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琳王亮
(河北农业大学 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区域经济]
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方向研究
贾琳王亮
(河北农业大学 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民营经济运行出现稳定回升的迹象,然而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河北省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传统加工制造业和采选业,新兴行业比重较低,民营经济发展首先要考虑行业分布问题。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为河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京津冀都市圈的规划为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基于这些方面的影响,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要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协调三次产业结构;实行产业聚集,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民营经济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逐步进入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极其复杂,河北省民营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十二五”规划建议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为以内需拉动增长、以消费支撑的增长方式。民营经济在发展市场主体、增强发展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构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与方向,深入分析其在现代产业体系下的目标差距,进而促进河北省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迅速
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0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比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快0.9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112.6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快1.0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3%,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二)实缴税金微升
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省全部财政收入比重为50.1%,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缴税金637.9亿元,同比增长25.7%,扭转上年同期的下降趋势,占全省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0.8%,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三)吸纳就业人员增加
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1411.2万人,比上年增长4.0%,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1.0%,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1419.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3%,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的比重为61.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四)营业收入趋势向好
2010年上半年,河北省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3630.1亿元,同比增长23.1%,增速同比加快19.9个百分点;创造利润2382.8亿元,增长19.8%,扭转了上年同期的下降趋势。
依靠中央和各级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借助国内良好的宏观经济局面,加之河北省民营企业又能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使得河北省民营经济运行中积极向好的因素不断增多,企业稳定回升迹象渐趋明朗。但是河北省民营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河北省民营经济将怎样发展,哪些因素将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河北省民营经济行业分布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河北省民营企业进入的行业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加工制造业和采选业,如黑色金属、煤炭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业、纺织和服装业等。其次,在批发零售业、建筑及房地产业也有一定分布。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行业等,企业所占比重则非常低。钢铁、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已经成为河北省民营经济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按照国际分工理论,需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的引入继续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使他们成为中国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所以,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定位上,不应盲目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应结合实际,利用现有优势,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地改造和升级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选择。要利用河北省在农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向京津提供畜牧、大棚蔬菜、果品、花卉等农产品以满足京津市场需求,在工业结构方面则可以积极地、有选择地吸收京津向外转移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甚至京津不再具有优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河北劳动力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以低成本的产品逆向占领京津市场。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在国家“增加投入,拉动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鼓励下,地方和民营企业抓住国家适度宽松金融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开展节能减排改造,加大结构调整,发展新型行业,固定资产投入普遍保持大幅增长,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09年河北省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0.6亿元,同比增长3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9%。其中,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7亿元,同比增长32.6%,增幅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7.8个百分点。同时,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科技含量提高的态势。2009年,在建项目25332个,新建项目21451个。投资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142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8042个。从资金来源看,企业融资渠道增多,但企业自筹资金仍占主体,比重达69.2%;贷款比重有所上升,占12.0%。从投资方向来看,资金投向仍以工业项目为主,各地优势产业、地方特色和传统产业升级是投资重点。例如,邢台市内邱县建滔集团醋酸项目投资18亿元,投资领域向高端、终端产品延伸。保定巨力集团投资10亿元新建太阳能发电项目。
(三)区域布局规划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河北作为传统原料重化工、农业试验以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将配合北京、天津地区建设,打造一个全新的加工配套基地,同时确保京津两地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河北省民营经济应根据“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产业布局,调整方向和自己的比较优势,正确认识自身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圈中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调整目标,把河北省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与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结合起来,实施“两环”战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双赢”目标。
(四)产业结构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河北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虽然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总体来看发展仍相对滞后,民营经济呈现橄榄型格局,即“二三一”的格局。2009年,规模以上轻工业达到4685家,增加226家,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重为28.5:71.5。河北省民营工业长期以来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导,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差。随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钢铁、煤炭、采掘等重工业都受到影响。并且,河北省民营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位于从属地位,发展受制于人,河北省提出的发展目标与发达省份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和投资拉动,忽略第三产业发展,消费者收入有限而消费需求的拉动相对不足。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转为以内需拉动增长、以消费支撑的增长方式就必须协调三次产业发展。
(五)经济增长方式对发展方向的影响
河北省民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和劳动力的投入,即过分注重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注重生产率的提高,民营经济所依赖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是粗放型而非集约型。钢铁、建材偏重的现象非常明显,仅民营钢铁企业一项就占全省工业总量的20%以上,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行业和民营企业仍占有相当比重。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大,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不达标和落后产能的淘汰,一些企业又遇到了市场萎缩、产成品价格明显下滑和原材料库存较多形成的大面积亏损的前所未有的双重困难。在原材料尤其是能源、资源日益紧缺,国家对高排放不断出台约束性政策的情况下,如果河北省民营经济再走过度依赖资源消耗来生产大量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就会陷入被动局面。虽然河北也有一些像新奥集团、英利集团、长城汽车、以岭药业等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占据行业高端的民营企业,但大多数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2009年河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六位,但新申请的技术专利数只排到全国第19位,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民营企业提升产业层次的瓶颈。所以,河北省民营经济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
河北省民营企业大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缺乏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差。所以,要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由资源依赖向开放创新型转变,增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企业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和产业集群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活、效率高的优势,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其次,鼓励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第三是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战略技术联盟,让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最后要鼓励创办技术研发推广机构,使民营企业成为技术研发推广的主体。
(二)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
要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在一产方面,着重发展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绿色安全、精特高蔬菜产业;在二产方面,着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在三产方面,着重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物流、旅游、文化、金融、保险、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夯实城市产业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确立差异化发展模式,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良好态势,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三)产业聚集,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十大主导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搞好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与大企业协作配套,走“专、新、特、精”发展之路,发挥比较优势,扶持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所以,在发展方向上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聚集,抓住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新民居建设的有利时机,推动项目向园区投放、工业向园区转移、企业向园区集中,引导分散布点的老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向工业聚集区聚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使之成为优先产业、主导产业。
[1]2009年河北省民营(非国有)经济运行分析[EB/OL].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
[2]马云泽,常燕.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6).
(责任编辑:陈鸿鹏)
F276.5
A
1002-2880(2011)02-0094-03
贾琳(1980-),女,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河北农业大学非生命学科课题(编号:FS2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