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凌青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原则与措施探析
牛凌青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我国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消解网络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冲击性负面影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要主要把握好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开放性和聚合性相协调原则、导向性和交互性相配合原则,高校要从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重视力度、加强专业队伍培养、完善运行规章制度、加强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原则;措施
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并进一步强调“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网络时代,高校坚持以《纲要》为指针,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成为必然趋势。
网络的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化,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民主化,网络传播的信息海量性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和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网络传播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因素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播内容因素变化使得传媒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合程度弱化,传播控制因素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传播环境的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困境。可以说,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占领网络阵地,必须明确和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原则,研究将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的有效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如何利用好网络的优势、消解网络的不利因素,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革新、实效提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网络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网络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着联系性和互动性,这种联系性和互动性统一于共同的实践主体。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无一例外地与现实对接,建立与现实一致的团体组织,以现实中的团体组织为基础和根本,网上作为有效延展,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相辅相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必须充分考虑虚拟性与现实性的互动关系,现实中的团体组织,抑或个人都会能动地作用于网络虚拟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正确地引导和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能动因素,努力实现网络与现实之间的信息对称与统一,主动营造一个可控性较强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从而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质载体。
开放是网络的基本特征和优势所在,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状态,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中接受网络、利用网络的领跑梯队,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拓展视野、交友购物、发表言论。综合实践层面的情况,高校的学生团体组织都已经主动地在利用网络开展活动,并由此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的新的大学生交往群体。校园网络作为大学生群体交往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基本场所,承载和强化了大学生群体内的人际交往,处理好、利用好网络的开放性和聚合性的关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功能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首先,将网络特点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群体性特征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加以整合,通过加强和改善校园网络的技术条件和功能,吸引大学生对校园网络的使用,根据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同质性和群体交往关系的发展特点,加强校园网络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人际交往等活动中的服务平台和联系纽带的作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以校园网络的集体文化建设满足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归属感需求,从而将大学生吸引和凝聚到校园网络平台上来,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其次,高校要积极引导、主动参与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实现对校园网上信息环境的营造和管理,利用校园网站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公平性和交互性是网络交往的重要特征,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由以往的单纯的主客体关系,变成了主客体关系与主体间关系并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导向性和交互性关系更加凸显。
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在网络空间中作为网络文化的主导者的明确意识,努力坚持以正面的思想观点去引导舆论、批判错误,要努力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导者和正确思想观点的代表者。其次,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作为思想观点自由交流的平台的作用,在鼓励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言论的同时,积极用平等对话、研讨、交流等互动的形式,以正面的观点去引导学生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防止空洞的说教。当然,这种交流互动必须做到坚持原则、站稳立场,决不能对错误的观点、言论听之任之,任其传播。
2000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问题。指出要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等。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这些文件的颁发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非常重视。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是一个新鲜事物,网络的特点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对网络载体要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并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网络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逐步认识网络、接受网络,消除其负面影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和运行,利用网络载体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载体建设,加强领导,要有负责网络载体建设的校领导,学校党委要把研究和解决网络载体建设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专业队伍,不断提高教育主体的素质,是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发展的迫切要求。
(1)提高专业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只有学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打牢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深厚的理论素质,才能坚定信心,明确目标,把握原则,正确认识网络中各种复杂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理论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工夫,尤其是要切实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
(2)提升专业队伍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对信息进行处理、筛选、鉴别和使用的实际能力。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的广泛性等特点,网络信息庞杂繁多,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又有许多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因此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专业队伍的信息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术和网络语言等方面,不断“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受教育者的视野,启迪教育客体的思维”。
树立敏锐的信息意识是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信息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突破了信息交流传递的时空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瞬间利用终端与世界上另一角落的其他任何人交谈、对话或是传递文本的图像信息,教育主体都有可能接触各种思潮:红的、黑的、白的、黄的等。因而,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育主体,必须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
制度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行规范化、高效率的有力保证。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行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网络载体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
一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行的管理权责制度。要有效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管理,就要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管理者的地位及其对网络载体运行的权责关系,使网络管理者各司其责,充分发挥其更大的管理、监督职能作用,从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行。
二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行的管理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制度。通过网络建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获得全面、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管理者和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行的效果评估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体现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行因其特殊性,应有一些特殊的评估规则和方法。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点击率,班级群建立的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评估的基本参考。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发展得很快,成绩显著,但也出现不少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理论研究滞后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发展,因此要加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科学研究。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理论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网络载体的运行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理论有许多新的课题,如网络载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运行的特点和规律问题,大学生网民的思想特点及对网络行为的影响问题,网络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网络规划与法制教育问题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从而最终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实际操作研究
对于高校来说,进行网络载体的研究还需研发网络技术。一是加强对局域网技术、网站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校园网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防范外界侵袭,使校园网更加完善便成为重中之重,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更为稳定、安全便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加强对文献数字化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组织技术的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相应的资料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资料一部分来源于传统文献的数字化,一部分来源于通过检索得到的网上资料,因此文献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必将成为开发重点,因为仅有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组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是高校占领网络阵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战场、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只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认真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中的问题,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高校人才教育质量,实现国家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
[1]李俊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网络课堂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24).
[2]沈建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09,(10).
[3]张文媛.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G41
A
1671-2862(2011)01-0076-02
2010-10-22
牛凌青,女,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