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供给机制探析

2011-08-15 00:55蒋华林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蒋华林

(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供给机制探析

蒋华林

(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全面认识和深刻阐析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基础上,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进行多元价值考量,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旨归,以教育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重新审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提出了科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路径。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且呈系统的表征。理想信念一经形成,就会成为引领、支配个体行动持久而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学这一时间段是理想信念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根据社会生物学中的“关键期”理论喻示[1](P20-22),进一步明确与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务求取得实效。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本体缺失与范型迷离解构

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有生力量,被认为是“有希望的一代”、“黄金一代”,并被寄予厚望,赋予时代使命。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积极、健康、奋发向上这一主流的同时,也要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不容忽视,更不容回避,否则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一)政治理想凸显“灯塔昏黄”的迷茫、淡化倾向

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受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等影响,新时期的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一种政治热情不高、政治参与积极性不强、政治意识淡薄的窘迫倾向;某些人主张一种以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作“庸俗化”解读、狭隘性理解;对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持冷漠、轻视态度[2];不能很好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联系起来,“虚无主义”、“空壳感”有所抬头。于是,大学校园充满“郁闷”、“我晕”、“不爽”等口头禅,这些,都是一种政治理想“昏黄”意识的隐含表现,当然,同时也折射出大学生的生活理想。

(二)信仰理念功利化、实用化、物化趋势明显

据相关调查显示,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不相信理想信念对人生的导航作用及精神支撑力量。同时,由于个人本位思想的影响,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心态,认为票子、房子、车子等才是对生活真正有“刺激作用”的,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彰显个人成功。而为共产主义奋斗、做集体主义的“大我”不过是唱高调而已,对人的生活没有实在的激励作用。可以说,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功利色彩明显、实用主义突出。

(三)自我中心意识弥散,疏离了团队合作意识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尤其在当前高校“90后”渐成主体的形势下,从小成长环境优越,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使得他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和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只有我,没有我们”的个人中心主义,“利己主义”凸显。他们把个人理想视为至高无上,富有一种“后现代”气息,离散了团队合作意识,异化、消解了社会的基础凝聚力。

(四)理想信念的游移易变性不容忽视

通过笔者实证调查及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经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确定程度是不同的,需要我们具体分析,继而区别对待。总的来说,一年级“少不经事”,兼具盲目性;二年级模糊、动摇;三年级逐渐清晰、理性;四年级由于在就业、择业期间的压力和遭遇的挫折转而有自暴自弃、灰暗失落心理表现。可见,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易变性,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二、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多元价值考量

(一)对于大学生个体全面成长成才、把握前进方向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意义

理想信念是灵魂和方向,更是动力,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青年大学生从跨入大学校门、到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择业等人生道路选择,这样的一切均是新鲜的,也更是陌生的。在如此剧烈的社会与个体的蝶变过程中,需要一个内源支撑力作方向性的导引,避免少走弯路、走错路,起到导航灯塔作用。

(二)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关键还在于所培养的大学生的质量。质量面向是多元的,不仅包括学习、知识方面,而且也必然包括学生政治素质、政治方向、道德情操等。可以说,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石,对于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以及树立团队合作精神、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将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三)积极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助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人才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智力资源的竞争。青年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大学本质应是思想自由,需要思想交锋。我们要在继续保持高校思想繁荣、思想自由、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鉴别、自觉抵御西方反动思潮的误导,使广大大学生真正成长为文化上、思想上、行动上的“强者”,积极投身国家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

三、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面向的图景剖解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加大力度,下大力气,创新工作机制,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导教并重,服务同学”,积极促成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锻就一支既能仰望星空,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又能脚踏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生力军。

(一)建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立体化网络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动员全校各级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教师和学生一道来推动,形成“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网,构造立体化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具体应由校院(系)党总支主抓,宣传部、学生工作处(部)、校团委、勤工俭学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班级党团学组织及学生社团等部门互相配合、分工负责、明确目标,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保障,形成“金字塔式”的队伍结构,凝练整体力量,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普及开展且深入人心,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为尊、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先,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知识、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以尊重、激励、帮助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从思想、行动上关心、关怀学生;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青年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体现工作的服务性、民主性和公正性;善于灵活应用榜样教育和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灌输为多元互动;创造条件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学生党支部(小组)、团支部及社团活动中去,积极鼓励大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社团”,以一种更为生动、更为直观、更为活泼的方式增强青年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热情,帮助大学生真正搞清楚“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树立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多方整合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合力

利用好、整合好校内及社会各种资源,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优势,着力加大对大学生“三观”、“四信”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水平;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教育、国情教育。在此基础上改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层次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第二,发挥“第二课堂”实践性、参与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寓教于乐。积极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进宿舍、进学生社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三,强化阵地意识,利用网络教育丰富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利用QQ、博客及建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网站等,开展如时政问答、社会聚焦、心理聊天、学术论坛、影视展播等,让网络工具“活”起来、“热”起来、“红”起来,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吸引人、凝聚人、教育人的良好效应。

(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效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创造出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独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优雅、高尚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无形的重大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地位,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大学精神的提炼与升华,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舍风;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层次;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这些都将隐性地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境界、层次和水平。

(五)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所处真实生活世界的价值意义在大学生主体中的超越性生成,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设定的价值目标之外有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根基,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理想信念能真实存在的“实有”基础[3]。社会实践是理想信念形成的最深刻基础,理想信念的性质、强度、稳定性以及建立的方式,都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状况密切相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对理想信念的肯定性体验,对理想信念的情感深入才能完成,成为坚定不移的信念。同时,社会实践又是检验信念坚定与否的惟一标准。高校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通过各种参观考察,学习他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组织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三农社会调研、到改革开放前沿实地调查等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增强奉献意识,自觉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美]爱德华·O·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M].毛盛贤,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任锋,朱旭峰.转型期中国公共意识形态政策的议程设置——以高校思政教育十六号文件为例[J].开放时代,2010,(6).

[3]郭维平.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3).?

New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JIANG Hua-lin
(School of Economic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Guangzhou510320,China)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is the core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sociobiology,the theories of key period hint the stage university is good time to format ideals and beliefs,wemusthold the opportunity.On the base of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antinomy of body’ideals and beliefs,explaining deeply the means of strengthening ideals and beliefs to university students,in the effectiveness–dimensional,putting forward the road of scientific holding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University students;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Effectiveness

G641

A

1008—4444(2011)04—0162—03

2010-03-20

蒋华林(1984—),男,湖南衡阳人,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教师,法学硕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题解教育『三问』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