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2011-08-15 00:43邵连杰高振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体育

邵连杰,高振峰

(1.赤峰学院 体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警体部,辽宁 沈阳 110035)

农村体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邵连杰1,高振峰2

(1.赤峰学院 体育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警体部,辽宁 沈阳 11003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农村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体育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农村体育同样是全民健身运动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1 农村体育的萌芽

关于体育的起源和概念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众多的见解.体育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步的,在步入人类社会时,体育业随之产生.原始社会是人类的初始社会形态,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具有了体育,但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与我们当今社会称为的体育还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谭华认为“在时间、空间和目标意义上的”直接的劳动和军事过程的分离的身体活动称为原始体育”,“弓箭的发明和各种巫术化身为身体活动的出现,是原始体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标志”.原始体育的产生源于原始先民采集、渔猎的经济形态,采集和狩猎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得以维持生存的最佳手段,而军事、巫术及游戏活动极大促进了原始体育的发展.原始社会农村体育的萌芽在笔者看来是以原始农村村落的形成为主要标志.原始村落的形成不仅在一定程度抵御了野兽和外敌入侵,在更高的层次上也使原始先民有了定居场所,同时为生产和生存习得性技能的学习提供了固定的场所.先民之间的交往更为便利,对于儿童采猎及劳作技能的传授更为集中.在某种意义上,原始先民的用于生存的身体劳动及身体教化活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只能称之为原始体育或自在体育,但在现在一些体育项目中很存有原始体育的影子,原始社会时期的聚居生活及定居村落生活中的原始体育形态,也是现代社会农村体育的最初萌芽.

2 古代体育及古代农村体育的发展

我国古代体育的发展是与古代的军事、养生和游戏分不开的.古代战争促使古代军事体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战争不仅促使各类兵器的出现,同时刺激了身体练习、技击格斗水平的提高,部落间争战对士兵体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出现后,军队更为正规化,战争规模扩大化,军队战斗能力的不仅取决于兵器的先进程度、使用技能熟练程度,还取决于士兵体能.统一的军队训练是发展士兵体能的有效手段.战争是古代史的重要部分,朝代的更替主要依靠战争来完成,为取得政权的战争,为维护政权巩固的战争,军事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古代体育的发展.

古代养生是中国古老文化精髓之一,很多养生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古人对于生命、健康及身体活动的认识有独特的见解之处.古人认为生命是天地的产物,而天地皆有阴阳二气,即生命是阴阳二气的产物.保持天地之间的和谐是健康的前提.古人意识中健康是阴阳之气平衡,元气、精神及形体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之间也要和谐.古人还认为各种活动都是为了保养先天元气,气一元论的生命哲学观.传统古代哲学观点“中和”、“形神”、“动静”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激烈的身体活动都会消耗元气,有害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对于人体潜能的发挥具有局限性.

古代体育游戏是古代体育内容之一.最为典型的是蹴鞠的出现和发展,《十六经》中记载黄帝在杀死蚩尤之后,“充其为以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蹴鞠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两汉三国时期,具有表演性和竞技性,此外,蹴鞠还被用于军事训练之中.除蹴鞠外围棋、象棋、骑射及杂技也是古人重要的休闲方式.

纵观古代发展历史,很难将古代农村体育发展还以原貌,如仔细推敲,缺又不难发现其存在于乡土民情间的特色.“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是对齐国国民休闲娱乐最为贴切的写照,而两汉三国时“康庄驰逐,穷巷蹴鞠”,也足以可见蹴鞠风靡于当时的街头巷尾.

“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的解体,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余暇时间和活动有所增加,练武成为农民重要选择之一,因此,民间的习武活动逐渐增多.”民间习武促进武术在民间的推广,而农民因自身的阶级地位所制,习武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休闲方式,习武从军也成为摆脱自身阶层的捷径之一.国家因战争和统治阶级地位巩固需要,纳入习武农民入军,扩大军队规模,提高战斗能力.此外,不同时期和朝代统治阶级对军需人才的选拔制度,激励更多的普通农民投入到武术练习之中来,不难推断出,古代社会地位地位的农民对于武术强身健体的认识,还有借武术这一跳板实现阶层上的跨越,在古代农村武术会受到欢迎,民间习武活动是古代农村体育内容之一.风俗节日的庆祝也为古代体育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 现代农村体育发展

3.1 农村体育的初步发展时期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历史时期,农村文化事业迎来新局面.在“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新体育指导思想下,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的特点,制定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普遍提高,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发展”的农村体育方针,通过宣传教育发动青年开辟体育场地,自制体育器材和结合民兵训练,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1956年,国家体委和共青团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强调农村体育开展必须依靠青年团、妇联和民兵等青年组织,坚持业余、自愿和简便易行的原则,建立农村组织,中国农村体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体育新气象.

3.2 农村体育曲折发展时期

1958年,在“大跃进”“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村体育出现了虚假的繁荣景象.无视农村客观实际和城乡差别,盲目提出争取在四五年或更短时间内,基本普及农村体育,做到每乡有“两场”、“一站”、“一馆”、“一池”;普遍推行“劳务制”、“等级运动员”、“等级裁判员”以及“千人表演”、“万人誓师”的形式主义.1960-1963年,国家遭受自然灾害,为纠正“大跃进”错误,国家体委提出农村体育要区别对待,一些地方组织机构被撤销,农村体育处于停滞状态.1963-1966年,随着国家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体育战线重新恢复了生机.国家体委提出了一系列适合现阶段国情的体育方针和政策,提倡“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原则.一些县乡的体育组织得到恢复或重新建立.196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相对于城市社会环境而言农村社会环境略稳定,多方因素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就整体的社会环境而言,农村体育出现异常的“兴盛”局面.此时期,农村体育在曲折中前进.

3.3 农村体育快速发展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生产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逐步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78年,为使农村体育发展更快,国家体委起草了做好县的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县体育工作的任务、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问题,1982年召开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农村体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措施.1983国务院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从实际出发,积极地、有步骤地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1986年成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1990年,中国农民体协在全国推行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1995年相继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客观上促进了农村体育的蓬勃发展,使农村体育进入全面社会化发展阶段时期.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在迈向“新农村”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农民生活水平的普及提高,而且还要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把“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纳入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加大了对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新农村体育建设增添了体育健身设施,加强了对农村体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力度,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热情.时至今日,农村体育建设方面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农村体育问题受到空前的重视,处于快速健康发展时期.

4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4.1 农民体育意识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滞后,多数农民自我封闭,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对于体育的理解仅存在表面上,对体育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体育意识淡薄,“劳动即体育”、“体育没有必要”、“体育是有钱人的事”、“参与体育活动被人讥笑,是不务正业”等观念扎根于广大农民心中.归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家庭经济消费主要用于教育、卫生及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虽然农民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但对于运动健身与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完全清楚.其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据调查90%以上的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以没有上过学、小学和中学文化居多.文化水平的局限性造成对于体育认识上的偏差.

4.2 农民体育锻炼场所

体育场地设施时实现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体育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对于体育上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成城镇,而农村一度被忽视,处于若有若无的境地,专门为农民修建的体育场馆设施较少.农民在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上多为公路旁、田间地头或自家庭院内,村落中的学校也多因不进行对外开放或场地原因,使得农民很难涉足利用.农村体育设施不足成为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006年,城镇到农村的发展指导思想转移,农村问题,农村的体育发展问题受到普遍重视,群众体育资金开始向农村倾斜,全国开展“一场两台”的体育设施建设,缓解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体育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政府部门只为政绩而做的形象工程、虚假数据、用于体育建设的资金不到位等情况还在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4.3 农村体育基层管理机构

农村体育基层管理机构,在群众体育的宣传、组织、协调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体育管理措施的具体操作者和实施者.文体站、专职体育干部、体育指导员承担主要管理职能,体育管理者也有乡镇领导干部分工负责管理,基层体育组织以县、乡镇农体协为主.农村体育的基层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由政府驱动为主,易受人为因素干扰,缺乏良性循环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 结论

农村体育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体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民体育意识淡薄及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还严重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农村体育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事情,任重而道远.

〔1〕金涛.近十年来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4(12).

〔2〕王玉清.我国农村群众体育之研究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6).

〔3〕卢文云.中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

〔4〕裴立新,等.农村中心镇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1).

〔5〕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

G812.42

A

1673-260X(2011)03-0116-03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