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旅游带动城市圈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以武汉为例

2011-08-15 00:51:00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城乡武汉旅游

夏 晶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国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经验中提出的一个全新思路和方针。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路径。武汉城市圈正处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乡村旅游既促进了两型社会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又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1 发展乡村旅游是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乡统筹是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谋划城乡协调发展问题,把城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对系统里的各个环节、各方利益、系统资源等进行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1]。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等为旅游资源,利用城乡风格的差异来设计和组合旅游产品,为城镇居民提供观光、娱乐、度假、休闲、学习、体验和回归自然等的旅游方式。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业可以增加城乡就业,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城乡统筹发展[2]。

1.1 乡村旅游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差距逐渐增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乡村旅游主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据调查,在武汉城市圈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农户年均收入一般在3万~5万元左右,多的达10余万元,仅黄陂区就有近3万农民直接和间接地吃上了“农家乐”的旅游饭。

1.2 乡村旅游促进城乡社会文化交流

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培养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提升了农民的技能水平和文化水平。乡村旅游保护和发扬了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同时,城镇游客带来的城市文化也推动农村文明风尚的形成。

1.3 改变农村面貌,促进新农村建设

结合农村家园建设,推动发展乡村休闲游,武汉城市圈建成了一批建筑风格新颖、村容村貌整洁、环境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农村。黄陂清凉寨刘家山村、东西湖石榴红村,既是农民居住生活地,又是游客休闲目的地。“景区(点)加村庄”的乡村旅游模式,其特点是企业投资景区建设,改造农民新村。企业经营景区旅游,农民从事旅游配套服务,村湾面貌改变全方位进行。

2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

以旅兴农、以农拓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是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武汉城市圈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各地依托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休闲示范点。

2.1 武汉“1+8”城市圈的乡村旅游资源

武汉“1+8”城市圈包含有黄冈、鄂州、黄石、咸宁、孝感、天门、仙桃、潜江和武汉等九个城市。武汉城市圈的乡村旅游景观类型多种多样,地区差异性强。黄冈市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其中的“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鄂州市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是闻名全国的武昌鱼的故乡,初步形成了百里长港梁子湖旅游农业线、葛山环城生态休闲线、三山湖观光农业线、鸭儿湖休闲农业线等旅游线路;黄石市境内平原、山地、湖区、溶岩、山间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并存,形成黄石“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地貌特点,乡村旅游资源主要有东方山旅游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磁湖风景区、陆顺星山庄,黄石阳新县的采茶戏、大冶县的民间说唱“玉莲环”是富有特色的文艺表演,西塞山神舟会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咸宁市是著名的中国桂花之乡、中国温泉之乡、茶叶之乡、千桥之乡、楠竹之乡、溶洞之乡,以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洞奇、泉温而独具魅力。境内既有独具特色的休闲农庄、健身养肤的温泉,又有太乙洞、星星竹海、大汉皇族村“刘家桥”、飞仙胜境嫦娥景区、金桂湖景区、鸣水泉风景区、桂花园和潜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

孝感市有4个4A级旅游景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天紫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和汤池温泉旅游景区。天门市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重点打造龙骨湖、潭湖等11处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这11处休闲渔业与乡村旅游景观形成水产生物游览区,集养殖、餐饮、垂钓于一体,可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与休闲渔业的关联度;仙桃市以耕地、水域为主要土地类型,以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为主,辅以园林生产,著名的“沔阳三蒸”出自于此。“十二五”期间,仙桃将继续加大建设排湖国际度假生活区,抓紧建设沔城旅游名镇,建设更多的规范的农家乐,加强对旅行社、星级饭店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潜江市素有“鱼米之乡”和“水乡园林”的美称。在建的利荣新农村示范基地规划有自然生态观光区、乡村旅游体验区、有机农业示范区、水产家禽养殖区,并配套有国家星火培训中心、有机蔬菜园、农事体验园、小龙虾养殖基地等,是一个集水产养殖、新型农民培训、美食、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会把农民培训与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对接,对提升传统农业的档次和品质有示范作用。项目运作成熟后,有可能对武汉城市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促进作用。

2.2 武汉市乡村旅游资源

武汉市乡村旅游资源主要有蔡甸区的“两山两湖一河”(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嵩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知音湖、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索子长河风景区);黄陂区的木兰湖、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古门山庄、清凉寨、李集云雾山、胜天生态农庄和“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东西湖区的石榴红村;江夏区的汤逊湖、青龙山森林公园、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五里界巴登城生态旅游区;汉南区的五湖湿地和特色农产品。新洲区的道观河风景区、余集省级自然保护小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将军山森林公园、徐古蘑菇产业园、保安寨森林公园。

武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武汉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从600家发展到1024家,从业人员由1.2万人增加到1.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由7.1亿元增加到18亿元。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点19个,农村休闲山庄132个,农家乐达到844个,农业旅游点26个[4]。

3 武汉城市圈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随着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武汉城市圈应围绕“村庄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配套化、景观打造生态化、产业经营规模化、因地制宜特色化”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有效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带动城乡统筹发展。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的研究,组织专家对武汉城市圈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十二五”规划中武汉市将重点打造三大乡村旅游板块。该三大板块包括生态旅游、城郊休闲和农业观光。其中生态旅游板块规划建设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蔡甸知音生态旅游区、江夏滨湖生态旅游区、新洲区东北部生态旅游区、汉南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度假区等五大旅游区;都市城郊休闲板块包括东西湖区乡村休闲板块和洪山区乡村休闲游板块;农业观光板块重点打造三园三带,即黄陂台湾农民创业园、东西湖柏泉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花果山生态农园以及蔡甸永安-洪北休闲农业带、江夏梁子湖休闲农庄带、汉南五湖湿地生态休闲农业带。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乡村旅游将培植打造知名景区景点品牌10个,农事会节品牌7个,发展农家乐1500家以上,从业人员2.5万,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可达35亿元。

2)开发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快,旅游景点多,但乡村旅游类型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雷同,大多是吃农家菜、住农庄别墅、购土特产,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是采摘、垂钓、卡拉OK、棋牌、网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

乡村旅游产品的差异性越大,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就越大。武汉城市圈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光和各地不同的特色民俗文化来开发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比如咸宁市突出温泉乡村旅游;武汉市蔡甸区着力彰显“知音故里莲花水乡”主题;黄陂区深度挖掘木兰文化;江夏区凭借汤逊湖、梁子湖打造“渔家乐”旅游;东西湖区的“四季吉祥”突出“一村一特色”,八仙桃源村的“春桃”、石榴红村的“夏榴”、蔡家丹桂村的“秋桂”和知青梅林村的“冬梅”,以四季花卉为主题打造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突出与其他景区的差异[5]。

3)凸显乡村旅游产品的乡土文化特色

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是乡土气息和回归自然,但目前很多乡村旅游景点以别墅代替农舍,以水泥马路取代鹅卵石羊肠小道和青石板乡间小道,使游客感觉乡土味不浓。

发展乡村旅游应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彰显乡土文化、田园风光、农家特色,在“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上凸显乡土特色。让城镇游客住乡间小舍,吃农家饭,在农家土灶上烧农家菜;到田间种菜和采摘,制作乡土工艺品;参与农家文艺节目表演等。比如孝感市“请七姐”习俗,潜江市窑岭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和潜江民歌等民俗文化应当被深入挖掘,并将其融入乡村旅游产品中。

4)注重乡村旅游体验性旅游产品的开发策划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为游客提供旅游体验,让游客获得某种舒畅的感受和不同寻常的经历。旅游体验可以分为五种:娱乐、教育、逃避、审美和挑战自我;体验性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围绕这五种体验来策划[6]。

娱乐型乡村旅游产品:把农村的耕作、采摘、养殖、垂钓、放牧、节庆等生活融入乡村旅游活动中。比如武汉黄陂区的木兰西湖水上游和胜天农庄农家生活体验游,游客可以参加水上运动、采茶、挖竹笋、采蘑菇、挖野菜、钓鱼虾、摘葡萄等活动。

逃避型体验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暂时摆脱城市喧闹浮躁的环境、紧张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快节奏的生活,体验农村的宁静、悠闲和淳朴。比如黄陂区的古村落休闲游和木兰天池高峡人家风情游。

审美型体验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乡村旅游活动中通过视觉、感觉、知觉扑捉感官的愉悦。比如黄陂区的清凉寨生态休闲观光游,蔡甸区的九真山、嵩阳山、知音湖、沉湖和索子长河生态休闲观光游。

教育型体验旅游产品:通过开发主题农庄、主题文化村落、农业产业庄园等乡村旅游项目,使游客在参观生态农业园和体验农村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教育。比如武汉新洲区农耕年华农业主题公园、武汉现代蔬菜园就是将农业科学、农业生产、农艺展示与农事体验融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旅游观光基地。

挑战型体验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挑战自我,超越心理和生理障碍,克服困难,体验成就和胜利。比如黄陂区胜天农庄户外运动竞赛游,其竞赛活动有攀岩、丛林越野、搭绳过涧、速降、水上飞索等户外活动,游客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去亲近自然、挑战自我。

5)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策划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乡村旅游产品也不能忽视营销策划。2010年4月,“观明楚昭王陵、游梁子湖品尝鱼鲜、看铸就中国海军舰魂的中山舰……”这几句口号,占满武汉市各大媒体版面。正因为注重旅游活动的宣传和策划,再加上媒体的争相报道,“万人千车游江夏”主题乡村游活动火爆启动。

2011年7月,武汉市第四届蔬菜(番茄)嘉年华在东西湖区如意现代农业观光园启动,多种以番茄为媒的娱乐活动颠覆想象,疯狂的番茄大战让游客大呼过瘾。同时,吉农沃尔特农业集团和石榴红村亲江葵园也启动多种互动活动,活动时长两月,接待游客10万人。

以上两个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正是因为活动的主题贴近市民,策划到位,所以收到了非常好的市场效果,扩大了相关乡村旅游景区和产品的知名度。类似活动还有2008年的“江城龙虾狂欢节”、2009年的“武汉市春季美丽乡村行”、“蔡甸西甜瓜节”、2010年的“乡村过大年”、“乡村旅游啤酒节”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和口碑效应。

[1]王 瑛.城乡统筹下的郫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5):33-36.

[2]高 鑫,董 青.重庆市沙坪坝区基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2):193-195.

[3]刘 春,邵晓晖.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0(10)下:4-7.

[4]怀劲梅.中心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以武汉市为例[J].人民论坛,2011(14):8-11.

[5]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6):101-105.

[6]罗信远.乡村旅游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策划——以武汉市城郊乡村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0(4):104-106.

猜你喜欢
城乡武汉旅游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 02:15:22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旅游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