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

2011-08-15 00:45杨雄
当代经济 2011年13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产权资产

○杨雄

(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一、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弊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目前庞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无论从管理制度、管理体制还是从管理绩效来看,都日益显现出重大的弊端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可能危及我国的公共财政安全。

1、政企不分,国有资产产权主体虚设,产权关系不顺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支配的财产是国家的,因而就形成“花的不是自己的,不花白不花;捞的不知是谁的,不捞白不捞”的现象,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上市公司毫无限制地扩股融资,发新股卖掉的产权是国家的、集体的或其他机构的,对公司没有成本,而融来的钱则是用好用坏都一样,于己有利而不承担责任。在产权关系方面,政府(国有大股东)的行政管理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双重职能不清和错位,往往用非规范的行政干预,造成前者冲击后者,使企业成为政府行为的牺牲品和附属物。其结果是所有者(或其代表)对其所拥有的“自己”财产关切度低到了公有财产无人真正负责的最低限度,造成了巨大的国有资产惊人流失。而真正关心企业利益和效益的中小股东,其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护。因此,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需要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

2、权责不分,国有资产部门化

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没有出资人,只有管理者,加之对企业的管理者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实际上没有真正对国有企业负责,也没有真正关心企业的经济利益,势必造成资源配置上的不公平、不合理,对政策需求相互攀比,恶性循环。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目前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加上资产占有单位事实上长期存在的“小而全”,资产形成后,没有承担其相应的运行与管理责任,资产占有单位没有相应的压力与动力,造成非经营性资产重复构建、过多过滥、“重构轻管”、“重钱轻物”、浪费闲置等现象异常严重。同时,由于资产被部门和单位实际占有,有些部门和单位改变资产用途,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用于牟取部门利益,将收取的收益用于本部门(单位)的福利,国有资产利益部门化、单位化甚至个人化,造成部门利益不均,同时造成社会分配不公。

3、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国有资产流失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些单位视国有资产为部门自有资产,不履行资产的处置审批、必要的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私自作出处理,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在外商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导致了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国家权益的受损,但并非企业全部所有者的权益都受损。如在组建合资企业时,国有资产的估价过低而使国家权益受损。

4、监督不力,“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内部人控制”是在国有公司(或者企业)中,国家作为出资者拥有法律上对公司的控制权,但事实上公司却被经营者所控制的现象。由于国有公司经理人员事实上或法律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的决策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公费吃喝、旅游、出国等过分的消费;对一些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也不真实,一些企业随意进行会计程序等“技术处理”,欲盖弥彰;企业整体利益、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长远发展意识淡薄,而热衷于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谋求私利。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外部(责权人、出资人)监督不力,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国有企业内部人(经理人员)掌握了较大的控制权,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这是国有企业长期低效运作、日益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5、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

当前很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有的单位人员不多但却占用了很大面积的办公地点,导致房屋闲置,而有的单位办公场所短缺,要高价租赁办公房。很多单位在资产购置上也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资产价值得不到补偿,这些都导致闲置浪费和短缺现象并存。由于资产配置的不合理以及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均不高,其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和途径

1、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和有效措施。产权登记制度不仅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依法确认国有资产所有权,明确企业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经营责任,将企业激励机制内在化,硬化财产约束,形成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保障企业正当的经营权利,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2、建立科学的企业业绩考核制度

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对所出资企业的经营者要进行业绩考核,通过考核,可以有效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目标。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按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规范运作,企业发生腐败的机率就会降至最低。因此,国有资产营运主体要建立科学的企业业绩考核制度。首先,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考核指标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对被考核者具有可控制性,其指标体系简单明了。同时,在设置一些定性指标时,要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考核。其次,业绩考核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要求。企业经营业绩必须建立在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符合环保要求,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等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再次,业绩考核与奖惩挂钩。考核制度与经营者收入全面结合,使年度目标考核结果直接与企业经营者收入挂钩,在完成保值增值指标的前提下兑现基础薪金和奖励收入。

3、规范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行为

产权交易是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企业的权益转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资源配置、价格发现、资产增值保值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使得产权在交易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不少产权交易市场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在转让过程中有暗箱操作现象。因此,国家应尽快拟定并出台相关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管理法律法规等,完善产权交易制度,使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逐步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

首先,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主要是通过任命董事会和董事,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并实施对董事和董事会的有效监管。一是设计合理的董事结构。国有控股和国有独资企业的董事除了由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直接从内部委派和任免外,还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外部独立董事。要减少董事会成员在经理层的兼职,逐步建立有效的外部董事制度,使董事会对重大问题能够做出独立客观的决策,并有效管理经理层;二是要明确董事的权力、责任及任期,对不称职的董事要及时撤换,并建立董事赔偿责任制度;三是要制定明确的董事会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董事会是一个合议制机构,避免个人独断专行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做好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一是建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在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让此项工作制度化,帮助企业进行经营诊断和经营业绩评判,以推动绩效评价理论和制度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二要建立企业财务预、决算报告制度。依据监管工作需要,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及报告工作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强化经营管理的计划性,避免盲目投资等行为;三是建立企业会计政策执行监督制度。建立企业会计政策执行监督制度,可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督促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真实和完善。

5、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其资产能否顺利地流动。因此,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遵循流动性原则,要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化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存量能够随市场态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流动和重组。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动态监测系统,确保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的规范运作。积极探索建立混合产权管理的有效实现方式,将监管重点向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转移,完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管理制度办法。

三、结语

目前,国家脱离对具体企业资产的管理,而专注于对国有资本进行管理的条件已经成熟,国家不必再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应该管理资本回报。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将会激发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当地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促进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它们在国有资本营运中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1]左玮、陈继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10(5).

[2]蒿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企业改革发展[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4).

[3]徐美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8).

[4]陈卫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2).

[5]牛宇燕:浅议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J].沧桑,2008(12).

[6]李荣融:中国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J].领导决策信息,2005(9).

[7]陈清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J].管理世界,2003(6).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产权资产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