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华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武鸣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经营建议
秦秀华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根据武鸣县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对武鸣县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对该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出建议。
武鸣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武鸣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北纬22°59′58″~23°33′16″、东经 107°49′26″~108°37′22″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地貌四周高,中间低平,为较明显的盆状地形,东、南、北部为大明山山脉及其延伸部分的低山和陵丘,西部为石山环绕,中部为低丘、台地和平原。武鸣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0~22℃,一月平均气温11.8~13℃,七月平均气温26.6~28.8℃,极端最低温-0.8℃,极端最高温40.7℃。土壤以砂页岩、砂岩、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而成的台地赤红壤、丘陵赤红壤为主,土层较厚,质地疏松,肥力中等。
2009年,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武鸣县集体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任务,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了解了武鸣县集体林区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
1.面积现状结构
(1)林地面积按地类构成
武鸣县集体林区总面积 296864.4公顷,林地面积137352.3公顷,占 46.3%,森林覆盖率 45.1%,林木绿化率46.4%。
林地面积87644.1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86601.8公顷,竹林面积1042.3公顷,疏林地面积545.4公顷,占0.39%, 灌木林地面积41729.8公顷,占林地面积30.4%,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37925.7公顷,一般灌木林面积3804.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64.4公顷,占1.19%;无立木林地面积4638公顷,占3.3%。采伐迹地1958.3公顷,火烧迹地216.9公顷,其它无立木林地2462.8公顷;宜林地面积1120.5公顷,占0.82%; 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0.1公顷,占0.01%。
(2)林地面积按森林类别构成
武鸣县林地面积137352.3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地)面积为46705.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3.4%;国家级公益林地面积46403.2公顷,占公益林面积的99.4%;省级公益林地面积302.5公顷,占0.7%;商品林(地)面积为93173.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6.6%。
(3)林地面积按林种构成
武鸣县林地面积137352.3公顷,按调查技术规程可进行林种统计的林地是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三者合计129828.3公顷,其中防护林面积35096.8公顷,占27%;特用林面积10945.6公顷,占8.4%;用材林面积75631.4公顷,占 58.2%;薪碳林 4115公顷,占 3.2%;经济林面积 4130.3公顷,占3.2%。
2.森林蓄积现状结构
武鸣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4057273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3999031立方米,占该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8.56%;疏林蓄积6710立方米,占0.17%;散生木、四旁树蓄积51532立方米,占1.27%。
(1)森林蓄积按森林类别、林种结构:森林蓄积为3999031立方米,其中商品林蓄积为3506425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87.68%。商品林中,用材林蓄积3501796立方米,占商品林蓄积的99.87%;经济林蓄积4629立方米,占0.13%;公益林蓄积 492606立方米,占 12.32%。其中防护林蓄积470710立方米,占公益林蓄积的 95.6%;特用林蓄积 21896立方米,占4.4%
(2)森林蓄积按优势树种结构: 武鸣县森林蓄积中,杉木蓄积35623立方米,占森林蓄积的0.89%;松类蓄积1437882立方米,占35.96%;速生桉蓄积2122557立方米,占53.08%;其它阔叶树蓄积402969立方米,占10.08%。
3.森林类别、林种现状结构
武鸣县森林面积为89749.1公顷,其中商品林面积为78135.3公顷,占森林面积的87.1%。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77507.6公顷,占商品林面积的99.2%;经济林(不含灌木经济林)面积627.7公顷,占0.8%;公益林面积11613.8公顷,占12.9%。防护林面积9567.2公顷,占公益林面积的82.4%;特用林面积2046.6公顷,占17.6%。
4.树种现状结构
原生植被主要由山茶科、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灰木科等组成。但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存量较少,目前以大面积的栽培植被所替代。在现存的植被中,天然阔叶树种主要有枫杨、枫香、酸枣、粉苹婆、假苹婆、尖尾栲、罗浮栲、红椎、滇南青冈、麻栎、青冈栎等;人工林树种主要有桉树、马尾松、杉木、湿地松、龙眼、荔枝、柑橙、板栗、李子、竹子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桃金娘、岗松、金樱果、灰毛浆果楝、野牡丹、盐肤木、余甘子等。
在各树种的面积、蓄积统计中,速生桉占比重最大,面积达46964.2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54%,蓄积2030013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52%;其次是马尾松,面积18222.3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1%,蓄积1444748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37%;第三为阔叶树,面积20022.9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3%,蓄积413303立方米,占有林地蓄积的11%;第四为竹林和木本经济林,面积1936.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
5.龄组结构
武鸣县有林地面积按龄组统计,幼龄林面积14858.2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6.9%;中龄林面积25578.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9.2%;近熟林面积19858.2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2.7%;成熟林面积14549.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6.6%;过熟林面积230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6%。
1.森林覆盖率较高
武鸣县集体林区林地面积 137352.3公顷,占总面积46.3%;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合理;森林覆盖率45.1%,森林覆盖率较高。
2.林业用地面积中灌木林面积偏大
灌木林地面积41729.8公顷,占林地面积30.4%;在林业用地面积中,灌木林面积偏大,主要为石山灌木。
3.林分单产水平较低
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 45.1立方米/公顷,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45.4立方米/公顷,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的林分单产也只有 77立方米/公顷,说明武鸣县乔木林单产水平仍然较低。
4.林种结构不够合理
全县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薪炭林、经济林林种面积比例为5.9:2.7:0.8:0.3:0.3,林种比例不够合理,用材林所占比重偏大,防护林、特用林比重过小,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5.龄组结构趋于合理
乔木林幼、中、近、成过熟林的面积比例为2.5:3.3:2.3:1.9,说明武鸣县用材林资源龄组结构比较合理,中龄林、近熟林面积较大,幼龄林、成过熟林面积适中。
⒍原生植被树种丰富,但破坏严重,分布不均匀
人工造林树种单一,特别是速生桉的比例占有林地面积一半以上。树种单调,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大面积森林病虫害,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1.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旨在长期获得并保持森林资源的培育和森林多种功能效益的发挥,应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社会责任原则和保护森林多样性原则。在集体林区森林的主要经营主体是广大林农,而林农由于受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的经营理念的影响,对森林经营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以急功近利为原则,这就势必造成有选择性地经营森林。只选择经营那些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立地好的森林,而丢弃那些相对偏远,立地条件差,经营不便的林地,导致森林退化和土地石漠化,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只追求森林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悖于现代林业发展目标。各级政府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林农的综合素质,引导林农树立在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
2.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是一种再生资源,为实现武鸣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应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一直是林业主管部门的棘手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森林滥砍乱伐、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地林木纠纷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加强《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林区群众的法制意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全额管理,严格执法,坚持凭证采伐、凭证销售、凭证运输,加强木材检查的力度及管理,杜绝乱砍滥伐。二是加强防火工作力度和森林病重害防治。武鸣县林区分散,林区内居民点多,森林火险系数大,应加强林区用火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火意识,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防火机构和制度;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火灾容易发生的区域,种植防火林带,构筑防火林带网,以提高防护功能;而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则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对于已大面积发生病虫害的林分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寻找病害发生原因,清除病腐木,提高林分生长量,减少损失。
3.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途径有两种方法,一是扩大森林面积,二是提高林分单位面积产量。基于武鸣县的现状,无立木林地面积 463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 3.3%,宜林地面积1120.5公顷,只占林地面积的 0.82%,说明可再造林的林地不多,扩大森林资源的重点是提高林分单产水平,调整林种结构。一是对成过熟林分逐步进行采伐,伐后及时更新,并确保更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加强幼、中龄林的管护工作,采取科学抚育措施,及时松土、除草、施肥,适时进行抚育间伐,加强病虫害防治,给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三是建议重新进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调整林种结构,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减少商品林面积,以改变用材林独撑半壁江山的现状;四是利用武鸣县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力争 5年内将经济林面积扩大到林地面积的10%,重点发展名、优、特经济树种,建立经济林产业基地。
4.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森林可持续经营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需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实施的过程。为实现武鸣县森林可持续经营,应重视森林的多种效益,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一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宣传、培训、示范等措施提高林农的生态意识;二是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现有生态林进行保护,特别是对国家级生态林应进行特殊保护;三是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促进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石山灌木较稀疏的地区,通过人工点播的方法进行补植,形成乔灌结合的森林结构;四是人工造林要以保护原生植被为原则,避免树种单一化,避免大面积营造绝对同龄纯林,进行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配置;五是采取林农复合经营的模式,如林-农间作、林—鱼结合、林—药结合、林-菌结合、林—茶结合、林—牧结合等,进行物种和空间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1] 李天洪.湟源县封山育林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9,(7).
[2] 倪永春,汤宝山.建立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体系的构想[J].内蒙古林业凋查设计,2009, 32(2).
[3] 李秀珍,贾占元,刘俊杰,田建军.凉城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经营探讨[J].内蒙古林业,2009(12).
F316.23
A
1008-1151(2011)05-0086-02
2011-01-13
秦秀华(1964-),女,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