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毅敏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件的使用
相毅敏*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从美术教育特征、美术学习角度和美术信息学角度分析指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件的使用不宜过多,课件的使用应体现突出体现美术学科特征,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度使用。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件
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普遍的方式就是大量利用课件,基本模式为“教师照着课件讲授+照着课件进行作品分析,最多中间穿插视频短片”。课件能形象而直观传达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教学中不断穿插图片、表格、视频短片等,师生能即时交流。特别是课件的“可视性”与美术教学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征有很多契合点,使赏析作品的方式、内容能更多地能为教师所控制,因而有利于教师达成教学目标。但是,过多地使用、甚至是把课件作为教学的唯一手段,并不合适。
美术教育的特征要从“美术特征”和“基础教育主要特征”两个方面理解。
“美术的特征”表现在其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风格的美术,都需要通过作品呈现,而作品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体现的。当人们看到作品时,鉴赏才上升到精神领域,给人带来愉悦。美术鉴赏活动正是需要通过“作品”这个实际存在的、物质的对象,来完成感受、体验、参与、探究和思考过程。
美术也是视觉艺术,如果美术学习和鉴赏活动总是依靠“媒体”来完成,不仅不能获得真实的审美感知,还会阻碍学生视知觉的发展。
“基础教育主要特征”包括公民性和普及性。其具体包括:面向全体的教育;全方位发展的教育;以人为本,提倡合作性学习,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因此,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与美术实践,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掌握方法,付诸于美术实践,提高审美能力。正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所以,美术教育应该使学生经历审美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等教育过程。而为此则需要把美术与生活、情感、文化、认知相结合,注意引领学生接触与作品相关的真实的事物、具体的环境,从多角度了解美术作品,从多角度获得直接知觉,从而丰富学生们的内在意象。
美术作品是具体的,因此都是多样性的统一体,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观察和赏析,而这种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和鉴赏活动,只有通过直接与物质形态接触、或者全方位面对真实的“物质对象——作品”才能实现,也就是说物质的呈现才能真正将学生引领到美术学习与实践中。如果是技能实践教学,则更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到用“具体的物质材料”完成学习、实践、感受过程,而探究学习、思考合作学习也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单纯的“虚拟”世界容易使学生的审美活动发生“模糊”“狭窄”和“概念化”的问题。尤其涉及到立体的美术鉴赏教学(如雕塑、环艺、服装设计等),完全用课件的教学,学生就无法“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接触、赏析、感受作品,无法亲自操作工具来体验作品创作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美术学习的感觉。
美术信息经过的媒体越多就越失真。课件演示向学生传播的是美术知识和美术信息,从美术信息学的角度来看,信息的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无论借助什么物质媒介、通过什么方式传播,接受者看到的时候,都会有失真的现象,且经过的媒体越多,失真问题越突出;受到信息源局限,经过传播的几个环节之后,美术信息又衰减了许多。这也是美术家们去展厅看原作的主要原因。并且,受到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课件中的原始图像往往被“错觉化”“概念化”,这种问题在“色彩”课上表现较为突出。
(1)色彩(色相)经常被“归纳”。例如,原作中的红色在课件中多呈现出偏紫红色,原作中紫色有可能呈现偏蓝。
(2)色彩的明度往往被“模糊”。黑、白、灰受投影效果影响而易出现混乱。
(3)作品的质感被“混淆”。课件无法体现原作中的材料和笔触;无法确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如分辨率低的课件中油画和水彩画质感区分度不高);无法区分工艺设计作品的材质,如麻织品、丝织品、草编。因此,学生无法感知每一种材质相应的工具和由此产生的形式语言,无法作进一步的体验和探究。
(1)关注学生视知觉的发展,尤其要关注他们在获得以视知觉为主的审美体验过程中,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的问题。
(2)强调感受,注重体验的过程。“感受”包括表达思想和情感层面的内容;教学中尽可能地以实际物象、真实作品以及具体的环境呈现给学生,尽量避免由于课件的不当使用给学生造成“似是而非”的概念美术、“无法理解”的模糊美术。
(3)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关注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美术课是动手实践的技能课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同样也要给学生“美术实践”的机会,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看课件,不仅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阻碍美术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件的设计和使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实践的因素,不可以将“做的”美术课变成“看的”美术课。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平面、立体以及各种材料的教学使用课件要有所区别,雕塑、环境艺术、服装设计鉴赏课教学,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用课件也最好用FLASH课件,以突出立体效果。教师要摆正教学内容、目标与教学形式的关系,要在研究课程内容、研究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课件,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本末倒置,才能真正发挥课件的作用。
课件使用要激发学生兴趣,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要保持学习兴趣,不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依据学生的情况,注意图片与文字的相互补充,比例调配,适度使用视频短片,穿插、补充于课件中。还要注意媒体使用时间长短的把握,以及教学时间段的选择。
注意现代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补充。如果课件需要同时呈现两个画面,就要使用传统的挂图与课件进行补充;如果让学生进行比较赏析作品时或让学生作多项选择作业时,挂图补充课件的方法就比较适合。同时,教师尽可能多准备一些自制范画、范例,与课件穿插使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94.
On Application of Fine Arts Appreciation Courseware in High School
XIANG Yi-min
(CenterofSeniorHighSchool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From the angles of fine arts education features,fine arts learning,and fine arts informatics,the paper points that appreciation courseware should not be overused,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ourseware should highlight subject features of fine arts,and that courseware should be us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and objectives,and that courseware should be properly used.
high school;fine arts appreciation teaching;courseware
G633.95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1)03-0040-02
2011-07-11
相毅敏(1961-),女,辽宁大连人,中学高级教师。
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