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教育学院院长 张 涛
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实现学院事业科学发展新跨越
——在学院八届三次教代会上的报告
大连教育学院院长 张 涛
(2011年1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年,“十二五”的规划年,也是学院事业发展由专门走向专业、由拓展走向深化、由规范走向特色的推进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和各进修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继承完善和改革创新结合,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将整体优化和培育特色结合,较好地完成了七届五次教代会提出的“1154”工作任务,实现了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为全面总结“十一五”工作,学院制定了“十一五”总结工作方案,积极做好“十一五”工作总结研究;制定了全市“十一五”教师教育自检方案,组织14个区市县进行自查,形成自检报告,整理装订档案80余册,并邀请省培训中心领导到学院视察指导迎检工作,确保了迎检筹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高效推进大学文化研究,取得8项物化成果,为“十二五”构建功能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我们整合资源、群策群力,高标准地完成了学院“十二五”规划、10个专题规划以及28个部门规划的编制任务;同时,还召开进修学校校长会议,下发学院发展规划,以学院规划解读为基础对进修学校校长进行规划编制工作专题指导,开展了县区进修学校“十二五”规划评比交流活动,加强了教师教育工作的统领。
1.标准体系建设日益完善。相继完成高中、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及小学部分学科教师能力标准的研制工作,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已出版,中学和小学教师专业通用标准通过专家外审。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及小学、初中学生质量评价标准已经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较好地发挥了标准的引领、统摄作用。
2.课程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学院制定了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了课程体系建设。目前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课程开发指南等基础材料的初稿已经形成,教师在线学习平台正在搭建过程中。同时,在认真梳理“十一五”期间开发的1 000余个研训专题的基础上,已完成了286门文本课程的开发任务。
3.模式构建初见成效。启动了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模式研究,对“十一五”期间开展的教师教育、教育服务工作进行系统地总结提炼,现已形成10个教师教育和10个教育服务模式。其中小教中心素质教育直通车的“五真循环”模式在8月27日《中国教育报》进行了报道,编写了“十一五”教师教育培训实践模式、培训项目推进模式以及校本研修推进模式研究3本专辑。
4.组建专家培训团队。为适应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形势要求,我们打破地域和校际界限,面向全国,聘请58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和200名名师组建了“511”专家工作团队,召开了专家团队成立大会,邀请了200余名专家团队人员参与讲座和培训,有效提升了我市培训者队伍的层次和水平。
5.基地校建设不断规范。责成评估中心开展基地校建设调研,修订了基地校建设与管理方案,建立了31所教师教育基地校、80所教育服务基地校,同时为111所基地校编号建档,进一步规范了基地校的建设和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基地校的辐射、引领作用。
1.圆满完成中、高考指导服务工作
继续推进“抢占制高点行动”,圆满完成了高考的指导任务。注重高考信息获取,准确分析高考形势,科学确定备考策略,体现了高考指导的科学性;深入44所高中,看课756节,指导教师8 680人次,对全市高三教师普遍轮训4次,体现了指导的全员性;每月研训活动,及时总结备考工作,解决备考问题,体现指导的针对性;首次进行了网上阅卷,并通过教师网反馈考试情况,通过QQ工作群,第一时间向基层学校反馈教学质量分析,体现了指导的及时性。分学科撰写高考分析报告并在学院学报上发表,引领新一轮高三备考工作,体现了指导的务实性。高考指导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教师的认可和欢迎。
强化组织管理,圆满完成了中考各项工作。细化中考管理制度,加强对命审题人员的教育,在前期调研、试测、命题人员培训的基础上,62名命审题人员服从大局,克服困难,团结协作,高质量完成了2010年中考命题工作,试卷充分体现了生活化、实际化、回归教材、难点分散等特点,较好发挥了中考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2010年中考命题阅卷工作组织运行平稳,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完成网上阅卷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撰写了5万多字的中考质量分析报告,分片召开了中考质量分析会,加强了对基层学校的有效指导。
2.教师教育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一是继续加大倾斜农村、服务急需的力度。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原野行动”内涵,细化“牵手行动”方案,健全城乡进修学校间的帮扶机制。在完成“农村中心校校长全员培训”“第六期村级小学校长轮训”的基础上,通过业务统领、城乡互助、分区推进、竞赛展示等方式圆满完成了“百名农村校长进课堂”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了农村初中校长的教学领导力;通过菜单培训、地毯式听课以及“做中学”等方式,对涉农9个区市县30所点校的3 780名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提高了农村教师教学能力;通过个性化指导、培训和竞赛活动等形式完成了160名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和长海地区幼儿教师的专题培训和基本功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丰富了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完成了68名乡镇职校校长和313名农村乡镇职校教师以及812人次社会教育工作者、22名社区学院院长的培训,“燎原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教师学历提升稳步推进,高质量地完成了8个班的授课任务,完成了5本地方课程和教材研发,年招生2 324人,毕业3 781人,保持了办学规模的稳定。
二是关注薄弱,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全面总结“绿洲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行动范围,在北三市启动了“绿洲行动——走进北三市”活动,组织北三市15所联盟学校与15所当地强校及15所市内对口帮扶区域强校牵手,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研训教师及名师70余人次深入北三市听评课60余节,上展示课30节,提供个性化指导140余次,提供各种教育资源30余份,促进了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以赛促训,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了《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竞赛活动和班主任技能大赛方案》,通过录像培训、现场点课、常态课实录、学院评审和教学展示汇报会等形式,将信息技术培训、课堂教学观察、评课、指导等研训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全市660余所中小学近2 000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展示了我院各学段各学科研训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大连教师网的课例资源。精心组织实施了我市中小学研训教师基本功大赛,选拔进修学校59名研训教师和学院各学段41名研训教师参加省研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成果斐然,共有54人荣获一等奖,占参赛总人数的54%,其中学院研训教师有25人获一等奖,参赛成绩在全省遥遥领先。同时,学院还举办了全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征集评比活动,进修学校和中小学760余名教师共投稿744篇,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职教中心组织了职业中专76名教师说课培训和比赛,选送7个专业、25人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设计(说课)大赛,有11人获得一等奖,一等奖数名列全国前茅。
四是创新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情境式、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圆满完成了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以城乡互助、互动研讨的方式完成了北三市近3 000名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以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等形式完成了校本研修管理者、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培训者培训、暑期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培训等16项教师培训任务,培训人数达5 000余人次;通过学生学习生活状态调查、优秀教研组评比、家长素质提升行动和特色学校开放日活动,推进了“校本研修”内涵建设;以导师引领、专题研究的形式有序推进了一、二期“名校长培养工程”,完成了2期《校长视线》的录制和《骨干校长文集》的编撰;以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模式承办了北京石景山区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民盟中央委托的西部校长培训,推进了“火车头计划”的顺利落实。通过一对一指导、任务引领和专题讲座的方式完成了132名市级骨干、研训教师的年度培训及100名教师代表规范办园行为的专题培训;以专题培训、技能考核的方式继续推进“鲁班行动”,完成了12个专业458名“双师型”教师培训,探索研究“双做”教学模式,编辑出版了1本研究文集,制定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开发了33门精品课程,有11部教材列入教育部职教教材目录,丰富了培训资源,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专业教育服务进一步拓展深化
2010年,教育服务工作以服务主业、服务基层、服务决策为主要工作方向,开拓思路、创新方式,在理论研究、项目开发以及工作成果上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服务主业,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围绕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岗位大练兵”活动,信息技术中心完成了视频平台的改造,对25所学校50名教师进行教学视频切片采集与应用的培训与指导,开展了研修平台、及时应答平台、教师博客、视频平台等多个栏目的评选活动,征集网络资源3 000余件,有效推进了“大篷车计划”。学习质量监测中心完成了2期700余名教师命题与统计技术的培训,初步建立了小学2个年级3个学科常模,为构建区域学业常模、实现学业质量监测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服务基层,提高服务的实效性。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继续跟踪《新课程评价与检测》的使用情况,不断扩大发行范围;协调编撰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写作》、修订了初中《导航》等素材类教辅资料,进一步规范和引领我市中小学课程资源建设。成功学习者在完成20 000多人次学生课外辅导的同时,还举办了“2010大连高考论坛”、艺术类考生专业辅导、考生心理辅导、四期国际汉语认证培训等十余期短期培训班,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际交流中心采取多种方式有效推进了“大连市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试点校”项目,创新了“外教走训”工作模式,拓展英语校本课程,组织234名学生参加了“三一国际英语等级考试”的国际考试和本土考试,成功组织了英语教师境外培训,国际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图书馆建立了流动图书站网上服务日志,对30所流动图书站进行了调研;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新页面,整合开发了3 200余条专题资源,组织了两次中国知网检索培训,提高了广大教职工信息检索的能力,编辑了电子版《国内外最新教育前沿动态》,丰富了服务的手段和方法。心理中心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操作指导》一书,完成了80余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项能力培训,加大了心理健康基地校的指导、推广、管理力度,举办了校园心理剧展示活动,首次开展了心理健康社会公益服务,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三是服务决策,提高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继续推进学院特色大学文化研究,形成了物化研究成果;牵头启动了学院现代服务体系模式研究和“十一五”总结报告的撰写工作;学校发展评估中心在完成学院重大项目评估的同时,还受市政府督学室委托完成了教师进修学校“十一五”建设标准达标评估等4项专项督导评估工作,撰写了专业的督导评估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4.教职工素质提高工作持续推进
一是改进工作方式。通过菜单式自主选题和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素质提高讲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先后邀请了朱永新、任小艾等著名学者来院讲学,举办了8场素质提高讲座,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专题培训,组建青年科研攻关团队,启动科研工具箱研究,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文库工程”出版著作7部,教职工主编或参编教材15部,发表论文14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篇。三是拓展培训渠道。在继续坚持挂职锻炼、外出考察学习制度的同时,加大了基地培训、工作研修的力度,组织了第二批新加坡境外培训,先后选派60余名研训教师25名教师教育及教育服务部门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参加了上海、北京的基地培训和项目管理专项培训,完成了348名教职工第二轮信息技术培训,选派4名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北京、宁波教育学院挂职锻炼。四是注重典型引领。召开了素质提高工作大会,全面总结了前三年工作经验,明确了2010年工作任务,表彰了50余名先进个人,通过典型发言、事迹展示、内网宣传等途径激励广大教职工自主提高、自我发展。五是规范工作管理。修订了教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了奖优罚劣机制,初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发展档案。继续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招聘了5名硕士,选聘6名教师充实教职工队伍,优化了队伍结构。
5.学院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是重视超前谋划,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制定了学院党委、行政工作任务分解表,编发了学院及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月份工作安排汇编,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工作的计划性。开展部门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评选,强化了各部门主动谋划工作的意识。继续推行工作时间格式化,实行重点工作调度汇报制,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加强工作督办,提高了工作的执行力。在内网上设立了督办反馈栏目,增强了督办工作的透明度。一年来,共完成重点督办项目28项,常规督办项目361项,临时督办项目21项,其中跟踪督办了133项,提高了工作的执行力。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事业收入完成5 220万元,同比增长了10.1%,争取市财政专项经费1 000多万元,争取教师教育经费919.1万元。顺利完成了附属中学操场维修、学院主楼外立面改造、停车场建设以及暖气维修改造工程;完成了第二批笔记本电脑的采购与发放;实现了固定资产帐目联网,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顺利完成了工会换届,组织了教职工体检、参观世博以及乒乓球、排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和谐学院建设。
附中高考再创佳绩,一本进线率和本科进线率等都比去年有所提高,各项指标依然居于全市民办高中之首,位于公办普通高中前列,实现了“低进中出”和“中进高出”的奋斗目标。
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全面实现“十一五”各项目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初步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国内一流教育学院的总目标以及11项具体目标、10项子规划及119项工作任务,经过五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实现。
“十一五”的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业,以教育服务为基础,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支撑,果断实施改革转型,稳步推进第四、第五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体系。教师教育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以“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为路径,创建了自主与统领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模式,实现了教师教育“研训一体”的体制创新、“校本研修”的模式创新、“网络支撑”的手段创新;创造性开展了“原野行动”“抢占制高点行动”“绿洲行动”“鲁班行动”“燎原行动”“春园行动”等专项行动。教育服务以“构建、创新、拓展、服务”为理念,面向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院、基层中小学、市民四个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空间,建立了29项服务菜单,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学院管理建立了以工作计划为前提、以工作日志为基础、以部门考核标准为依据、以完善的工作程序及督查管理为保障的内部管理体系。
经过五年的努力,学院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成功实现了“三网”整合,成立了大连学苑网络有限公司,顺利接管了省华育公司大连分公司,规范了教材发行渠道。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的能力显著提升,自主研发的《空中课堂》小学英语备课辅导光盘随外研社教材发至全国,为市委、市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专业调研报告10余份,连续5年成功组织了中考命审题及阅卷工作,东北首家“三一英语等级考试”管理中心落户学院,《新课程评价与检测》以及系列教辅用书成为全市中小学重要的学习参考书目,大连教师网、流动图书站的服务与管理广受好评,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牵头成立了全国地市级教育学院协作委员会,受邀参加省级教育学院协作体会议,逐步跻身国内一流教育学院行列。
“十一五”期间,全院教职工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锐意创新、戮力同心,务实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巨大的努力,确保了“十一五”各项指标的顺利实现,在此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对同志们的付出和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还不高;工作协调性还不够顺畅;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等。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新一个五年开始之际,精心设计工作计划,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实现“十二五”的顺利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起步年,是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丰富深化年,也是学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年。201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及我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规划》,做好“十二五”开局起步工作为核心,以加强大学文化内涵建设为动力,以第六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全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重在建设、注重质量、内强素质的原则,全力推进“1125”工作任务,实现学院“十二五”工作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
“十二五”规划是指引学院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引领学院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以“十二五”规划为统领,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任务分解和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一是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二五”规划精神,细化“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制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工作项目、责任主体、保障措施、完成时限、成果呈现等,6月份前要集结成册,作为学院未来五年的行动指南。二是突出重点,做好起步、准备工作。要以立足大连,服务辽宁,在省内居于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作为工作标准,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教师教育要以项目制的实施和研训工作手册的运用为抓手,突出专业化,体现精细化,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学院主业在省内的影响力;专业教育服务要以“教育广场”为平台,面向政府、社会、学院和基层学校四个服务领域,整合资源,确立并实施市场化精品项目;人力资源建设要以第六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契机,合理定岗定编定性定级,优化学院人员配置,为实现“十二五”的各项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学院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规范管理,逐步增强办学实力,稳步提升教职工福利待遇,为落实“十二五”规划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形成了思想共识。2011年,大学文化建设要从思想层面深化到工作方式转变的行为层面,丰富内涵,形成特色。因此,学院特色大学文化建设的推进要在做好物化成果推广宣传的同时,更要立足实际,彰显特色,着重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以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
1.完善标准体系。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和培训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流程,对“十一五”已经研发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要完成各学段教师能力标准、区域中小学校长培训标准的研制;另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先行,强化标准的培训与应用,用标准规范和指导工作。
2.加速课程体系建设。要全面落实学院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时完成课程体系建设规划、课程体系开发指南以及课程评定标准等基础材料的研发任务。各部门尤其是各教师教育中心要认真组织教职工参加课程申报、审核、开发工作,在合理整合现有课程资源,完成400门文本课程和20门网络课程开发任务的基础上,围绕培训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再自主开发50门教师教育培训课程,建立课程超市,实现菜单式培训。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加强课程实施的监督、审核、修订,建立起优质特色的课程体系。
3.加强模式探索。继续丰富和完善“研训一体、校本研修、网络支撑”的区域教师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检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十一五”期间总结的10个教师教育、10个教育服务模式,使之成为学院工作的特色和品牌。
4.加强培训团队建设。要加强“511”团队的管理,细化管理制度,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实行任务引领,发挥专家和名师在决策咨询、应用研究、项目推进、实践探索中的作用;实行团队成员动态管理,形成一支打破区域、校际界限,结构完整、能力互补、作用明显的专家团队。
5.加强基地建设。一是建立研训工作基地。每位研训教师要有效整合现有基地校资源,建立研训工作基地,增强研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基地校的管理,建立基地校动态管理机制,规范基地校的档案管理,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基地校经验,发挥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
6.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一是广泛借鉴、博采众长,高起点搭建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大连教师在线学习中心”。通过网上报告厅、网络课程、教育资讯及教育教学资源的建立,有效发挥平台“训、研、管、评”的功能,开展网络培训和网上研修,推动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二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学院内外网改造方案,完善县区研训教师管理平台,建立网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三是继续强化内外网的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网络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逐步丰富网络资源,争取网络资源数量比上年递增10%。四是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网络使用效益,开展网络推广活动,努力实现网站点击率增加20%的目标。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学院大学化、专业化的重要前提;立足工作实践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是学院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人才强院、科研引领策略,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管理两项基础性工作,强身健体,促进学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
(1)从学院发展全局谋划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事处要在认真领会国家、省、市人才发展规划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创建学习型学院、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要求,制定教职工专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五年素质提升工作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实施策略。各部门要依据学院素质提升规划的要求,制定部门素质提升实施计划,教职工要结合学院规划和部门安排及时修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健全个人专业发展档案。人事处要着手研制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箱,规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加大考核、监督力度,促进教职工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2)实施“821”全员素质提升计划。一是组织80名教职工参加基地培训。选派40名研训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到北京、上海,开展主题化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水平;选派40名教职工到新加坡境外基地培训考察,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二是选派20名专业人员进行工作研修,加速青年教师、研训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化进程。选派10名青年教师下校锻炼,通过导师引领、教学实践,使其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研训教师;选派5名研训教师到基层学校挂职锻炼或顶岗教学,了解基层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新变化,增强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派5名研训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到高校、专业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实施高端研修,严格访问学者审批管理制度,注重研修实效。三是依据事业发展需要,有计划引进10名左右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充实研训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队伍。
2.加强科研引领,扩大学院工作影响力
科研工作要打破部门、系统的界限,全方位整合学院科研力量,立足职场,开展工作研究和实践研究。规划并组织3~4个科研攻关团队,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不低于10项院级“重点攻关”“特色研究”“青年基金”专项课题研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课题立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省级教育规划研究基地建设,建立市级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加强科研工作管理,完善科研管理工具箱,严格课题申报审批制度,加强对重点课题的跟踪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通过开展教育主题征文及科研成果评选系列活动,丰富文库成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实施有效措施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和发表成果的学术含量,扩大学院的专业影响力。继续开展素质提高讲座,建立讲座菜单,分级分层分类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计划年内举办6场高水准素质提高讲座,举办4次学术沙龙,开展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1.强化统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
(1)明确目标,认真编制全市教师教育规划
经过“分析”时代和“综合”时代的“故纸堆生活”,闻一多的学术研究也进入“从诗到诗”的第二次转向了,即从“唐诗研究”转向“诗的史”。解诂《诗经》,校补《楚辞》,甚至用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民俗学的方法研究神话之后,闻一多逐渐从“史”的角度把握中国文学的特性和文学发展的动向。20世纪40年代初,闻一多初具编撰文学史的计划,他认为:“写文学史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切实研究入手,不可抄袭他人的陈说。基础要广、要厚,但最重要的必须先懂作品。”[12]
教师办要在广泛调研、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市的有关规定,高水准地编制大连市“十二五”教师教育工作规划,并依据规划制定“十二五”教师教育实施意见以及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积极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争取尽快召开大连市“十二五”教师教育工作会议,加大业务统领的力度。
(2)集中优势,做精做优教师培训项目
按照“专业化、精细化、成果化、信息化”的要求,教师办、各教师教育中心要在做好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将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纳入到培训项目中,实现研训一体在工作机制上的真正结合,以培训者培训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重点,精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并推广参与式、情境式等各类培训模式。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年底前研制出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注重培训成果的总结提炼,编辑培训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成果集,丰富培训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3)突出重点,主题化推进各项教师教育行动
一是深化“牵手行动”。以“提升青年研训教师素养”为主题,深化“对口帮”的工作机制,将市、区两级研训教师纳入统一培训体系;继续举办教师岗位能力展示活动,以赛促训,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指导的基本功培训。
二是加强校本研修指导与管理。以“如何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主题,加强校长培训,促进校本研修内涵建设。建立校本研修评估考核标准,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加强百所校本研修基地校的管理,遴选部分工作基础好的学校确定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搭建点校片际联动平台,切实发挥基地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继续推进“火车头计划”。以“学校管理者领导力提升计划”为主题,开展新一轮学校管理者综合素质调研,在此基础上研制区域校长培训标准;通过影子校长培训、工作研修、城乡手拉手等方式完成190人次骨干校长、骨干园长培训,提高校长、园长的学校领导能力;通过项目推进、主题研修的方式完成40~50人次干训管理者培训;录制2期《校长视线》,丰富校长培训资源;适时组织优秀骨干校长境外基地培训,拓展校长的国际视野。
四是继续实施“抢占制高点”行动。以项目管理为基本工作模式,在广泛收集、研究高考信息的基础上,以研训教师课程开发和命题引领为主线,进行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和市级骨干培训。充分整合研训教师、基层名师、骨干教师资源,建立专项研究团队,开展高中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区域中心教研组运行模式、研训活动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等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和高考备考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大连市高考在全省的领先优势。
五是深化“绿洲行动”。面向北三市联盟学校,以“打造高效课堂,指导研发教学案例”为主题,通过专题培训、教学指导、名师送教、教学案例分析大赛等形式,提高教学管理者水平和教师教学设计与分析能力,全面提高联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标准,重新确定市内“绿洲行动”联盟学校,确定1所转化点校,帮助点校总结、提炼、推广学校教改特色和学校转化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绿洲行动“五化五结合”工作模式,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六是拓展“素质教育直通车行动”。以“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主题,以“上好一堂课”所需能力工具箱的开发与跟进式培训为载体,通过对百名农村中心校教学主任进行培训,辐射引领百所村小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七是继续推进“春园行动”。以“提高幼儿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主题,研发幼儿教师能力标准,建立和扶植6所区域性学前研训基地,通过专题讲座、观摩展示、沙龙研讨、异地培训、课题研究以及城乡帮扶、跨园体验、现场操作等策略完成159名市级骨干教师、30名研训教师、50名省市示范性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者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轮训暨首批培训任务。
八是丰富“鲁班行动”。以“双师”“双做”培训为主题,研发“双做”教学评价标准,完成380名“双师型”教师培训任务。通过专题引领、自主学习、送教下乡、送课到校以及专项答辩等方式,评选出30名优秀中青年领军教师,培育和宣传大连“做中学、做中教”的经验和成果,编辑优秀课例分析集,形成培训资源,组建优秀课例讲师团,尝试进行菜单式培训。
九是推进“燎原行动”。以“提升队伍素质”为主题,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乡镇职校校长、教师、骨干教师培训;按照《社区服务指南》的要求,分层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建立社区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实施农村社区教育试点,提高社区教育水平。
十是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高标准地做好学历课程建设规划和重点课程研发工作,建立精品课程;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拓展招生渠道,保证年招生2 000人以上;加强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保证脱产学生就业签约率10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4)精细管理,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益和水平
研发研训管理手册,健全研训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申报审批、项目实施过程监督以及结果评估的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以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培训工作研究,年底要编制教师教育年度报告,研制学院研训工作工具箱,规范教师教育管理,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益和水平。
2.注重研究,加快教育服务市场化、品牌化进程
围绕服务基层、服务主业、服务决策的目标,以“传承、创新、拓展、服务”为理念,以“教育广场”建设为载体,坚持“专业研究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基地建设为引领、优质服务为宗旨”,建立教育服务项目体系,各部门要确立并实施1~2个市场化项目。
教育政策研究要围绕主业开展“西岗现象”、薄弱校转化等专题研究,年度专题研究成果不少于10项,要着力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学习质量监测要进一步强化中考命题管理,研发命题人员培训课程,开展命题与统计技术人员中级培训,逐步扩大培训规模与范围;充分利用各类数据资源,尝试为区域或学校提供个性化的质量监测服务。
学校发展评估要推进《大连教育评估工作规程》的研制、开发评估工具箱,积极开展实验点校的学校发展性评价研究,不断提升评估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完成各类委托评估项目。
课程资源建设要坚持规范化、系统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要求,规范教辅发行渠道,立足区域,突出重点,在做好其他教辅材料修订、发行的基础上,研发《高二选修》系列丛书,出版《小学口语交际》用书,初步建立完善的教辅课程体系;以小学为突破口,尝试地方课程的研发,形成区域特色。
成功学习者以“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为推广重点,以网络辅导课程研发为突破口,巩固现有课外辅导成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1~2个长线培训项目,同时积极寻求面向社会的短期培训项目,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精细化管理,以特色化、高质量的服务,打造学生课外辅导的品牌。
国际交流要以大连市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项目实施和澳大利亚政府中文教师奖励金项目为牵动,总结外教走训经验,打造5个精品基地校,强化“三一国际英语等级考试”的推进和“情境主题英语”教材及《校园英语》课程的开发,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心理健康服务要以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为抓手,加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深化校园心理剧和基地校建设,深入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个性化、社会化辅导项目,年内完成20名个案辅导工作。
图书馆要继续深化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加大教育特色自建数据库建设和专题资源开发力度,年内自建教育专题信息4 000条以上,改版印发《国内外教育前沿动态》4期;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年内引进1~2个电子期刊专集数据库;深化流动图书站的管理与服务,加强馆藏资源利用评估,提高其使用效益。
3.把握精神,稳步推进第六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第六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同步推进,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为平稳推进改革,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政策,准确把握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立即组织完成全院各岗位和每名教职工的摸底调查,各部门、各位教职工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配合人事处摸清底数,为定岗定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人事工作改革办公室要在调查研究、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拟定学院岗位设置工作方案,报请市人事主管部门审定;三是依据方案,精心设计工作程序,按时间节点平稳推进改革,在4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学院人力资源配置。
4.统筹安排,积极筹备建院六十年院庆活动
2012年,我们将迎来建院六十年院庆,这是展示学院办学实力、提升影响力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因此,2011年,学院将成立六十年院庆工作领导小组和筹备工作组,从软硬件建设两个方面进行筹备。一是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在做好初中教学楼加固工程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财政专项,精心设计装修改造方案,将大学文化物化成果与环境美化有机结合,年内完成主楼内部装修改造工程,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院建院六十年;二是制定院庆筹备工作方案,组成工作组,分步推进材料收集、庆典内容设计、庆典仪式策划等各项工作,先期启动一部分活动,营造浓厚庆典氛围,完成60年宣传画册、宣传片等基础材料的编撰工作,为2012年院庆做好准备。
5.规范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和谐学院建设
一是实施项目牵动,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相关制度;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增强工作计划性和执行力。修订绩效考核办法,完善工作督导机制以及项目的申报、监督、评价制度,加强工作过程督导和结果考评;继续推行工作时间格式化,强化年度、月份和周工作计划的调度安排以及工作日志的填写,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力。三是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益。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开源节流,确保学院事业收入增长10%;四是着力加强和谐学院建设,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改善离退休老同志和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幸福指数,增强学院的凝聚力。
附属中学要坚持抓质量、抓特色的办学方向,稳定办学规模。严格招生录取工作,确保生源质量;认真做好SCI实验班、外语特色班以及艺术特长班的招生与教学管理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2011年高考本科进线率等各项指标再提高1个百分点。
同志们,“十二五”将是学院发展面临重要挑战和重大机遇的五年,将是学院办学实力逐步提升,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五年,更将是教职工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逐步增强的五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十二五”的顺利开局,为构建功能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而努力奋斗!
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