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周付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政公共教学部,安徽合肥 231100)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视域及其必要性
陈周付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思政公共教学部,安徽合肥 231100)
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必要性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研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我们应该还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比较这样一个新的视域来研究,且阐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春风,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从过去的封闭环境中走出来,开始进入全方位、多领域的研究阶段。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至今已有三十年了,而且不断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热。在这期间,国内刊物上出现了大量的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仅从 1978年到 1984年间,国内一些重要理论刊物几乎每期都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总数不少于 500篇。[1]P462同时,也出现了相当多的关于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专著和一大批专家、学者。而且在这期间还有大量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这些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观三十年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一般介绍和总体评价,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理论的基本特征等。其次重点研究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这是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争论的也比较激烈,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还有,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是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当然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和目的。
应该说,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还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且成果丰硕。但笔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研究还应该进入一个新的视域,即我们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研究,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研究文章和著作还不多见。
有人可能认为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没有必要再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了,因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探讨也就包含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妥,的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有一致性,但我们不能简单等同它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可以看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不是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研究。
还有人可能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在我国学术界有一部分人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的左翼激进思潮,在世界观上同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的。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无产阶级性质,二者水火不容,它们是不能比较的。如果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研究,不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毫无作用,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徒劳,甚至还会侵蚀、玷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因为任何思想理论之间都有融通性,都是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的,这是思想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得到大家共识的,所以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研究,运用有效的方法,从产生背景,主要思想观点,理论的特质以及它们所产生的作用等多角度入手,通过比较研究我们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对这两种理论的研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更为重要,这也就是我们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研究的必要性。至于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第一,把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是思想理论本身特点决定的。在上面的篇章里已经谈到思想理论之间都有融通性、渗透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一种思想理论与其它思想理论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通的。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搞自我清高,自我封闭,话语霸权,而要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理论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各种思想理论之间只有相互联系,相互融会贯通,思想理论才能不断的得到补充、扩展和创新,才能时刻显示出生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何能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即使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挫的背景下它还是深入人心。德里达就说过:“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将来,人类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2]P127甚至连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吉登斯也声称:“虽然不在时髦,但我仍然看中马克思”。[3]P166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品质,因为它对其它的思想理论采取的是包容、借鉴的态度,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补充自己,使自己永葆活力。因而,为了促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完全有必要把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第二,把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在全球化的今天,不仅经济、科技等被卷入全球化的大潮,文化、思想理论等也同样融入了这个大潮之中。我们不能孤立起来,闭门造车,这样是不好的。邓小平说过:“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4]P202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讲话就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叀糤 TBZ〗世界上不能只有一种文明叀糤 TBZ〗一种价值观念叀糤 TBZ〗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共存。应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国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求共同进步”。[5]因此,无论是进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发展都有必要置身于世界的浪潮,只有把它们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才能出更多的成果。
第三,吸收二者理论精髓和科学方法,有利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解放思想,事实求事,与时俱进来武装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这无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活力。马克思主义它本身也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运用这些方法去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去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必然会有新突破。
同样我们可以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精神出发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首先可以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国际性学术交流广泛开展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日益增大,客观的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无疑在许多方面影响了我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6]P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如现实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正是我们研究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诸需要的。
第四,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拓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研究领域。就西方马克思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容本身来说有很多“比较”之处。相同之处: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和方面,因而它们之间存在若干相似之处;从理论角度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近年来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诠释与理解,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马克思哲学观的解读几乎是同时展开的;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都将面对新的问题转向,因而在范式上有可能产生更大的通约。不同之处:二者所处时间空间背景不完全一样;西马更关注民生,中马更关注国计;西马更重学术意味,中马更强调意识形态观念;西马具有更为彻底的批判精神等。可以看出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寻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合理内核”,用它去“补充”和“革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之亦然。
第五,为了发挥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在刚才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所以说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的发挥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其次通过二者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很多观点都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也就是说他们能够随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我们也要及时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许多解决具体问题的主张和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如生态危机理论、人本思想、市场社会主义等,这些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紧密相连的,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今天,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同时,也要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研究各种当代思潮,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王炯华.五十年中国哲学风云[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
[2] (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
[3] (英)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
[5] 光明日报[N].2000.9.71
[6] 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A New Perspectiveon theO cc iden ta lM arx ist Stud iesand the NecessiTy thereoy
CHEN Zhou2fu
(AnhuiBusinessVocationalCollege,HefeiAnhui231100,China)
occidentalM arxism;ChineseM arxism;comparativestudy;necessity
Studieson the occidentalM arxism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more than two decades in China,which es2 sentially focuson the occidentalM arxism itself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identalM arxism andM arxism,The paperputs forw ard a new perspective of comparing the occiden talM arxism and ChineseM arxism and elabo rates the necessity of comparation of thethereoy.
A 81
A
167322804(2011)032000520002
20102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