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11-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科学

马 勤

(四川省级机关电大,四川 成都 610017)

论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马 勤

(四川省级机关电大,四川 成都 610017)

我国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特别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当今许多国家的教育宗旨;是科学发展趋势的要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抑制市场经济弱点的需要;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政府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是教学大纲的要求。

高校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教人懂得怎样做人和会做人的教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就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文化知识的传授、环境熏陶等多种途径,对受教育者进行文、史、哲、真、善、美的基本常识、价值观和行为的教育,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人文体验和实践,促进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法律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环境素质教育等。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有人文知识,树立人文意识,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人文品质,懂得正确处理人与各方面的关系。也就是: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要懂得:讲理想、讲进取、讲自律;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要懂得:讲诚信、讲为善、讲大度、讲包容、讲互助;在人与集体关系上,要懂得:讲大局、讲奉献;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懂得讲规范、讲秩序、讲公平、讲安定。这也就要懂得会做人、会做事、会处事。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最广泛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无论是理工农医教学,还是文史哲学教学,都要贯穿和体现人文素质教育,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各种教育和各种教学的始终。

高校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特别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对教育认识不足,过分地重理科教育,过度地强调专业、专科和专才,导致社会上长期普遍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认识,人为地割裂了专业教育与全面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直到1993年2月,国家才首次确立“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目标;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轨道上来;同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才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关于人文素质教育;2010年2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中期到20世纪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基本停留于口号,即使是口号也是很少的;21世纪以来,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有所深化,在高校也有一些措施,但很不够。从整个社会来看,人文素质教育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知识”和“公共产品”;“应试教育”还普遍存在,素质教育还没有引起普遍重视;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各种的教学中,也还有待于解决;课程设置也不完善,运作措施也不配套,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都还没有形成。还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才有利于提高认识,普遍重视,采取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二、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

传授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统一,是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中外大科学家和大教育家的共同思想。

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通过教育让所有的人成为真正的“仁”,也就是成为真正的人。所谓真正的人,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能为百姓造福的人,能努力使自身人格达到真正完善境界的人。他认为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就必须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达到“仁”的境界,这才是教育和学习的目的。

数千年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在深刻地震撼着、启迪着人们,199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国际大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代表大会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也就是要汲取孔子的仁爱,即爱人,爱护和帮助人,爱这个社会,爱自己的民族,爱我们生存的地球,才能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

德国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费尔巴特,早在 19世纪初,就指出:传授知识要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他认为,教育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道德之所以离不开学校,其原因就在于道德培养离不开知识,“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道德的,因为他没有知识。

总之,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基本教育思想,就是要把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相统一,无论是哪一类的教育和哪一门课的教学,都要把人的教育寓于其中,把传授知识和品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才。

三、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许多国家的教育宗旨

人文素质教育是学会做人做事的教育,只有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才是全面发展的人,合格的人。这是许多国家对社会未来预测和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得出的共识。

当今许多国家确定了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全面教育”的宗旨。如:美国的教育宗旨是“完整教育”,就是实行全功能教育,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原苏联的教育宗旨是“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体、德、智、劳、美获得全面发展。韩国的教育宗旨是“全人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达到:健康、爱美、有能力、有道德、自立。日本的教育宗旨是“完全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真、善、美、圣、健、富的全面发展教育。会做人会做事的“全面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四、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的要求

(一)科学发展在高度分化

科学的门类越来越多。目前,科学门类已达2000多种;基础科学有500多个以上的主要专业;技术科学有412个专攻领域;科学文献指数增长,每隔10~15年翻一番。与此同时,知识老化即过时陈旧的速度越来越快。据调查:18世纪知识陈旧的速度为80~90年;19~20世纪缩短为30年;近50年来,缩短为15年,甚至有的科学已缩短5~10年。当代知识陈旧的速度比专业知识的汲取速度要快得多,据统计的结果表明:一个人从大学只能获得 10%的有用知识,而学的绝大部分知识都已经过时。

(二)科学发展又在高度综合化

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自然科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无一不是综合的、复杂的,涉及许多科学门类。现在无论是农作物的栽培,还是半导体的研究和新材料的研究制造,仅仅靠一门科学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才能完成。

2. 各科学之间相互渗透和交错,边缘科学、综合科学迅速发展起来。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物理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都是多学科渗透和交错。边缘科学的发展,不限于两门科学或三门科学之间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向更广泛的联系和渗透发展,是1+1=3、4、5……。如控制论就是一门涉及数学、物理学、电子学、通讯理论、生物学等,一系列科学门类的边缘科学。

3. “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已势不可挡。如大量地运用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建立模型等自然科学手段和方法,使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科学,由定性描述的科学转化为可量化严密科学。

4. “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的潮流”也势不可挡。自然科学影响面广的新发明以及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又要求社会科学介入和干预。如克隆技术的发展,不能什么都去克隆,不能连人也去克隆;又如,生态严重失衡、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食物污染等,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这就需要呼吁道德和法律对有关领域加以规范、限制、监督和处罚。

由于科学发展的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以及“知识爆炸”和“知识老化”现象的加剧,必然冲击教育,要求教育加快知识更新,教师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及时修改教材,开设新的课程,学理科的也要学文科,学文科的也要学理科,文理兼容,才能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一专多能”、适应科学综合化和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五、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联系日益密切,需要具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需要,做好工作。

就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只有具有诚信、关爱、和谐、进取的品质,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懂法律、懂环保,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才能搞好生产经营,正确处理与职工、与集体、与国家、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经营者。

就个人来说,如果是复合型的人才,即使不能做这样的工作,还可以做另外的工作,灵活性强,选择性大,这既有利于个人就业,又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只能靠教育才能培养出来。

当今许多学者认为,跨世纪人才,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国际通用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只有国际通用型人才,才能面向世界,作出贡献。(2)一专多能型。才能应付和解决多种复杂的问题,适应社会需要。(3)正义型。要求人的素质,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强列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优良的品质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作好工作。这需要通过科技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也这样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六、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抑制市场经济弱点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在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下,使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重视学习,重视技术,重视人才,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又会使人保守技术秘密,产生拜金主义,为了金钱,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对森林乱砍乱伐,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对矿产资源乱采乱挖,造成水土流失、各种污染、生态失衡,引起自然灾害频繁暴发和多种疾病,危及人类生存。

怎样才能抑制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呢?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法律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和环保素质教育,才有利于增加公民的责任、诚信、自律,顾大局,识大体,才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顾一切,损害社会利益,才有利于抑制市场经济弱点,使市场经济有序的健康发展,造福于人类。

七、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和条件,在社会再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公民的素质,取决于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发展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只有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提高国民素质,为经济发展不断输送人才,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八、高校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政府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是教学大纲的要求

无论是幼教、小教、中教、高教,无论是理工科教育还是文科教育,都要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我国政府在1994年就提出要把基础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加强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国家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每门课的教学大纲要求,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

要搞好人文素质教育,还必须要:广泛宣传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要不断完善课程设置;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各科的教学中;要搞好图书馆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要重视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考试体系;要防止腐败;要学习国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经验等。扎扎实实搞好这些工作,才有利于搞好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1] 谈新敏主编. 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研究[M].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2] 于淑云,黄友安. 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吴宗杰,黄爱风. 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立新,郑宪明,王文礼,陈莉.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M]. 科学出版社,2007.

[5] 李红亚. 教育意义的寻觅:知识、道德与课程[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G41

A

1008-7427(2011)02-0047-02

2010-12-06

作者系四川省级机关电大讲师。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科学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