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蕾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辽宁 大连 116001)
谈高中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
李晓蕾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辽宁 大连 116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院、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如何获得和利用政治课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应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教师获得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是教科书和各种参考书,而师生的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人力资源却没得到重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利用社会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政治教师获取资源的渠道应该从闭塞走向开放,获取课程资源的途径要从单一走向多元,政治课要走出课堂与社会实践融合,真正走进时代、走进生活。
在获取资源后,教师还要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那么,这些课程资源是否都能够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如何正确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教师要提高课程利用的效率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有效运用教材、参考等基本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钻研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保证学生所接触的教材更有教育意义;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重新整合教材,如把“乡土实例”或“时政资料”等运用于教学,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真正发挥基本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
其次,善于筛选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筛选要围绕社会标准和理论标准两项展开。社会标准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政治课的主要目标是:“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选择课程资源时要注意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理论标准即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发展需要;符合教师的教学修养、能力水平。成功的教学是将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使学生自发地提高技能、发展能力。政治课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借助课程资源的力量。教师应该善于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知识水平,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素材。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的时候也要注意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要选用能够阐释清楚的素材,不要断章取义、生搬硬套。
最后,提高驾驭课程资源的能力。
同一种课程资源在不同教师的教学中发挥的功能并不相同。这是由教师的能力决定的。所谓教师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这种能力当然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习惯于“照本宣科”,教材加教参几乎构成教学资源的全部,即使引入一些课外的材料也仅仅停留在举例说明、点缀辅助而已,很少在理念上和实践中去实现教学资源的拓展与整合。政治学科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的系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加工能力,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扩充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了解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由于学科特点,教政治教师甚至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既要成为专家还要成为杂家。要使自己成为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以及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还要提高调控和交往能力。学生是最活跃的课程资源。在课堂上这种资源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应该提高驾驭这种资源的能力。校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教师去组织和协调。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驾轻技熟,在课堂之外仍能游刃有余。
总之,政治课程资源利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目前首先需要政治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资源观,在此基础上拓宽获得课程资源的渠道并使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多元化,让更广泛的资源走进政治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服务,最有效地实现政治学科的课程目标。
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