,

天色苍白,晨风渐凉,

And the sun rose dripping,a bucketful of gold.

阳光轻洒,满桶金光。

We were very tired,we were very merry-

我们非常疲倦,我们非常快乐——

We had gone back and forth all night on the ferry.

我们乘渡船整夜来回。

We hailed,"Good morrow,mother!"to a shawl-covered head,

我们朝一个头裹披巾的人招呼“早安,妈妈!”

And bought a morning paper,which neither of us read;

买了一张晨报,却谁也不去读它;

And she wept,"God bless you!"for the apples and pears,

她流着泪,“上帝保佑你们”,为着苹果和梨,

And we gave her all our money but our subway fares.

我们把钱都给了她,只留下地铁车费。

和米蕾的其他大部分诗作相似,《回忆》采取了传统民谣的韵律形式,文字近乎口语化,简洁朴实,浅显易懂,情深意长,通过叙述两人在渡口的一夜,吟咏了波希米亚式无拘无束、乐观浪漫的生活和爱情。这种生活和爱情体现的是一种反传统、自由洒脱、特立独行的方式,是对平庸生活的摒弃,是崇尚自由洒脱的艺术气质,是对金钱和物质至上的消费社会的拒绝,是对无所作为生活的观照。

3 波西米亚式快乐的根源

这种波西米亚式的自由浪漫首先表现在来自心灵和精神的愉悦。这首诗一开篇便向我们传达了这种波西米亚式的自由乐观:“我们非常疲倦,我们非常快乐”。原文句式在语法上似乎存在缺陷,即两个完整的句子以逗号连接。这种有意识的排列隐含着双重含义:首先可以在第二个句子前面加上but使之合乎语法,这样表达的是意义上的转折,我们疲倦但是我们快乐,我们累了但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其次,也可以在第二个句子前面加上and,这样表示事情的因果,“我们非常疲倦”是导致“我们非常快乐”的原因。我们快乐是因为累了,这是属于典型的波西米亚式快乐。在传统模式下也许是对快乐的追逐导致疲倦,而波西米亚式的快乐则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是来自体能的消耗与疲倦,是自由洒脱的,是来自身体不加节制的放浪形骸,“我们乘渡船整夜来回”。因此这两句诗作为全诗主旨在每节起始反复重申反复吟咏。

其次,波西米亚式的颠覆和反叛还体现在具有艺术气质的独特审美。诗歌所描述的深夜通宵的场景传达的是对传统日常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和节奏的拒绝。尽管在空荡、“有马厩气味”的渡船呆了一整夜,尽管“天色苍白,晨风渐凉”,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对美的发现、欣赏和沉醉:“我们凝视火光,隔桌探身相对”,“我们躺在月光下的山顶”,“阳光轻洒,满桶金光”。抛开庸常世俗的习惯、趣味和局限,不受传统生活风格影响的波西米亚自由心灵总能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到生活中的精彩,使日常的平凡生活呈现前所未有的个性、热情和浪漫。标题“Recuerdo”也颇具含义,这是一个西班牙语单词,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异域”感也正符合“波西米亚人”自由不羁的传统与个性。

这种个性和反叛不仅仅体现在对普通事物的艺术性审美观照,更多地在于如同对待传统行为准则一样,对待金钱、物质和财富如粪土的态度。在这里,对于钱财他们是如此的不经意和挥霍:每样都买了一打的苹果和梨各吃了一个之后全部送了别人,“买了一张晨报,却谁也不去读它”,“我们把钱都给了她,只留下地铁车费”。与这种波西米亚式贫穷呈鲜明对照的是传统生活中人们对财富的看重,在诗里,那位头裹披巾的女士在接受他们所给的苹果和梨之后,“她流着泪,‘上帝保佑你们’”,这种对比更加反衬了他们对于金钱的疏离和漠视。而另一方面,在作者眼里,早晨轻洒下来的阳光,却是a bucketful of gold,gold(金子)在这里是一语双关,既形容初升阳光的颜色,又隐喻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是精神的无限自由及丰富。

当然这种波西米亚式的挥霍也和爱息息相关,全诗以爱贯穿始终。因为有爱,两人才会快乐,因为有爱,才会不顾马厩气味,不知疲倦地在空荡的渡船整夜来来回回,度过“凝视火光,隔桌探身相对”的温馨时光;才会“躺在月光下的山顶”,在“天色苍白,晨风渐凉”之际,在“汽笛声声”传来之时欣赏阳光洒下来的金色美丽;才会一起分享买来的苹果和梨;才会“买了一张晨报”,但是因为有彼此的陪伴,“谁也不去读它”;才会快乐地向陌生人致意“早安”,将苹果、梨和钱都给她,这样也将爱意传递给别人。

4 结束语

如前文所说,这首诗写于米蕾初到纽约的时候。当时她住在一间九英尺宽的阁楼里,在那里她加入了早期的普落温斯敦剧团,结识了不少作家和编辑朋友如拜内尔(Bynner)、毕肖普(John Peale Bishop)、威 尔 逊 (Edmund Wilson)、格 拉 斯 皮 尔(Glaspell)、德尔(Dell)等人[2],在那里她恣意地写诗、创作;挣脱一切传统的束缚,以公开的双性恋姿态和男人以及其他女人恋爱,过着令世人瞩目、令社会正统侧目甚至反目的自由放纵的生活,过着用米蕾自己的话说“非常穷、非常穷,但又非常快活、非常快活”的日子[3]。《蓟的无花果》就是那一时期她的世界观和本人生活的写照。该诗中提及恋爱中的两个人时通篇都是使用代词we,you和I,这样导致另一半性别的模糊。对于双性恋者米蕾来讲,另一位是男是女无关紧要。这种反传统的、波西米亚式的自由、恋爱才是她想要在诗中传达给读者的,这既是她自己生活的生动描述,也是来自反主流文化格林威治村的她对波西米亚精神理想的追求。

[1]Barnet,Andrea.All-night party:the women of bohemian greenwich village and harlem,1913-1930[M].Chapel Hill,NC:Algonquin Books,2004.

[2]Epstein,Daniel Mark.What lips my lips have kissed:the loves and love poems of edna st.vincent millay[M].New York:Henry Holt,2001.

[3]Milford,Nancy.Savage beauty:the life of edna st.vincent millay[M].New York:Random House,2001.

[4]Millay,Edna St.Vincent.A few figs from thistles[M].Pennsylvani: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4.

猜你喜欢
回忆西米亚渡船
波西米亚夏日住宅
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 07:05:40
波西米亚狂想曲
破釜沉舟
WARMING IN THE U.S.A
空中之家(2017年6期)2017-06-12 02:15:02
论迟子建抒情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青年文学家(2017年3期)2017-03-10 22:03:31
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搜集的实践片段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6:20:26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小李子影帝背后是这样一对波西米亚式父母
海峡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10
光影的情感魅力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3:15:06
古灵精怪包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