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英语知识竞赛中测试焦虑的调查及其归因分析

2011-08-15 00:45:09唐志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应试者归因竞赛

唐志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高职学生英语知识竞赛中测试焦虑的调查及其归因分析

唐志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高职院校学生对各类大学英语竞赛普遍存在着测试焦虑,基于Winner归因理论,依据不同归因角度对测试焦虑进行归因分析,旨在降低学生在各类英语知识竞赛中的测试焦虑值。

英语知识竞赛;测试焦虑;归因分析

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竞赛已经逐渐成为导致焦虑产生的潜在的激发因素,通过竞赛可以提供有关于受试者较为客观而可靠的信息,所以各项竞赛或测试的结果可被看做是很多重大决定的依据和参考因素,无形之中,竞赛导致了受试者产生强烈的测试焦虑。在高职院校中,英语知识竞赛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帮助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检查学生英语知识掌握情况的教学辅助形式和机制,教师并能按照各项竞赛结果采取一些奖评机制来鼓励、激励学生,从而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各项应用能力缺乏,整体水平较低,对英语竞赛存在着强烈的测试焦虑,即使是那些有能力较好地完成竞赛的部分学生,由于焦虑的负影响却不能表现出正常的竞赛或测试行为。测试焦虑值较高的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即使是在理解比较浅显的竞赛试题的说明或要求时,也会遇到困难,在组织和回忆相关信息时更是有难度。很显然,测试焦虑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知识竞赛负面结果的一个决定因素。

一、理论依据

(一)测试焦虑理论

测试焦虑是指一套现象、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这种反应伴随着对测试或评估可能负面结果或失利的担忧。测试焦虑较高的学生在测试情景中焦虑产生的临界点较低,往往将测试情景视为对自身具有威胁,并作出一系列的反应,包括感知到威胁,对自我效能的感知降低,充满贬低自我的思想,对失利归因的预期,以及强度更大的情感反应。[1]

(二)归因分析理论

Weiner(1972)提出了归因理论,认为内因外因、稳定不稳定是人们在进行归因时所考虑的两个维度。Weiner于1982年又提出了归因的第三的维度——可控制性,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2]

二、问卷调查

为了对高职院校中大学英语知识竞赛实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结合语言焦虑中的测试焦虑和归因分析理论,笔者就有关于大学英语知识竞赛事项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涉及到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3081、3082,机制3081和会计3081、3082五个自然班227学生,目的是调查学生的测试焦虑程度和焦虑因素,并为后续归因提供分析依据。

问卷包括了三大部分:个人信息调查,困难因素调查和测试焦虑状况调查。第一部分涉及到了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包括了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英语知识竞赛或测试恐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1)强大的竞争对手;2)整体知识面;3)受教育的水平和家庭背景;4)在英语方面的整体能力;5)缺乏参加竞赛的经历;6)所掌握的词汇量;7)自信心; 8)快速判断力;9)来自于汉语的干扰;10)恐惧挫败;11)任务难度;12)记忆力;13)个人能力。第三部分调查了学生在考前、考中、考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和担忧的环节,并调查了学生希望参加何种形式的英语知识竞赛。

问卷的题型采用了填空、多项选择和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调查以匿名方式、在特定时间下进行,所得数据相对真实可靠。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100%(227张)。然后,将有效问卷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Excel软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问卷统计

机电机制、会计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据统计机电、机制专业95%的学生都是男生,会计专业96%的学生都是女生,两个专业学生的年龄在19-21岁之间。根据调查这五个自然班中有85%的学生来自于农村,10%的学生来自于城市,还有5%的学生来自于偏远山区。

在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英语知识竞赛或测试恐惧的多种因素一项调查中,其中各类因素可以归纳为内因外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原因。据统计,有51%的学生惧怕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63%的学生整体知识面狭隘,只有9%的学生选择了受教育水平和家庭背景,8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方面的整体能力缺陷,26%的学生选择了缺乏参加竞赛的经历,91%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足,44%的学生选择了缺乏相应的自信心,11%的学生认为自己缺少快速判断力,31%的学生恐惧参加英语知识竞赛是担心来自于汉语的干扰,43%的学生恐惧失败,65%的学生认为英语竞赛应该很难,他们会选择知难而退,21%的学生认为自己记忆力较差,55%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持有怀疑态度。

在第三部分调查中,1)只有8%的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有过参加各种英语竞赛的经历,有机会都会积极参加,31%的学生曾经有选择性的参加过,竟有61%的学生从无参加过英语知识比赛。2)在大学期间,21%的学生会经常参加与英语学习有关的活动,45%的学生会偶尔参加,34%的学生选择了从不参加。3)面对不理想的考试成绩或比赛结果,35%的被调查者对下次考试或竞赛会产生厌烦心理,15%的学生会感到彻底失望而泄气,50%的学生会更加加倍努力,争取下次更好。4)在第四题调查中,8%的学生对自己抱有美好愿望,希望自己名列前茅,36%的学生选择了中等,43%的学生选择了及格就行,13%的学生竟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5)对短时间内英语成绩不能提高而烦恼的学生调查中,78%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会这一选项,18%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会,4%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6)56%的学生在测试或竞赛前通常都感到紧张不安,33%的学生会以平常心来看待每一次考试或竞赛,11%的学生会担心考试结果,至于A选择支“感到轻松自在,胸有成竹”,竟无一位学生选择。7)11%的学生坚信在英语学习上非常努力,15%的学生相信自己已经做了一些努力,47%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还不够,27%的学生自我反省很不努力。8)对于有无信心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0%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尝试,61%的学生选择了望而却步,29%的学生信心全无,被调查者中无一人选择信心十足。9)10)两项设为多选题,据初步统计,绝大多数学生最恐惧英语测试或竞赛中的听力和口语题型,对语法题的英语知识竞赛可以接受。11)30%的学生会在考前或赛前担忧,25%的学生选择了在考试过程中或实时比赛时会紧张不安,45%的被调查者会担忧考试成绩或赛后结果。

四、测试焦虑归因分析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知识竞赛中的测试焦虑进行归因分析时,可以把Winner归因理论中的三个维度结合。当归因对象是自己时,学生如果把自己的竞赛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如:能力),则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从而会引起无助忧郁的情绪情感体验;相反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机遇、环境等),学生则会对未来类似竞赛活动的成功期望不至于过低,会继续努力,这将有助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情感体验。学生若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文化背景等),会感到内疚;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则会感到无奈。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竞赛中强烈的测试焦虑的归因分析,具体如下:

(一)内部稳定因素—竞赛应试者知识能力局限

1.专业定向

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大多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性职业,如机电、机制等专业,所以学生主观地认为英语对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无关紧要,学好专业知识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将来谋生的根本。所以学生从主观上就放弃了英语知识的学习,造成了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缺乏。

2.知识退化

在中学阶段,英语课堂教学虽然以语法知识为主,由于接受能力因人而异,而且有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如:学习懈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责任心不强,学习责任心的降低将导致不良的学业效果,甚至出现了“知识退化”现象,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学习责任心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3]对基础的语法知识不能牢固记忆和熟练运用,由于长期不操作英语知识,应试教育机制下的语法知识强项到了大学阶段也逐渐退变成弱项。

(二)外部不稳定因素—竞赛环境和氛围

1.竞赛环境

有研究表明,测试焦虑与竞赛环境之间对竞赛结果有着显著地影响。严肃的并且是陌生的竞赛环境,势必引起应试者的高度测试焦虑,反之,轻松地熟悉的竞赛环境,有利于应试者正常发挥,降低测试焦虑值。另外,竞赛环境中的监考者也可能是应试者产生高度测试焦虑的阻碍性因素之一,谈吐幽默风趣、长相和善的监考者自然能减少应试者的不确定性和焦虑,进而有利于他们的测试行为。

2.竞赛形式

同一群受试者,如果接受相同知识或能力的测试,其竞赛形式对其焦虑值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要考察学生的口语和听说能力,用诙谐幽默的英语小品或英语歌曲比赛形式来进行,要比传统的课堂辩论竞赛形式理想很多。轻松竞赛的形式无形当中降低了学生的被测试焦虑。

3.竞赛反馈

在竞赛过程之前或之中,应试者对外部的反馈反应非常敏感,当遭遇到威胁性或负面反馈时,高测试焦虑者的焦虑水平会提高,因为威胁性或负面反馈似乎正验证了他们竞赛失利的预期.负评价极易导致学生的自我“负驱动”,对学生的情感状态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4]从而使得他们无法集中精力来应付竞赛任务的要求,最后导致了高测试焦虑者测试行为的极高度混乱。

(三)可控因素—竞赛应试者自身因素

1.性别原因

据有关调查,高职院校中男生总人数远远超过了女生总人数,甚至是有些专业(如本院的海轮、海驾专业),高考录取时只招收男生。普遍来说,较女生而言,男生在主观上更加排斥语言学习,相对而言,在学习语言时,缺少自信和兴趣,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在英语学习中,付诸努力少之又少,自然会影响竞赛结果。

2.背景知识

英语知识竞赛涉及到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和检查,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也势必影响着学生英语知识竞赛结果。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还应该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以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对一个陌生的语境,如果单凭自己所熟悉的思维和逻辑去判断,很容易产生东西方文化的误解,甚至是不解。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西方文化之后,才能在一系列的英语知识、能力竞赛中,融会贯通。

3.失败经历

部分竞赛应试者会把以往考试失败的经历和情绪带入新的竞赛环境中,从而形成一种固定模式,造成恶性循环。高测试焦虑的参赛者对以后的英语知识竞赛持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过分看重成绩反而会更容易紧张和焦虑。[5]

(四)不可控因素—竞赛任务的复杂程度

1.内容复杂程度

有关研究表明,竞赛内容的难度影响着应试者测试焦虑和测试行为之间的关系。较难的测试内容或者是超出了应试者能力的测试内容,会增加竞赛失利的可能性,从而使学生增加了压力,对竞赛任务的完成产生了负面影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高度复杂的竞赛内容使应试者的注意力消耗达到了顶点,焦虑中的认知部分就会排挤掉处理简单任务的精力,最后对竞赛行为产生极具破坏力的影响。所以,竞赛考题内容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做出不切实际的归因,并影响其随后的期望、情感和行为。[6]

2.试题难易排序

竞赛试题难易排序也和竞赛应试者的测试焦虑程度有着直接地关联。当试题从简单到困难排序,试题难度递增,会使学生积累信心,增加其答对试题的可能性,同时降低了竞赛时的测试焦虑值。反之,试题先难后易进行排序,应试者往往会产生很强的应激反应,不利于答题的进行。

3.时间速度要求

竞赛过程中,完成时间和答题速度的要求对高测试焦虑者测试行为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对低焦虑者的负面影响。由于英语知识竞赛以及各类竞赛的特殊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且高质量地完成竞赛行为,让参赛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极其不信任。竞赛高要求导致了应试者信心不足,造成了对竞赛行为的严重干扰。

五、结论

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生源的特殊性,英语基础知识薄弱,整体水平较低,但是他们对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不积极表现非常不满,对自己的英语成绩不得提高也非常懊恼,事实上,绝大多数同学在主观上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的提高还是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迫于现实与压力,绝大部分学生寄希望于英语教师,于是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更应该开展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英语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比如:游戏、竞赛、辩论等形式;英语教师并且可以按照各项竞赛结果采取一些奖励机制来鼓励、激励学生,从而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在现代模式的教学同时,定期辅以大学英语知识竞赛来检查、监督和激励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是非常有必要且重要的。

[1]陈慧麟.语言测试中的焦虑因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6.

[2]杨修平.归因视角下高职公共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3):44-46.

[3]樊霏,尤小燕.浅谈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J].内江科技,2009(12):159.

[4]许玉萍.外语学习焦虑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6(12):101-102.

[5]王建军.高职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及应对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39-40.

[6]孟勇.归因理论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4):96-97.

[编校:杨虹]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est Anxiety in English Contest

TANG Zhijuan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Jiangsu 226010)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ffer test anxiety in various types of college English contests.Based on Winner's attribution theory,this research conducts arrtibution analysis of test anxiet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aiming to reduce the class of students'test anxiety in English contests.

English contest;test anxiety;attribution analysis

H310.4

A

1671-9654(2011)01-029-04

2011-03-12

唐志娟(1978-),女,江苏南通人,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理论。

猜你喜欢
应试者归因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How AI experts influence our decisions
指纹识别在大学生应试者身份核验中的运用
面试中常见的12种错误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我看竞赛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3)
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者的紧张心理分析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